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徐向前传 | 上页 下页
三二


  七里坪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当地群众久经革命战争的锻炼,对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革命运动始终忠贞不渝。现在,听说红军要在这里打大仗,立即全力支援。这时,新谷还没有登场,粮食极为困难。但是群众硬是将仅有的一点稻米拿出来,供部队食用。他们还从田间选择早熟的稻谷,现收现打,送给红军。鸡、鸭、猪、蛋,源源不断地送到部队。乡亲们的举动,使广大指战员深为感动。徐向前不顾疲劳,忙着部署作战,下决心要打好这一仗,一鼓气把敌人打下去。当天下午1时许,敌第二师两个团攻到悟仙山大寨,红军乘敌仰攻,展开猛烈反击,当即将敌两个团大部歼灭于阵前。敌二师师长黄杰急调第八团增援,并令右翼第六旅十一团在柳林河西岸占领周田附近高地策应;敌第三师第九旅十七团也向南延伸。红军参战部队,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和飞机的轮番轰炸,徒涉倒水河,一举突破敌前沿阵地,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斗的激烈程度,为鄂豫皖苏区前所未有。敌第二师全线溃退,其第八团和十一团大部被歼。红军乘胜追击,直插白马斯河,攻占了黄杰的指挥所。敌陈继承得悉第二师惨败,急令其预备队第八十师增援,令左翼第三师向第二师靠拢,第二师残部则退守笔架山,陈继承并亲到第二师阵地“督战”。红军再接再厉,反复冲杀,与敌第二、三师彻夜激战,肉搏10余次。徐向前鉴于天色将明,敌据险顽抗,且后续部队已到,而红军伤亡较大,后续兵力不足,再攻也攻不动了,于是决定连夜撤出战斗,扼守倒水河以东酒醉山至古风岭一线阵地。战局转成相持状态。

  七里坪这一仗,徐向前是下决心要打好的,集中了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师和黄安独立师,共5个师,都是能打的部队。黄安独立师也是很有战斗力的,把敌二师师长黄杰的司令部都占领了,把司令部的电话机都缴来了。但是,由于红军伤亡很大,兵力不足,没有后续部队,把前面的敌人打垮后,再攻却攻不动了,只好转移再找机会。后来得知,敌第二师惨败的当天晚上,敌人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敌军将领意见分歧,陈继承与各师长都主张退兵,唯独卫立煌主张坚守。卫立煌这一动议,深得蒋介石的赞赏。因此,敌在占领金家寨后,蒋介石命令改称为“立煌县”,以示嘉奖。

  在冯寿二、七里坪的两次作战,虽给敌人以很大杀伤,但没有击破敌的一路,因而也就没能使整个战局发生有利于红军的变化;相反,却使红军受到重大伤亡和消耗,作战继续处于被动地位。正如徐向前后来说的:我军在冯寿二、七里坪两次作战,虽给敌第二、十师以沉重的打击,共歼敌5000余人,但是,这两次作战,我们在战役指挥上也有错误。首先是初战时机选择不当,过早与敌实行决战。同时,我们没有充分利用苏区的有利条件,给敌人制造困难,打击敌人较弱的一路,实行各个击破。在主观上,我们虽然也想寻找敌人弱点,想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但因方法不对,总是实施迎头堵击和正面反击,所以未能如愿以偿。虽然歼敌一部,但未能溃敌一路,因而也就未能改变整个“围剿”的严重形势。

  七里坪战后,红四方面军主力北移檀树岗、新集。9月3日,敌陈继承、张钫两纵队5个旅进犯新集。红四方面军主力在胡山寨地区与敌激战后,向皖西转移。途中,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联名致电中共中央,报告近期作战情况。电报说:“敌分路合进,每路均三师人,互相策应,我军已与敌转战一月。在黄安、七里坪两次激战,敌第二、十、八十九师受重挫,退回黄安补充。敌第三、八十、八十三师又取道新集西北,协同五十八师及张钫部进攻,激战三日,敌第三、八十师又受重挫。因敌分路合进,我军尚未能消灭敌一路,现正移师皖西,首先消灭进攻金家寨之敌。七里坪、新集已自动放弃。”电报还提出:当前红军最大的困难是补充人员不易。现有伤病员近万人,四分之三是烂脚病,缺医缺药。要求中央“紧急动员各区红军及工农群众急起策应我军。”

