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彭德怀传 | 上页 下页
改名彭德怀


  1922年夏天,湖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招收学员,从湘军总司令部、各师到湖南各地方镇守使都纷纷遴选初级军官应考。第二师六团团长袁植想起了彭得华,想趁机让彭得华去讲武堂学习。

  袁植,字彝波,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生,在湘军中被视为英才。他对年少英武、胸抱大志的彭得华十分器重;彭得华因袁植富有爱国思想,颇具才干,对袁也甚效力。1970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专案审查组追问彭德怀入讲武堂之事,提出:“袁团长为什么那么关心你?”彭德怀因此谈到在战场上的两次情景:一次是1918年二三月间,在与北洋军阀傅良佐所部的一次战斗中,袁植所部在衡阳渡湘江,彭得华奉命为后卫,部队已退到江右岸,袁植还在左岸。一股敌人迂回到袁植的侧后千米处,被彭得华发现,忙请袁沿江走,自己留后掩护袁植脱了险。另一次,1920年,北洋军阀张敬尧进攻宝庆,袁植所部选择攻击点不当,钻入敌人火力集中点,彭得华立即率一个排向另一个点发起佯攻,转移敌人火力,袁植负轻伤而得救。两次脱险,袁植对彭得华感激之余,无疑对他的机智勇敢也有了更深的印象。

  1918年8月,六团一连驻茶陵浣溪圩休整。部队的尉官和军士每月要写一篇作文。从后来彭德怀谈到的他的两次作文中,可以窥见他当年的抱负。在一篇题为《爱惜光阴》的文中写道:“大禹圣人爱惜寸阴,陶侃贤人尤惜分阴,况吾辈军人乎!欲为国负重任者也,岂不勉哉……”另一篇题为《论立志》,作文大意是:“志不立,吾人无可成之事。国亡家亡,灭种随之。覆巢之下,岂容完卵?弱肉强吞,莫此为甚。吾人生逢斯时,视若无睹,何异禽兽为伍……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袁植时兼任语文教员,给彭得华的作文打了百分,并送给团长刘铡去看。

  由此看袁植奉命拘捕彭得华,本非情愿;彭得华能跑得脱,也和袁植无意穷追有关。其后,恶霸区盛钦之兄因贪赃枉法被撤职,第二师调换了防地,通缉彭得华一事,便无人追究。袁植想要彭得华改个名字,以便推荐他去应考,毕业后仍回六团。于是让黄公略向彭得华转达此意,并给彭得华在团部安置一少尉(排长)候差(后改为原一连中尉),确定薪饷彭得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分给连上其他两个排长,作为酬劳。

  1922年8月,彭得华改名彭德怀,与黄公略、张荣生一起考入讲武堂。讲武堂11月正式开学。彭德怀自感文化基础太差,提前住进学校,补习数理课。开学后,被编在第一教授班,黄公略编在第四教授班。学四大教程(战术、地形、筑城、兵器)、四小教程(操典、野外条令、射击教范、内务条令)、军制学、马术、山野炮战术等。据第一期《湖南陆军讲武堂同学录》、《湖南陆军讲武堂职教员题名录》记载,讲武堂堂长、教育长、教官和彭德怀所在的第一队队长、队附,大多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或士官学校。彭德怀在讲武堂学习10个月,使他在已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相当的军事素养。

  讲武堂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和政治封锁,学生很少与外界接触。星期日只有两小时的外出时间。1922年,为收回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的大连、旅顺,各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运动掀起新潮。6月1日上午,长沙民众抵制日货,日本水兵开枪屠杀示威群众,造成“六·一”惨案,激起工人罢工,学生游行示威。彭德怀愤慨难忍。这天,他偷偷跑到朋友家,换上学生装,走进游行队伍中,高举拳头,第一次大声喊出:“打倒列强!”“收回失地,废除不平筹条约!”等反帝口号,兴奋之情,久久不能平息。

  1923年8月,彭德怀从讲武堂毕业,回到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一连任连长。这时六团直属队和一营驻防湘潭。

  时值赵恒惕任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赵在1920年末,逼迫谭延闿下台,谭遂去广州孙中山元帅府任职。1923年6月,谭延闿授意湘西镇守使蔡巨猷等宣布湘西独立。7月,蔡等率部从湘西出发,分三路讨伐赵恒惕。孙中山委谭延闿为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8月7日,谭在其湖南旧部的掩护下,进入衡阳。

