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梁漱溟传 | 上页 下页
二二


  §三、劳而无功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本来就很不牢固的国共合作在国民党的一意孤行下更加岌岌可危。

  为显示诚意,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善后办法十二条,作为恢复合作的条件。中共方面的国民参政员也以书面形式通知国民参政会,在未经政府裁夺前,他们将不出席3月1日召开的参政会会议。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国共之间由于固有的原则的分歧使得他们间的合作只能是暂时的,而此时已到了分开的时候。现在双方所做的,只是摆出高姿态,而不愿背上破坏统一的骂名。但显然,梁漱溟是不深谙此道的,他只是天真地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希望调和双方的矛盾,早日取得抗战胜利。于是,他再次斡旋于国共之间,做起了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调停。

  2月22日,梁漱溟、张君劢、左舜生、李璜、沈钧儒、邹韬奋、黄炎培等15人集会商谈,期望以第三者的立场劝说国共双方,重建统一。并推举梁漱溟、左舜生、罗隆基3人负责起草意见,做为双方和谈的基础。梁等3人交换意见后,由梁漱溟执笔起草了4条意见并交由会议讨论通过。于是大家联合签名,准备呈于国共双方。

  在中国共产党方面,梁与周恩来、董必武面谈,开诚布公地交换了意见。周表示如果国民党接受,中共参政员将出席参政会。于是,27日,他们又找到了蒋介石,蒋也没有反对意见,只是嘱咐他们再与中共代表商量。梁、黄等人再次找到周恩来,请其撤回不出席参政会的声明,周、董表示应请示延安,再作决定。

  第二天,黄炎培、沈钧儒再次去见蒋介石,蒋表示,如果中共方面不出席参政会,则是中共破坏了统一大业,必须负责。蒋的态度对第三者震动很大,他们退出总统府后顾不得吃饭就前往周处转达了蒋的原话。

  周恩来仍表示在等候延安的电报。

  当日下午6时,黄炎培打电话询问,周恩来说延安尚无回电。第二天清晨,周恩来、董必武匆匆赶来,解释说电台出了故障,收不到延安指示故不便出席。

  此时,开会时间已经到了。黄、梁赶到浮图关国民大会堂会场向蒋介石解释,蒋表示可以等一天。

  不料,第二天延安的电报是来了,但不是指示中共参政员出席会议,而是提出了新的临时解决办法十二条作为出席参政会的条件。当然,新的十二条较过去条件上降低了许多,但国民党也自然不可能答应。

  于是国民参政会在中共代表缺席的情况下照常举行。

  梁漱溟仍没有放弃努力,他又重新提出三条原则,计划成立一个联合委员会,使国共双方坐下来面对面商谈。然而,对于梁的建议,各民主党派都很消极,黄炎培、张君劢等老朋友虽然没有反对,但劝他在努力之前先争取张群的同意,然后再见周恩来。

  张群与梁漱溟曾经多次合作,私交很深,但对梁的意见却不置可否,让他去请示最高当局。而周恩来也缺乏诚意,只是不愿扫梁漱溟的兴而和他打马虎。

  3月6日,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对参政会宣布共产党事件,言辞严重,指责中共屡次破坏军令政令,破坏统一抗战。自此,梁漱溟的努力再次以失败告终,但在劳而无功的努力之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他“明知不可而为之”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儒者风范。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