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彭德怀传 | 上页 下页
力排众议渡赣江(1)


  1930年9月下旬,中共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举行,纠正了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极左估计,停止组织全国总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

  但由于交通不便,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决议未能及时传达到红一方面军。

  就在这时,中共中央长江局军事部负责人周以栗来到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带着中共中央9月会议前关于攻占长沙的指示,仍要红一方面军再夺长沙,占领南昌、九江,为会攻武汉创造条件。中央这一指示在一方面军中引起了争论。9月28日,一方面军总前委于袁州开会,毛泽东认为,军阀混战即要停止,蒋介石必定会集中兵力向红军发动进攻,主张按总前委原议打吉安,扩大农村根据地。但少数干部力主进攻南昌。经毛泽东说服,会议决定仍先打吉安。就连为传达中央打长沙、南昌指示而来的代表周以栗也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但有的人不过是同意先攻下吉安,然后再说。因而在红军的行动方向问题上,并未能真正取得统一认识。

  彭德怀同意毛泽东的主张。

  红军占领了吉安,又连克新余、峡江、吉水等城、使赣西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势很好。这时,少数干部又急于北进打南昌、九江,于是,是否按中共中央攻打南昌、九江的指示行动,又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10月17日,一方面军总前委在峡江开会仍未取得一致认识。

  这时,蒋介石与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山西军阀阎锡山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中原大战,以蒋介石占领郑州,冯玉祥、阎锡山失败宣告结束。蒋介石随即调大军如赣,向江西苏区扑来。在形势急剧变化下,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于10月下旬在罗坊召开联席会议(罗坊会议)。红三军团彭德怀、滕代远、袁国平出席了会议。

  会议正在讨论如何对付敌人进攻的方针时,入赣敌人逼近分宜、临江一线,摆开了向红军进攻的阵势。毛泽东根据敌情主张实行战略转变,将红军主力向根据地转移集结,引诱敌人到根据地里,“待其疲惫而歼灭之。”据此,提出红军东渡赣江的作战计划。但红三军团的干部多不同意,他们反对过赣江,主张把战场摆在峡江一带,红一军团在赣江以东,红三军团在赣江以西,“夹江而阵”,分兵击敌。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争论得十分激烈。

  从长沙撤出后,彭德怀深感打大城市的作法行不通,因而在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立场。因为持反对意见的多系三军团的干部,当时,彭德怀这一票就非常重要。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这一票在当时是起相当作用的一票,站在哪一边,哪一边就占优势。”最后,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作战计划。

  彭德怀和滕代远回到三军团,立即召开干部会议,贯彻方面军总前委作战方针,准备过赣江。会上部分干部仍不肯东渡,力主一、三军团夹江而阵,认为这样既可集中消灭敌人,又可分兵湘赣、湘鄂赣、湘东南进行游击战争。甚至提出一、三军团分家的意见。红三军团的干部为什么在渡江问题上反应如此强烈?彭德怀认为其原因在于红三军团的五军、八军多数是平(江)、浏(阳)、阳(新)、大(冶)的农民,有地方观念,不愿远离家乡渡江作战;他们还担心过江后,把在湘赣两江之间建立起来的根据地丢掉。针对这些思想,彭德怀向指战员耐心说明,三军团过江后,湘赣、湘鄂赣仍有武装部队坚持斗争,根据地不但不会丢掉,还会得到发展和巩固。大家听到三军团过江后各地仍有红军坚持斗争,情绪就稳定下来了。

  几天后,周以栗来红三军团司令部开干部会,进一步动员渡江。会议开了整整一天。彭德怀带领一部分人外出筹备船只,回来会议还没有结束。彭德怀进屋,只听好“放炮”的杜中美慷慨激昂地说:“为什么两个军团不能夹江而阵,非要过江?我们有意见,就说是地方主义。”他一说,会议气氛又立刻紧张起来。彭德怀向前一站,果断地说:现在最要紧的是消灭进攻之敌,谁有意见,待过江后再讨论。我彭德怀是一定过江的,前委的决定是正确的,红军要打遍全中国,让全国工农弟兄都过好日子,不要只恋着自己家乡那块苏区。

  杜中美等人见军团长态度如此坚定不移,便放弃了夹江而阵的主张,从而避免了红军的分裂。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谈到红军的历史时说:彭德怀对三军团一部分人赞成执行李立三路线,要求三军团从红军分离出来的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在他的指挥下的部队的团结和他们对上级指挥部的忠诚”。

  1965年9月毛泽东约见彭德怀时,又谈到这个问题,说:“在立三路线时,三军团的干部反对过赣江,你说要过赣江,一言为定即过了赣江。”彭德怀这次的“一言为定”,对红军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有重要意义。

  * * *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61页。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