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粟裕战争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一一三


  【争取更大胜利】

  在济南战役以前,我就考虑攻下济南后的行动方向。当时军委赋予我们的歼灭整编第五军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预期在攻济引援中将该军歼灭,然后再遵军委指示实现渡江。我还反复思考,认为济南战役结束后,还是兵出徐蚌线以东为宜,因为;如回师与中野会合,寻战于徐州西南,则我军处于蒋军的武汉集团与徐州集团之间,战斗一开始便将和优势之敌决战。如兵出徐蚌线以东,攻占两淮(即准阴,淮安)、高邮、宝应,则可暴露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津浦沿线与江边,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也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人陇海路以南作战时能得到华中人力,物力的更大支持和运输车辆供应的方便。为此,济南战役前八月二十三日我们请示军委调苏北兵团北上打援时,就提出“两个月以后,我们即可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南下,以一个兵团攻占两淮及高邮,宝应.则苏北局势即可大大开展”。

  在济南战役过程中,敌援兵未来,歼灭整编第五军的设想未能达到,我又进一步考虑到攻取两淮及高宝时,也采用攻济打援的战法,以苏北兵团并加强一个纵队担任攻城任务,全军主力应置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运河两岸,以歼灭可能自徐(州)(州)线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则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新浦、连云港。

  九月二十四早晨,济南城内巷战正烈之际,我将上述诸考虑向军委报告请示,并将下一步举行的战役定名为“准海战役”。次日,在济南祝捷声中,接到军委复示;

  “我们认为举行准海战役,甚为必要”。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也来电赞同举行淮海战役。同时,军委估计济南战役胜利后敌情的变化,指出:“黄百韬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日标”,

  “歼灭两淮高宝地区之敌为第二个作战”,

  “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为第三个作战”。

  果然,济南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即九月二十七日,蒋介石就命令黄百韬兵团仍回新安镇阻我南下,于是,我军在济南解放后,随即挥戈南下,开始了准诲战役的准备上作。

  九月二十九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给我们发来贺电;

  “庆祝你们解放济南,歼敌十万的伟大胜利.你们这一勇猛.果敢、敏捷的行动,并争取了吴化文将军所率九十六军的起义,证明人民解放军的攻坚能力已大大提高。胜利影响动摇了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内部。这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尚望继续努力,为歼灭更多蒋军,解放全华东人民而战。解放济南战役中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经刘少奇、周恩来司志修改后审定的新华社社论《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中指出:“这是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己无法逃脱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果然,此后锦州、长春、沈阳、徐州、天津、北平、南京,上海纷纷落入我手。在淮海战役后期,杜聿明手中虽有三个兵团,但不敢坚守设有坚固工事的徐州,他们害怕徐州成为第二个济南,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十八章 第三野战军在渡江战役中

  一九四九年四、五月,我第三野战军参加的渡江战役是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规定的任务,在战略追击阶段所进行的一个大型战役。参加这次作战的有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及中原军区、华东军区部队共一百二十万人。战役从四月二十日晚发起,至六月二日止,历时四十三天。整个战役可分为三个阶段: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为第一阶段,我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运载工具,于张黄港至湖门段六百余公里的正面上一举突破国民党军之长江防线,解放南京;第二阶段,四月二十四日至五月十一日,我军合围歼灭南京、镇江、芜湖逃敌,占领浙赣铁路;第三阶段,五月十二日至二十七日,我军攻占上海,歼灭汤恩伯集团主力,六月二日解放崇明岛。渡江战役粉碎了敌人妄图盘踞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重振军力、伺机反扑的阴谋,为我军迅速南进,解放东南、华南、西南地区创造了条件。

  渡江战役是我军在长江以北歼灭国民党军主力以后的必然发展。解放上海是渡江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可以相对独立为一个战役,它是我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坚战。同以往的战役相比较,这两个相关联的战役有这样几个特点:(一)作战地域之广、战役纵深之大、参战兵力之众为解放战争以来所未有。渡江战役,仅三野参战的部队就有六十五万人,担负的战役正面,从江苏南通以西的张黄港至安微的枞阳宽约七百余公里,作战纵深远达三百余公里。(二)战役发起时间与国共两党的北平谈判密切相关。以往战役,指挥员可以根据当面战场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决定什么时候打和怎样打,只要消灭敌人就行,而渡江战役什么时候发起,不仅要看前线的准备、气象、水文的条件,还要看谈判的进展。上海之战则要看政策教育和接管城市的准备情况,才能确定发起时间。(三)根据战役的目的和战役面临的特殊地理条件,在战术,技术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如组织航渡、水上作战、抢占滩头、二梯队跟进、大兵团多路分进、追击、兜歼等战术都有新的创造与提高。在攻取上海时,采取了以断敌退路,诱歼敌主力于城市外围和乘市内空虚时,适时发起多路攻击的战术,从而既歼灭了敌人,又尽量保护了城市工商企业和人民安全。(四)在战役过程中,还必须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在这里,我主要谈谈自己在作战指导和战役指挥上的一些设想与体会。

  【渡江计划的演变】

  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揭开以后,中央曾对华野渡江作战有过几次计划:

  第一次是在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三日,当刘邓大军挺进鲁西南之时,军委提出“叶,陶两纵队(指华野第一、第四纵队)出闽浙赣,创造闽浙赣根据地”的设想,并要两广纵队随同南下。在刘邓大军决定提前进入大别山,华野第一、第三、第四、第八、第十纵队转入鲁西南后,中央军委认为在鲁西南需要重兵箍制敌人,保障刘邓南下,分散南进,对全局不利,放弃了这一计划。

  第二次是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央军委命我率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组成一个兵团,渡江南下。五月初,中央同意了我提出的关于三个纵队暂不过江在黄淮地区歼敌的建议。要求在四个月至八个月内,华野主力在汴徐线南北地区歼敌。豫东战役的胜利,证明了在黄淮之间确有大量歼敌的条件,军委于七月十三日电示:“粟兵团应在现地区作战至明年(一九四九年)的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十四日提出华野“争取冬春夺取徐州”,九月中央会议又决定解放战争第二年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作战。这就又一次推迟了渡江时间。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