  中央局接到电报后,当时在前方的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工稼祥等曾复电鄂豫皖分局,建议红四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运用广大的游击队,实行扰敌、截敌、袭敌与断绝交通等,疲劳与分散敌人,在运动中选择敌人薄弱部分,猛烈打击与消灭敌人一部后,迅速转移,以便各个击破敌人,粉碎敌之“围剿”。这时的红四方面军已失去实行中央局这个建议的条件,张国焘面对敌人重兵分路合进,决定红军退出汤家汇及金家寨,转至英山苏区燕子河一带。在这里,张国焘召集陈昌浩、徐向前、曾中生等研究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决定以郭述申和独立四师师长徐海东等带少部兵力及地方武装,在皖西和潜太地区抗敌后路,主力红军则先取英山,再向黄麻地区转移。

  10月上旬,红四方面军主力经罗田、团破、新州、八里湾等地,回到黄安地区。这时徐向前已率红军主力转战两个月,在苏区内兜了一个大圈子。虽然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战,给敌以很大杀伤,但由于没有击溃敌人的一路,没能粉碎敌之“围剿”。徐向前后来说:这次反“围剿”作战,在战争指导上也犯了许多错误,不应该屡次地只是与敌人正面死拼,打硬仗,消耗自己,应该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地形,乘敌之隙与疲惫之际歼其一路,以粉碎其“围剿”。当时,敌人那么多,不让他闯进苏区是不可能的,从正面硬顶也是顶不住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所以失败,也是因为实行“分兵把口”“短促突击”。我们在四次反“围剿”中是从正面顶住敌人打,这在作战指挥上就显得笨拙。主要是那时各级指挥员军事水平很低,战术素养不好。其次,过去红军部队还比较小,虽然小部队作战经验还很丰富,但缺乏打破敌人大兵团“围剿”的经验。我们在黄安地区作战时,原想在战役上造成优势,就把围攻麻城的部队撤了下来,争取在对当面之敌作战上处于优势,但因贻误了时机,并未形成优势(敌后续部队跟上来了)。随后,我们又把几个主力师全部集中在七里坪,也想争取优势,消灭敌之一路,在战役战斗上造成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由内线变为外线作战,但在战术行动上很笨拙,总是在正面和敌人打。那时,我们能否从敌人侧翼打呢?能不能在运动中打敌人呢?能不能诱敌深入呢?我想并不是没这个可能的。有些问题,我们也是提过意见的。但是,分局领导上是很主观的,听不进别人意见。当时我们也不很高明,但就连我们那些意见也不接受。他们自以为是,因此,一误再误,一错再错,以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突破重围

  红军兜了一个大圈子,回到黄麻老根据地,只见到处断垣残墙,满目疮痍,群众无米缺柴,生活非常艰难。尽管如此,乡亲们见到子弟兵又回来了,愁云满布的脸上又绽开了笑容,战士们不顾疲劳,帮助乡亲们重建家园,荒凉的山村又出现了生机。根据地遭敌蹂躏,乡亲们受苦受难,连续作战八九个月,战士们疲惫不堪,此情此景,徐向前何尝不难受。因此,在部队到达河口地区后,他就准备让部队在这里休整,抓紧时间补充,另找战机,部署新的作战。谁晓得红军一到,就与敌一师、八十八师遭遇。原来,敌人发觉红军主力已跳出其合围圈后,即命胡宗南部第一师和八十八师、第十三师在麻城、黄安地区堵截,卫立煌、陈继承两纵队赶忙掉头向西尾追。

  敌人的追堵,又使徐向前的休整计划落空了,于是赶忙布置战斗。经过激战,将敌八十八师1个旅和胡宗南的1个团全部击溃,歼2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9日下午,敌第二师由冯秀驿向河口东红军据守的仙人洞、邹家集、两河口一线阵地猛攻。红军以刺刀、手榴弹打退了敌人七八次冲击,毙伤敌近千人。红一师政委甘济时在战斗中牺牲。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