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功夫影帝·李小龙传 | 上页 下页
六四


  邹文怀言之有理,李小龙末敢造次。

  其实,邹文怀心底十分害怕李小龙跳槽。当时一位行家对“邵邹争李”作评价,指责邵氏目光短浅,自尊自大,把李小龙拒之门外,结果李小龙加入“敌营”嘉禾,使嘉禾起死回生。这就像一个傻瓜抓一样东西击打落水的敌人,结果扔出去的是一个救生圈。

  邹文怀很清楚,李小龙对已经“起死回生”、日益强大的嘉禾来说,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李小龙自立门户,对嘉禾很不利。但邹文怀熟悉李小龙的牛脾气,不可强行阻止,只能委婉劝说。邹文怀的劝说已是相当艺术,不露丝毫痕迹。并且,邹文怀待其不菲,除片酬外,李小龙还可从邹老板那儿得到可观的花红 (红利)

  因此,在李小龙与嘉禾片约满期,《精武门》封镜之后,李小龙仍有为嘉禾拍第三部电影的意愿。

  1972年大年初三,李小龙上九龙太子道罗公馆,向嘉禾“台柱”导演罗维拜年;那时俩人虽有芥蒂,但面子上还过得去。

  俩人坐在一起喝早茶,闲聊中,李小龙说了一些对现状不满的话,当演员终究不会有太大的出息。罗维笑道:“那还不容易,你随时可以当上导演,只要你向邹文怀提出要求的话,但你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导出的影片才可以像个样子。”

  李小龙若有所思,心有些活动。

  按照邹文怀与他俩商定的计划,上马新片《冷面虎》,罗维导演,李小龙主演。春节过后筹备开机。没多天功夫,罗维弄出了剧本,交李小龙过目。李小龙说他马上就看,若无意见,即可投入开拍。

  李小龙对《冷面虎》的剧本大为不满。在好莱坞,李小龙就有构思自己未来影片的习惯。于是,他把《冷面虎》弃之一边,另起炉灶结构故事。李小龙结构故事都是将自己摆进去,他如醉如痴,在遐想的故事世界里漫游。

  殊不知,罗维在家苦等,一等就是三星期,弄不清李小龙究竟为何杏无音讯。这不是李小龙的作风,李小龙干事总是雷厉风行的。罗维把这怪事报告公司总裁,邹文怀打电话询问李小龙。

  李小龙对他结构出的故事还不满意。他是个很顾面子的人,总希望一样东西弄得十全十美,拿出去叫人赞不绝口。所以,李小龙在电话里说:他现在私事缠身,实在太忙,无暇阅读剧本,过几天再说。

  李小龙如此轻慢他的劳动,罗维心中老大地不快。

  又是苦等死等。罗维沉不住气,约李小龙面谈一次,敬请李小龙不要拐弯抹角,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这次,李小龙异常地坦白,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冷面虎》的剧本根本不妥。”

  罗维急忙问道:“什么地方不妥?只要你指出来,改写是很容易的。”李小龙从容不迫笑道:“我也说不上什么地方不妥。这么办吧,让我亲自动笔,改好后再还给你。”

  罗维当时气炸了肺,但还是忍着,强做笑容希望李小龙快点。李小龙微笑道:不用你催,我李小龙办事从来就是急性子。

  结果又是拖,不管罗维如何催促,李小龙就是不给个明确的答复。说:“快了,快了。”或说:“还有一处没妥。”又说:“我得从头推敲一遍。”

  罗维再傻,也看得出李小龙在敷衍,甚至是在有意捉弄他。现在已经拖了三个月,罗维等不及,决定另请他人来担任男主角。

  * * *

  李小龙没有参加《冷面虎》的演出,《冷面虎》的主角由台湾著名武星王羽担任。这期间,李小龙经过数个月的准备,正式跟嘉禾摊牌。

  这一天迟早会发生的,但邹文怀没想到会这么快。然而,事情一旦发生,聪明的邹文怀又会以最圆满的方式予以解决。

  邹文怀已有预感,李小龙不满意《冷面虎》的剧本,他要自己动笔改写。但实际上李小龙写的是另一个剧本(就是后来的《猛龙过江》)。李小龙向邹文怀透露过此事,并抱怨香港的剧本不成为剧本,仅有一个隐隐约约的故事梗概,拍到哪里写到哪里,场景、动作、对白等等,一切都是临时凑合的,这样拍出的片子,非糟不可。

  邹文怀附和了李小龙的意见,并鼓励李小龙把剧本写出来。邹文怀在任何场合都附和李小龙,但实际上,他很有主张,并总能在不把李小龙惹火的情况下实施他的主张。

  邹文怀相信李小龙的功夫和演技,但不敢轻信李小龙驾驭剧本的能力。他认为,李小龙是想争取更多的权利——与嘉禾合作拍自己写的电影。

  李小龙的合作,却是另一种形式——他要跟嘉禾合股拍电影,他要成立自己的电影制片公司——“协和”。

  邹文怀以积极的态度促成李小龙的愿望。他知道,事情既不可逆转,就应该顺着它。李小龙是个敢说敢做的人,但他还不具备独立制片的能力。于是,邹文怀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协和的合伙人之一。

  李小龙需要邹文怀,在香港的所有片商中,唯有邹文杯与他有最多的利害关系,也是最热心、最值得信赖的。

  邹文怀也需要李小龙,在港台,还找不到第二个象李小龙这样卖座的明星。李小龙虽不再是嘉禾门下的签约演员,利益仍与嘉禾息息相关。

  协和的厂标是两种象征的重合:一是电影,那个圆圈内的螺旋形,是从活动电影的菲林盒里抽象出来的;二是太极,李小龙采用的就是中国古代道家的太极图。两种图样惊人地巧合,电影是无休无止的动态活动,代表宇宙规律的太极也是处在无穷无尽的运动之中。这个厂标,代表了李小龙的追求。

  协和制片公司当时只是个空架子,没有制片厂和写字楼,一切都依赖嘉禾,实际上是嘉禾的附庸。用80年代大陆人的戏称,协和还只是一家“皮包”公司。

  然而,轰动一时的李小龙的第三部影片《猛龙过江》,正是由这家皮包公司出品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