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石评梅 | 上页 下页


  §一、无忧少女

  公元1902年9月20日,在秋色宜人的山西桃河畔平定县城姑姑寺八号的小院里,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女孩诞生了。女孩儿一落地,她的父亲石铭——

  一个清末老举人,便和母亲欢喜万分,视自己的宝贝女孩为心上明珠,于是亲热地称呼她为“心珠”,这就是本世纪初我国著名的女作家石评梅的乳名。

  石评梅自幼聪明好学,智慧、才思都超过常人。

  两岁时她便跟着父亲认字学书,四岁时就能熟读三字经,千字文,及唐诗三百首。随着年龄的增大,她逐步又阅读了五言七绝,四书五经,以及稗官野史等。

  她的父亲石铭虽说是个清代举人,但是思想开放,允许她阅读自己喜爱的各类书籍,并教给女儿琴棋书画,使她的天赋得以超常的发挥。

  评梅很小时,石铭便把女儿送到省城求学,以求广阔视野。评梅小学毕业,直接升入太原女师,她的诗词文赋,琴棋书画,样样都表现出了出众的才能,被公认为省里的才女。

  评梅有一个自幼就很要好的小伙伴吟梅,她们两家都住在“观音堂”附近,两个人形影不离,一块玩耍,成了小“知音”。评梅到省城上学以后,常常怀念吟梅,每次放假回来,总不忘记去找吟梅玩耍。一次吟梅站在“观音堂”前,念着柱子上的一副楹联:

  “紫竹林中观自在,莲花台上笑人忙”,她边念边想,总也琢磨不透其中含义。评梅告诉吟梅说:“别总念那幅旧联了,赶明个我给你写副好的。”

  过年的时候,吟梅跟着父亲来到评梅家里,看见评梅为父亲的一幅画题了一首诗:“我乃上方一老仙,东方几次窃桃还。想因王母朝天去,白鹤仙童树下眠。”

  原来父亲画的是一幅中堂挂画,画面上有一个白发老翁,赤着脚,嘴里还叼着一枝鲜桃,活灵活现,颇有点仙风道骨。而石评梅的一首诗,又似是这幅画中的魂灵,既顽皮又风趣而且又不乏贴切地道出了画中的内容。吟梅父亲看了父女俩的杰作,赞叹不已。一旁的吟梅瞪着一双羡慕的眼睛,崇拜地瞅着自己的小伙伴,评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评梅少年时,长得清秀俏丽,她喜欢穿一身浅蓝色的旗袍,围一条长长的白围巾,这在封建旧习浓重的平定县城被看成是一个怪物。而评梅却很坦然,不顾忌任何目光。只有吟梅,很喜欢这身衣裳,她说:

  “梅姐,你穿这身衣裳,真好看啊!”评梅便高兴地握住吟梅的手,视她为知己朋友。

  又是一个春节,年已十六岁的评梅,长得越发好看、俊俏了,她的才识,也越发敏锐、成熟了。这年冬天,下了一场厚厚的大雪,一向酷爱梅花的评梅,有感而发,她画了一幅雪梅图——雪,是那样地洁白无瑕,仿佛还在飘飘洒洒地下个不停;梅,是那样的艳丽、挺拔、峥嵘俊逸,朵朵红梅,红得可爱,红得耀眼,仿佛在寒风中枝动花曳。不仅仅是生动的画,而且是上面生动的题诗,吸引了许多县城的人来光顾,诗是这样写的——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做十分春。

  然而,这种诗情画意、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很快就结束了。太原女师毕业以后,石评梅准备进一步求学深造,以满足自己不倦的求识和才情。

  在度过她一生中最美好的黄金时代后,她带着少女青春的热情,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同样纯真欢悦的心境,辞别了父母及故乡,去京城投考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但是,评梅,这位年仅十七岁的晋东少女,她哪知道,卜算她命运的天神,正悄悄地把她引向了人生的无边苦海,从此开始了她痛苦命运的延绵。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