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瞿秋白传 | 上页 下页
七 江南一燕(2)


  《国际歌》的歌词,是瞿秋白在这时重新翻译的。在此之前,《国际歌》在中国已有三种译文,但由于译文不够确切,而且没有与原歌的曲谱配译,都不能歌唱。为了使《国际歌》成为中国广大劳苦群众的歌曲,瞿秋白按照曲谱配译中文歌词。瞿纯白家有一架风琴,他一边弹奏风琴,一边反复吟唱译词,不断斟酌修改,直到顺口易唱为止。法文“国际”这个词,如果译成中文,只有两个字,而这个音节有八拍,不易唱好。瞿秋白经过再三琢磨,采用音译“英德纳雄纳尔”。这个唱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①瞿秋白在译文附语云:“但愿内行的新音乐家,矫正译者的误点,——令中国受压迫的劳动平民,也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得以‘同声相应’。再则法文原稿,本有六节,然各国通行歌唱的只有三节,中国译文亦暂限于此。”

  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为了就近领导北方的工人运动,于1922年10月迁往北京。二七惨案发生后,北方工运转入低潮,中央机关又迁回上海。瞿秋白后来也离开北京到了上海,并接受中央委托,负责筹办《新青年》季刊,担任主编,同时主编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并为这些刊物撰稿。当时,根据中共中央规定,党中央的这三个机关刊物,大致分工是:《新青年》侧重理论问题;《向导》侧重政治评论;《前锋》侧重经济理论。但是实际上的界限并不十分严格。

  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创刊号问世。瞿秋白把创刊号编成“共产国际号”专刊,并亲自题写刊名,设计了封面。封面的中心是监牢的铁窗,一只有力的手从铁窗中伸出,手中握着鲜红的、飘展的绸带。铁窗下写着一句话:“革命党自狱中庆祝革命之声”。创刊号的十五篇著译文章作品中,瞿秋白著有《新青年之新宣言》、《世界的社会改造与共产国际》、《现代劳资战争与革命》、《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世界社会运动中共产主义派之发展史》、《评罗素之社会主义观》等理论文章六篇,及创作歌词《赤潮曲》、译词《国际歌》各一首(篇末附歌曲词谱)。稍后出版的《前锋》创刊号,在十篇文章中,瞿秋白写有三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各种方式》、《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现代中国的国会制与军阀》等。在《向导》上,瞿秋白写的评论文章很多。同时,他还为《民国日报》、《东方杂志》等报刊撰写文章。

  这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处于开创阶段,亟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并把这些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瞿秋白深深知道:“中国无产阶级处于世界革命的时代及国民革命的中国,他一开始自己的运动,便不得不直接参加政治斗争,决不能限于改善自己生活的经济斗争。‘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的’。这句话在西欧和俄国仿佛有一时期还是比较抽象的说明,在中国却是异常明显而具体的真理。既然如此,中国无产阶级自然急切的需要自己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家和理论家们,包括瞿秋白在内,担负着在中国这样特殊的国度里探索革命道路的使命。他们要用刚刚学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独创性地找出一条适合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我们的著作是想要利于革命的实践的,而并非想‘藏之名山,传诸其人’的。列宁说:‘自然……与其要革命,毋宁做革命。’我们固然很愿意从事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巨著,但是在现时革命潮流汹涌的时机,既不应幻想明窗净几闭户著书的余暇,那么,仅只我这些马克思主义的试作……也就未始无益哩。”瞿秋白谓为“试作”,并不是自谦之词。在探索革命路径的过程中,包含着失败和胜利,再失败,再胜利。每一个探索者的理论都不免包含着正确和偏颇,成功和失误,不存在任何“天纵之圣”。来自知识界的瞿秋白,对于知识界包括其中先进的思想代表的弱点,似乎看得更真切,他说:“中国的知识阶级,刚从宗法社会佛、老、孔、朱的思想里出来,一般文化程度又非常之低,老实说这是无知识的知识阶级,科学历史的常识都是浅薄得很。中国无产阶级所涌出的思想代表,当然也不能自外于此。只是革命实践的需要,正在很急切的催迫着无产阶级的思想代表,来解决中国革命中之许多复杂繁重的问题。‘没有牛时,迫得狗去耕田’,这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情形。”他深知自己“幼稚”,有许多的“没有成熟的、不甚正确的思想”,严肃地告诉党内外的同志:“秋白是马克思主义的小学生,从1923年回国之后直到1926年10月间病倒为止,一直在陈独秀同志指导之下,努力做这种‘狗耕田’的工作,自己知道是很不胜任的。然而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这些话表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情操,表现了共产党人胸襟博大,心地坦白的品质。这种情操和品质,是只有无所畏惧的唯物主义者才具备的。

  “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这是瞿秋白给自己也是对中国革命理论家提出的一个明确的指导方针。他自己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都力求严格遵循着这一方针,从而使他成为当时党的理论和宣传战线上,最活跃最有功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之一。

  ①《瞿秋白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1页。由作者自己选编的《瞿秋白论文集》曾交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排印到五分之一时,因“四一二”政变而未能出版。
  ②《瞿秋白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2页。
  ③④⑤⑥《瞿秋白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0、311、312页。


  据不完全统计,瞿秋白回国后,从1923年1月到1927年7月,他所写的政治理论方面的文章有二百多篇,一百多万字,其中1925年五卅运动前约占半数,可以说,这是他的理论著述最丰富、最辉煌的时期。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的基础上,他精辟的、富有远见的提出和论证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理论命题,诸如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情况,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以及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应当掌握对国民革命的指导权;农地革命是国民革命的中枢;武装平民实行革命战争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等问题,从而在理论上实践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对中国革命都作出了开创性的巨大贡献。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