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传记 > 李志民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第七章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1)


  我们发现了上述问题后,四月中旬,从上到下开展广泛的动员教育工作,使广大干部战士认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和“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重大意义,树立“以农业为主”的思想,从四月中旬至六月初,先后开展了两个农业突击周,第一个突击周是以七分之四的力量,用了一万一千多个工,帮助群众生产,第二个突击周则以部队开荒为主,提出全分区“为突破万亩耕地而奋斗”的口号。

  当时我们已有的耕地仅三千一百六十二亩,要突破万亩关任务比较艰巨。我们分区领导同志于四月二十四日带领机关于部和直属队上山开荒,司令员郑维山、参谋长易耀彩和我等五位分区领导同志组织一个生产小组,每天从早饭后一直于到吃过晚饭才下山,接连于了五天,每个人手上都打起血泡;易耀彩的血泡最多,两手起了八个泡。开荒头三天,我们领导同志开荒七亩半,我和郑维山两人还种下七十五棵南瓜,九十棵麻和五十株豆角,而且都施了肥。

  领导机关带了头,各部队立即行动起来,很快突破了万亩大关,全分区部队的耕地从三千一百六十二亩增加到一万三千七百一十七亩,其中开荒地九千九百四十六亩,超过原计划三千余亩;再加上运输、运销以及副业、手工业的收入,较好地完成了两个月的粮、菜自给和全年改善伙食的补充经费等任务。部队发展生产,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一般伙食单位油盐充足,鲜菜经常有,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还经常能吃上大米、白面和肉。

  生产经营按劳动量进行分红,使战士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有积蓄,一般都有了毛巾、肥皂、牙刷、牙粉等日用品,抽烟的还有烟吸,并且都当上了生产、消费合作社的股东,个人分红多的一年分到五百元以上,最少也在十元左右。生活的改善,部队病号减少了,病号下降到只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点三,比上一年减少百分之一点二。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官兵并肩劳动,同甘共苦,进一步密切了官兵关系;部队生产部分自给,减轻群众负担,而且还帮助群众生产,又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可谓一举数得。

  一九四三年敌人的秋季“大扫荡”,烧杀抢掠,对我们分区破坏十分严重,群众的粮食和种于被抢,耕畜和农具被抢,房屋被烧,青壮年劳力被杀被掳,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一九四四年春,我们地委、专署首先进行救灾,赈济受害群众,发放贷粮让群众度过春荒,并在春耕前发放购置牲畜贷款,补充牲口,开展运输。在群众生活基本安定下来之后,即遵照毛主席“组织起来”的指示,大力发展拨工组、变工队的劳动组织,有条件的乡村还试点创办消费、生产合作社,开展大生产运动。

  春耕开始时,群众顾虑敌人再来“扫荡”抢掠,害怕自己“辛辛苦苦忙一年,鬼子一来全抢光”,生产热情不高。随着宣传动员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围困、逼退敌堡垒斗争的节节胜利,生产积极性逐步提高。平山县为了增产,动员群众大量压绿肥,据六个区不完全统计,一个多月时间就割草近九百六十万斤,仅赵家庄一个村即达四十八万斤,再加上粪肥,保证了水田每亩施肥一百八十担,旱地六十至一百担。该县刚种下麦子不久,即遭到三十多年未遇的蝗虫灾害。县委、县政府立即发动群众灭蝗,经过七八天突击,动员人力二万五千多工,捕捉飞蝗一万五千四百斤,迅速扑灭蝗灾,没有造成严重损失,也没有蔓延到邻近各县。

  井陉县南梁有个村庄位于敌人封锁墙外,而大部分耕地却在封锁墙内,敌人用机枪封锁住封锁墙,只留一道门让群众进出,岗哨检查很严。过去群众因种地进出封锁墙麻烦而且危险,许多地都抛了荒。开展大生产运动后,该村青救会主任杨善大带领五个青年首先组织拨工组,想办法克服困难,先创造经验。杨善太拨工组六个人,六头牲口,创坡时,敌人不开门,他们就在封锁墙外创,开门时才到墙内创;有时敌人好几天不开门,农活季节又不能耽误,拨工组便在黎明前带着农具和干粮爬过封锁墙创坡,黄昏后再爬墙回村,带动了全村都爬过封锁墙去创坡。

  麦收时,敌人故意不开门,杨善太拨工组就利用月夜越墙收割,一夜割完七亩麦,第二天,全村群众也跟着抢收,没几天工夫,全部收割完毕并将粮食坚壁起来。这个村还有一部分耕地在敌人堡垒下面,敌人不让种庄稼,杨善大拨工组就在月夜偷偷去种,一人站岗,五人耕作;地里营生多,夜间做不完,他们又想了个妙法,白天六个人身上都披着草编的伪装衣,蹲下来耕作,敌人看不见。

  六月间,民兵配合我分区子弟兵围困堡垒上的敌人,杨善太拨工组派出三名青年民兵参加游击小队围困敌人,剩下三个人与村干部合编了一个十一人的混合拨工组,坚持去锄苗。后来发现敌人不敢开枪,就越锄越靠前,把全村群众都带动起来,将堡垒前的地全锄完。这时,堡垒上的敌人被我们围困不敢乱动,可是贾庄的特务队仍常来给堡垒上的敌人送水送粮,还乘机抓人、抢东西,杨善太拨工组的青年立即变成爆炸组,把地雷埋在村头的三叉路口上,一连炸死六七个日本鬼子,炸得鬼子不敢上大道上来。

  从春天开始,杨善大拨工组创坡、送粪、播种、锄苗、拔草、收麦都是拨工,从未间断,他们六个人种了五十九亩平地,二十九亩半坡地,还开生荒地十二亩,平均每亩地上粪二十多驮。前几年每亩地才打二三斗粮,一九四四年平均亩产达六斗五升。此外,他们还利用农闲跑运输,先后赚了一千八百元。从杨善太拨工组的生产情况,即可见群众的劳动热情及千方百计种好地的勇敢斗争精神。

  我和地委、专署的领导同志为了总结和推广大生产运动的经验,抓了井陉县井沟村劳动英雄印吉子和该村拨工互助这个典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井沟是井陉城北十六里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包括四个自然村、十二个庄子,散居在一条宽五里、长十五里的山沟里,有居民一百三十六户、六百二十人;全村有耕地一千六百六十三亩,其中旱地一千三百五十一亩,坡地三百一十二亩,平均每人二亩七分地。由于人多地少、土地贫脊,加之日、伪军的摧残,有百分六十以上的人家常年缺粮;一九四三年敌人“大扫荡”时又遭受大祸,全村被烧毁房屋三百零三间,农具损失一千一百多件,粮食、菜蔬也被敌人抢掠、糟踏许多,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一九四四年开春,该村抗联主任印吉子领导群众互济互助,度过春荒。他看到四户群众已断了炊,虽然自己也吃不饱,仍带头捐出三升玉米救济这四户特困户。在他带动下,全村共捐出二石谷子、一石五斗细糠,一千斤罗卜、十斤罗卜干和三十元钱救济了这四户特困户。同时,他把木匠、铁匠组织到拨工组来,修盖好四十多间房子,使各家都有住处,并打出二百九十九件农具,使所有劳力都有镢、锹、镰等农具使用。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