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传记·纪实 > 廖汉生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第五章 长征(10)


  我们赶到时,4师正与敌军对峙,我带18团从4师12团左翼投入战斗。两个团密切协同,把进攻之敌压了下去。18团团长成本兴、政委周盛宏带着1、2营反冲击,一直冲到小川镇里,与敌人展开巷战。18团政委周盛宏身先士卒,冲在前面,不幸中弹牺牲。敌后续部队会合了退却之敌发动第二次进攻,我急令正在出击的18团两个营撤出镇子,转至原阵地后面的山头上组织抗击。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我们再次把敌人打了下去。

  黄昏时,敌军集中一个旅的全部兵力向我军各阵地发起进攻,仗着人多火力强,不惜代价地往上爬,连老本都豁上了。我军兵力不足,子弹也不多,防守极其艰难。我除了协同成团长指挥18团,还亲自带领该团3营的一个连守一座山头。我们的人越打越少,子弹也几乎打光了,连长牺牲了,一连人只剩下不多的几个。我从师部带出来的特务班,班长牺牲了,我的三个警卫员也牺牲了一个,负伤了两个。敌人从我们在山坎上挖开的一道口子摸上来,突破了阵地。我们余下的同志不得不带着伤员仓促撤下来,收拢后向成县城撤去。死伤惨重的敌军亦暂时停止了进攻。

  这一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月挂中天,银辉洒地。部队踏着月光,带着血迹,匆匆北上。儿时背熟的一首边塞古诗,不觉脱口而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午夜,贺关首长来到成县城,我报告了白天战斗的经过:“我们打死打伤了数百名敌人,自己的伤亡也不小,18团政委周盛宏牺牲了,12团政委杨秀山负重伤……”

  贺龙总指挥仔细查看了伤员的伤势,而后给我交代说:“冬季快到了,我们的长征还没有结束,还要往北走,你带18团在成县准备冬衣。”

  贺关带4师、32军连夜转回徽县去了。我带18团留在成县,收集到一批做冬衣的布匹,而后也撤向徽县。

  就在成县战斗的时候,敌胡宗南部已由陕西沿西兰大道进至清水、秦安和庄浪,与天水、武山、陇西、定西的毛炳文、王钧部靠拢;南面,敌王钧部进攻成县,川敌孙震部已迫近康县。红2方面军腹背受敌,并有被敌重兵截断于渭水以南的危险。10月3日,总指挥部经中央复电批准,急令全军放弃现地,夺路北上,会合1、4方面军。

  红2方面军仓促撤出徽县、两当,此时6师17团还分散在康县,收拢不及,与主力失掉联系,其命运令人担扰。我带18团与先期回到徽县的贺炳炎师长会合后,贺炳炎告诉我:“部队撤离徽县时,已派常德善参谋长带着便衣侦察队到康县找17团去了。”军情紧急,刻不容缓。红2方面军边打边走,于敌军缝隙中杀出一条生路、不顾渭河涨水冒险抢渡,经通渭、会宁以东进入宁夏境内。

  这时,常德善参谋长率便衣侦察队赶上师部,遗憾地报告:“没有找到17团,他们在康县被敌人隔断了。”以后我们陆续得知,17团在康县孤陷敌中,虽几度突围终未成功,在那里没能生存好久。全团同志有的牺牲,有的负伤,有的被俘,有的流落当地,有的辗转回乡,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同志历尽磨难找到部队。带领17团在康县扩红的师政治部主任刘型同志也不幸牺牲。

  17团的损失,是6师长征中遭受的最大一次损失,从我师干部到方面军首长都痛惜万分。从长征出发至进草地前,我师一直保持有3000多人,走起路来也称得上是浩浩荡荡,不见首尾,这次一下子就损失了千把人,再加上沿途的损失,只剩下不足2000人,因而在团一级下面撤销了营的建制。我走在行军队列中,不禁向贺炳炎师长感叹道:“我们一个师就剩这么点人了,骑在马上可以从队前看到队尾,我们失去了多少好同志啊!”

  1936年10月22日,红2方面军到达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与红1方面军会师,在此之前,红4方面军已在会宁与红1方面军会师。至此,我们的长征结束了,整个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结束了!

  §长征路上的政治工作

  从桑植出发到将台堡会师,红2、6军团暨红2方面军的长征,历时近一年,跨越湘黔滇康川甘陕宁等省,进行大小战斗难以数计。论兵力,我们不足2万人,面对的却是数十万敌军;论装备,我们主要是步枪大刀,面对的却是飞机、大炮;论机动力,我们只有几双草鞋、一副脚板,面对的却是万水千山。然而,长征终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是什么力量使得红军得以完成长征这一前所未有的壮举呢?对这个问题,我作为一名长征路上的红军政治工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所能作出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的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所在。

  红2、6军团的长征路线,可谓盘桓往复、千回百折。然而,有一点却是十分明确而又始终不移的,这就是我们的政治目标——以红军的远征推动全国苏维埃和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涨。

  这个目标,始终贯穿在长征的每个战略阶段,贯穿在长征的全过程。在长征的前一阶段,部队忽东忽西,忽南忽北,转进湘黔边,驻足黔大毕,回旋乌蒙山,三次力图建立新的根据地,是为着贯彻在江南坚持斗争、建立根据地、开展抗日救亡的战略意图。在长征的后一阶段,渡金沙,爬雪山,过草地,则是为着实现主力红军会合西北、创造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这个目标,深深地植根在每个红色战士的心中,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中。

  不管征途如何漫长曲折,不管战斗如何残酷频繁,不管面对多少艰难险阻,不管需要付出多大牺牲,大家总是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总是走到哪里,就把党的抗日主张宣传到哪里,就把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做到哪里,就把革命的种子撒到哪里,就把苏维埃的红旗插到哪里。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