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传记 > 李志民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第十三章 抗美援朝七年(13)


  我的建议经党委研究同意,并决定,办这个刊物一不增加编制,二不增加人员,而由政治部秘书科的研究工作班子几个人来办。在政治部的直接领导和姚旭等办报同志的努力下,《志愿军政治工作》办得很好,它及时传达志愿军党委、首长的指示,总结交流各部队的政治工作经验。例如,在一九五三年夏季进攻战役中,我请刊物的负责人姚旭及时帮助三个军分别总结敌前潜伏、打敌坑道、纵深穿插的政治工作经验,使发动群众“提困难,想办法”发扬军事民主的活动在全军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保证战役战斗的胜利。

  我深刻理解革命文艺对发扬革命英雄主义、激励斗志的重大作用,参加“赴朝慰问团”或到志愿军体验战地生活的作家巴金、魏巍、胡可等一些同志到朝鲜前线后,我都热情地接待,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向他们介绍情况,帮助他们深入连队采访和体验生活,并组织部队阅读他们的作品。我特别向部队推荐巴金的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和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推荐魏巍的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亲自参加研究和组织排演胡可编写的反映志愿军战斗生活的剧本《为祖国争光》。

  朝鲜停战后,根据总政治部的指示,为了真实地记录志愿军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历史,宣扬志愿军指战员们在战争期间所表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精神,志愿军政治部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决定组织编写《志愿军英雄传》和《志愿军一日》两部书,并以“志愿军一日”为题,向广大指战员提出了征文号召。《志愿军英雄传》主要是组织作家和部队的记者、文艺工作者采写,而《志愿军一日》的编写工作则采取群众路线的创作方法,发动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广大指战员人人动手来写。

  我对这次大规模征文十分重视,亲自抓组织领导工作,要求各部队党委、政治机关将征文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亲自抓,团以上各级政治机关成立征文小组和办公室,具体组织指导征文工作,并在普遍征文的基础上,帮助重点稿件的写作和修改,层层审稿、选稿上送到《志愿军一日》编辑部。

  全军广大指战员以实际行动响应志愿军政治部的征文号召,在一九五四年形成一个广泛而深入的群众性创作热潮,而且这一热潮很快地扩展到全国所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部队中去,前后不到两年就胜利地完成组稿任务。这两部书在一九五六年六月、十月先后出版,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和朝鲜劳动党、政府以及朝鲜人民军和朝鲜人民,给了志愿军以极大的帮助。虽然他们在美帝国主义烧杀抢掠之下,遭受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损失,但仍以全力帮助志愿军作战。

  我们十九兵团刚入朝的第二天早上,火车司机因要防空,把列车车厢分段隐蔽在山洞里,到了傍晚,火车头开过来准备把载兵团机关的四节车厢再挂上,不料车头一撞击,挂钩尚未挂上,我们四节车厢因被撞震动一下,车厢便顺路轨往下滑动,由于没有车头控制,车厢在惯性作用下,顺着下坡路越滑越快。我令人拉紧制闸也无济于事,车厢象脱缰的野马向前狂奔,随时都有脱轨颠覆的危险……当无头车厢狂奔十多分钟,驶近定州车站时,突然发现车站的轨道上迎面停放着一辆货车,无头车厢一旦与货车相撞,必定是车毁人亡!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车站上一位十三四岁的小扳道工急中生智,迅速冲出车站扳开了道岔,使无头车厢减慢速度,缓缓地拐到另一道铁轨停下,抢救了我们这四节车厢内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生命。杨得志、郑维山和我急忙下车向小扳道工致谢。

  这位朝鲜少年是我入朝后遇上的第一位朝鲜群众,他的机智、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宿营地后,我和杨得志、郑维山还联诗称颂这位可敬的朝鲜少年。

  刚入朝时,兵团指挥部驻在笃庄洞,我和杨得志住在一户阿妈妮(大娘)家,她家的男人都上前线去了,家里只剩下她和一个小女儿。平日,我们兵团领导同志经常抽空同警卫人员一起帮阿妈妮打扫庭院、挑水劈柴,改善伙食时有什么好吃的,也忘不了送一点给她们母女吃,工作之余,有时还通过翻译同阿妈妮谈心,亲如一家。不久,兵团机关转移到了仙女洞。那年除夕,阿妈妮得知我们在仙女洞,特地和小女儿带着打糕、苹果,冒着风雪严寒和敌机空袭的危险,赶了几十里山路来看望我们。亲人重逢,分外亲热。我们留她们在机关过年,与机关、直属队的干部、战士和当地群众联欢,欢庆新年。

  许许多多朝鲜阿妈妮和这位笃庄洞的阿妈妮一样,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志愿军。被誉为“志愿军妈妈”的咸在福阿妈妮,曾敲开冰层,在冰冷刺骨的水里给志愿军伤员洗了七百多件染血的衣服。在我军作战中,不仅有朝鲜人民军战友同我们并肩战斗,还有成千上万的朝鲜人民竭尽全力支前、参战,以保证战役、战斗的胜利。

  据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三年间,直接支援我军作战的朝鲜民工即达三十万人以上。在一九五三年夏季进攻战役中,昌道、洗浦、淮阳三个郡就有八千四百多名群众参加支前。大井里担架员方元根因掩护志愿军伤员而牺牲了,他的父亲方兴福赶来,没有先去料理儿子的后事,却先抬起他儿子原先抬的担架说:“我的儿子没有完成任务就牺牲了,我要替他完成任务,替他报仇!”新丰里担架员金福焕为了掩护伤员牺牲了,他的妻子李金来第二天就带着儿子金基浩赶来,参加了担架队。这种子死父替、夫死妻继,不论男女老少全力支援志愿军的英雄精神,使我们全军指战员都深受感动。

  在朝鲜人民的支前大军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更是感人肺腑。有一天,朝鲜支前队员朴在根在抬运志愿军伤员的途中突然遇到敌机扫射,他为了保护伤员,毫不犹豫地扑在伤员身上,用自己钢筋铁骨般的身躯,为伤员筑起了血肉的掩体,伤员安然无恙,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被誉为朝鲜人民的“罗盛教”。

  沙德里民主青年同盟盟员石吉荣,是一位为了挖野菜慰问志愿军而被敌人炮火打断了一条腿的朝鲜姑娘。在上甘岭战役中,她不顾伤残病痛,不惧敌人猖狂的炮火,在公路上设立一个茶水站,昼夜照顾过往的志愿军伤员,四十天如一日,风雨无阻,一直坚持到战役结束。战后,朝鲜的艺术家将她的事迹编写成电影《山路上未开的鲜花》,一代代地传颂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

  朝鲜劳动党、政府和金日成同志十分关心志愿军,除大力组织、发动广大群众支前外,给予志愿军很大的荣誉。朝鲜政府举行的一些庆祝活动和隆重集会,都邀请志愿军参加,并请志愿军首长和英模代表登上主席台或观礼台。在朝鲜停战前的三年间,朝鲜政府授予志愿军英模、功臣二十三万一千一百九十枚勋章、奖章,授予各级干部二十九万五千一百六十四枚勋章、奖章,并授予彭德怀司令员和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第、邱少云、伍先华、胡修道、杨育才、杨春增、李家发、许家朋等十二位同志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