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 上页 下页
一八六


  有的报道认为,与官邸具有深厚渊源的“励志社”系统和宋美龄关系极为密切,甚至官邸的侍卫人员均出自此一系统。蒋经国死后,这些人又活跃了,言外之意,是这些人有宋美龄支持。“励志社”确系宋早年创设,从事“服务性”工作,官邸某些事业性工作,也由“励志社”负责,惟侍卫一责由军警系统甄选可靠人员充任。当时“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确为宋手下大将,她对外的联系,常由黄仁霖负责。张学良“西安事变”前要见蒋介石,则先通过张群安排,而他要见宋美龄时,则不通过张,必须请黄仁霖先行联系,由此可见黄仁霖在宋面前分量之重。

  据台湾《纵横》周刊记述,在1986年她返台前,近半年中,她与蒋经国之间联络相当频繁,除了专人专使的报告,不断从台北直奔长岛外,她经常在每周三上午,国民党中常会例会散会的时间,直接给蒋经国挂电话,垂询台北的近况。

  鉴于以上议论种种,有些比较敏感的人,都认为她的“我将再起”和以前的“我将再起”,在意义上似乎不太一样,有着意在言外的暗示作用。那些人士因而认为,蒋经国若是看了这篇文章,心里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但是,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在蒋经国在世最后的这段岁月,他对权力接班的布局,虽然已经作了一些安排,可是,包括宋美龄在内的人,都对蒋经国未来的权力布局,充满了惶恐不安的心情。那时,大多数的“宫廷派”人士,对蒋经国选定的接班人李登辉了解的程度仍然相当有限。可是,他们实在对这位台湾的“副总统”是不是能像以前的“副总统”严家淦那样放心,万一在蒋经国不幸病故后,当一个不恋栈权位的“过渡总统”,则充满了怀疑。这种怀疑,其实不是对李登辉怀有任何成见和敌意,而是植基于威权时代一种家天下的潜意识惯性,植基于国民党撤退来台湾的第一代人士根深蒂固的“恐台心理”——伯台湾人掌权之后,尾大不掉,反过来打压外省人,发生养虎反噬的悲剧。

  “宫廷派”人士的忧虑,后来证明不是一种多虑。可是,在当初,当“宫廷派”人士包围宋美龄,对蒋经国一旦亡故,在权力结构上可能的肘腋之变,不断提出警告时,宋美龄则是陷入极大无力感之中,她一再向人明白表示,“经国主政,我不便再插手干涉!”她对宫廷人士提出的看法,尽管心存留意,但是,她有什么力量能左右蒋经国呢?

  “我将再起”基本上只是一个小插曲,它没有办法改变蒋经国的权力布局,也没有办法改变政治舞台台湾人时代的潮流。当宋美龄看完《我将再起》的讲稿,并且为草稿签上自己的名字时,她的脚上已经长满了静脉瘤,她的健康虽然没有明显恶化的迹象,可是,她站起来的时候,偶尔还需要护士从旁扶持,她即使还有心“再起”,然而,她是用危颤颤的姿势,站立在世人面前的。事实已经摆在阳光底下,宋美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在政治豪赌的大轮盘中,已经轮不到她下注的机会。

  自从此次返台,台湾各界估计她不会停留太久,就会离开台北。因为一些亲密人士及团体的“执意挽留”,她一住4年零11个月,及至蒋经国去世后,她才发现台湾并非久留之地,悄然飞向美国。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