  第二师师长鲁涤平,原为谭延闿旧部,掌握着几个团的兵力,在战争中举足轻重。鲁涤平建议谭赵双方停战议和,未成,便在姜畲召开团长以上的军事会议,反对赵恒惕,准备投向孙中山。会上,团长袁植态度暖昧。鲁涤平惧袁植之才,恐袁不为己用,设伏兵于袁植回部途中,将袁杀死。

  袁植一死,六团无主,上下不安,唯恐被鲁涤平“吃掉”。团部召开紧急会议,由一营营长周磐代团长;同时,派彭德怀去师部打探情势,向师部表示六团仍听从命令。彭德怀到师部时,袁植已入殓,灵堂上悬着鲁涤平亲笔写的挽联:“生为我官,死为我殡,同僚十载,英雄流热血。”鲁涤平在接见彭德怀时表示:彝波之遇难,实出于误会,他是我师杰出人才,袁君不幸,是全军的损失……鲁涤平杀袁植,是当时湘军中哄动一时的事件,其居心及手段颇受人非议。彭德怀当时听了鲁涤平的谈话,想:“谁不知袁植是你派人所杀,为了争权夺利,手段如此毒辣,可耻之至。”但于大节说,鲁涤平当时是反赵恒惕而拥孙中山的,如果当年袁植拥鲁去粤,彭德怀的历史会又有不同。

  鲁涤平杀了袁植,命令六团立即出发,经衡山、永州入桂转粤。六团更为恐惧。周磐接受彭德怀的建议,将队伍开至湖南湘乡、永丰一带,未听鲁涤平命令。鲁涤平便率其他数团去了广东。不久,周磐任六团团长。

  彭德怀对周磐的评价不如袁植。说周磐“有些爱国思想,但志大才疏,遇事寡断,更无预谋”。但周磐很赏识彭德怀之才,对彭德怀十分器重。1924年4月,六团一营营长请假,周磐遂以彭德怀代理营长。

  1925年春夏,六团驻湘北慈利、桃源、南县、华容、安乡一带,征收田赋和落地税,仅能维持伙食。一连6个月,士兵只月支2元,军官也只支三分之一的薪饷。官兵一致感到困难。端午节前夕,一营救贫会商议发动一次闹饷。

  军阀混战中的湖南,社会凋敝,民不聊生,田赋预征,百货增税,仍不能满足浩繁的军用,部队欠饷越来越经常。彭德怀初入伍,是在陈嘉佑旅当二等兵,不久为一等兵,月饷6元。除伙食、零用外,净余3元8角,每月寄回家3元至3元5角,比一般工人、农民的收入高得多。但这种生活只有半年,以后,战争频繁,月饷常常不发。1919年到1920年末,湘军欠饷达23月之久。近10万军队不约而同闹起来,要求发清欠饷。各军呼应,向长沙开发,吓得总司令赵恒惕亲自出面,以田赋作抵,发了欠饷证,方告平息。事态之大,当时报纸均以显著位置予以刊载。在那次“兵变”中,士兵推举代表,行动上丢开了长官,均听命于代表会,秩序井然。团、营、连长虽不参加,大多也表同情。彭德怀被选为连的士兵代表,对那次士兵组织起来实行自治的力量,有很深的印象。

  这次,彭德怀想用闹饷的办法来发动和团结士兵,确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闹饷紧密联系士兵的实际利益,救贫会会员到各连秘密活动数日,各营、连就选举出代表,提出发还欠饷的要求。所有士兵只听营代表指挥。排长大都同情闹饷,密通情报;少数排长和连长抱观望态度。没有一个军官出来反对士兵的行动。

  周磐召集营长、特务连长会议,怀疑士兵这么行动一致,是否有过激党从中操纵;又害怕省当局令一、三、四师前来包围,面对闹饷,束手无策。会上,3个营长都同情士兵。彭德怀乘势陈说:一、三、四师都是欠3个月的饷,唯二师六团欠了6个月,待遇不公,应如实呈报省府请求酌发。周磐采纳彭德怀的建议后,果得赵恒惕回电,同意给六团补两个月的饷,以示一视同仁。

  这次闹饷发动成功,启发彭德怀在团结和教育士兵的工作上继续跨步。

  * * *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35页。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旧军队常拖欠军饷,士兵不堪忍受,采取集体行动,要求发还欠饷,叫闹饷。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