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 上页 下页
一六七


  如,他在1960年公开表示支持反对党,从而客观上推动了雷震等人组建“中国民主党”;对于蒋经国建立“青年救国团”,陈诚以吸取历史教训为名,对此颇有微词;对于蒋介石的第三次连任,陈诚对《自由中国》也暗示过支持。同时,外界已谣传陈诚与蒋经国之间的种种矛盾,就连陈诚本人也隐隐地感到了这点,他在同卜少夫谈话时宣称:你大概也听到外面说我和经国冲突的谏言,这完全是匪谍在挑拨离间,散布谣言。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分辨绝无可能。从当前处境及奋斗目标来说,团结就是力量,静则安定台湾,动则反攻大陆,都需要集中举国意志,团结一切力量。从总统爱护提携培养我来说,我一定要做一个最忠实的干部,感恩图报,鞠躬尽瘁;在总统领导之下,完成复国大业,凡有损这神圣任务的,绝对不客许发生。

  从经国个人的才具和努力来说,这十几年,他的辛勤建树值得夸耀,无论军中政治工作,无论退役官兵辅导工作,无论青年运动,他都做得有声有色,清清楚楚地摆在眼前,我只有尽量帮助他,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也是使他负更重的责任,让他发挥更大的才能,俾国家得到最高最大的利益。我和他还有什么可争可夺的。

  陈诚还叮咛卜少夫说:“你回到香港去,如遇到此种谈论,可以说明此乃子虚乌有。”

  事实上,陈诚与蒋经国间确实存在磨擦,在关于“青年救国会”及一些人事安排等问题上,陈诚多次指责蒋经国。蒋经国虽以老子为靠山可以不理睬陈诚,但受到这种无端指责也颇为烦恼,他于1963年11月2日写下了《在每一分钟的时光中》以表心中痛苦。蒋经国说:“读了英国作家葛礼赛的一首诗——《如果》——以后,内心深受感动,月夜静坐思维,似有所悟,因师其意,写成此篇,以为自勉箴言。”兹抄录一段以示蒋经国心态:如果有许多人,都在怀疑你,就让他们去怀疑吧,同时,更要相信你自己。

  不可因为来不及等待而感到不耐烦,
  亦不可因为受别人的诬蔑而愤激;
  如果园恼的心已到了崩裂的边缘,
  你还是耐心地等待。
  万一被人无缘无故地嫉忌,
  切莫因此而畏却;
  更要小心翼翼地埋头工作,
  勿使锋芒外露。

  把这首诗与蒋、陈矛盾联系起来就更容易理解了。

  陈诚与蒋氏父子的裂痕日深,他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识时务者为俊杰。1963年11月,在国民党九届一中全会后,颇懂蒋介石之意的陈诚坚辞所兼的“行政院长”一职,他声称:近半年来,本人健康不佳,时感疲乏,迭向总统请辞,这绝非逃避责任,而是恐怕有疏忽职守,但屡次均蒙恳切慰留,给假休养,九月初适逢葛乐礼风灾发生,深感救灾善后,责任重大,故提前销假。近两月来,健康尚未恢复,医嘱仍需休养周又请求辞职。

  对于陈诚辞职,外界议论很多,健康是其中一个原因,恐怕又不是全部原因。美籍作家江南称陈诚“上焉者,处处要请示蒋先生;下焉者,要向蒋经国低头”,“陈军人本质,一向发号施令,且以果断闻名,处此尴尬境遇,内心苦闷,盖可想及。”香港《联合评论》1964年4月22日载文,认为陈诚是被迫辞职,其中分析道:众所周知,陈诚是蒋介石最亲信的人,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可以说,也是蒋一手扶植的。可是,自蒋经国的势力逐渐扩张后,陈诚的地位就开始动摇了。尤其是三任总统非法连任以后,蒋介石对陈诚也颇疑意。

  1963年12月,国民党中常会讨论“行政院”改组问题时,蒋介石提出了换人方案,同意陈诚的请辞:行政院兼院长陈诚同志,主持政务,卓著勋劳,惟以久任繁剧,体力渐感不胜,曾迭次申请辞职,均经恳切慰留,最近以健康关系,再度恳辞,为期陈诚同志能获较为充分的体养机会,俾能迅速恢复健康,爱拟勉徇所请,准予辞去行政院长兼职,并提名严家淦同志,继任行政院长。

  陈诚自离开“行政院”后,病情加重,于1965年3月5日,以国民党副总裁、“中华民国副总统”的身份在台北逝世。至此,蒋经国“登基”之路上也没了最后一个障碍。

  蒋介石和陈诚共事多年,除政治上陈诚对蒋忠心耿耿外,蒋、陈间还有一层密切的私人关系:陈诚的夫人谭祥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阎的女儿,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时,谭延恺是介绍人之一,而1932年陈诚与谭样成亲时,又是宋美龄做的媒。

  1964年10月,医生检查发现陈诚肝癌已到晚期,蒋介石获悉后即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来挽救他的生命”,由中外医疗专家组成“诊疗小组”日夜照顾。他还亲自打电话将陈诚两个在国外的儿子召回服侍其父。每隔时日,蒋氏夫妇就到陈宅探望病情。

  无奈,陈诚身患绝症,不能起死回生,终于撒手人寰。临死之前,他口授三条遗言:一、希望同志们一心一德,在总裁领导之下,完成国民革命大业。

  二、不要消极,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国军民共此患难。

  三、党存俱存,务求内部团结,前途大有可为。

  仔细推敲陈诚遗言,不知是其疏忽还是有意,竟未见“反攻”、“反共”等字眼,很令人玩味。

  陈诚去世当天,蒋介石发布“总统令”:全岛党、政、军、学校、团体一律从3月6日—10日下半旗致哀;任命张群、严家淦、莫德惠等组成治丧委员会;并对陈诚“盖棺论定”,表彰陈诚“功绩”。他称赞陈诚:革命圣战,无段不从,烛照机先,深谋果断,……不辞艰危,不避劳怨……镇抚东南,秉承总裁指示,贯彻党的政策,以土地改革安定民生,以工业建设增强国力,俾党建设台湾三民主义模范省,承担反攻复国之大业。

  蒋介石送陈诚亲笔挽匾和挽联各一幅。挽匾手书:“党国精华”。挽联手书:“光复志节已至最后奋斗关头,那堪吊此国殇,果有数耶!革命事业尚在共同完成阶段,竟忍夺我元辅,岂无天乎!”

  公祭之日,蒋介石先后在台北殡仪馆和墓葬地泰山乡两次向陈诚灵前致祭;蒋经国则整日侍候灵前,茶饭不进。在灵旁他曾对记者沉痛地说:“副总统的逝世,对党国来说,是一件无可比拟的重大损失;对我个人来说,乃是失去了一位追随近30年的导师”。

  陈诚去世,一方面使台湾政坛一度出现权力真空,国民党“副总裁”一职从此取消,“副总统”一职也一度虚悬下来。另一方面,也客观上加速了蒋经国接班的步伐。因为,陈诚已死,“副总统”空缺,谁是陈诚的继任,谁就将是“法统”的准继承人。这时,蒋介石拨拉着儿子接班的算盘绕开了弯子,掩耳盗铃,以欺民众。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