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许光达 | 上页 下页


  最后,周恩来高声说道:“我们的军校是培养军事骨干的基地,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我们为民众来学习,将来为民众去打仗……我们的军队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工具,是解放人民,拯救祖国的武器,我们要铭记这个使命!”

  讲演结束了,许德华和同学们热烈地鼓掌。精彩!太精彩了!周恩来那铿锵有力的声音,那生动的话语,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多少年以后都难以忘怀。

  黄埔军校的教员,恐怕是集中了天下军事人才之最,否则,怎么能在初办的三年里就产生了成百上千名将军?!

  国民党的好多要员,如李济深、谭延闿、李烈钧、宋子文、孙科、陈果夫等都有过在黄埔军校讲学的经历。开始,这是苦差,是买孙中山和廖仲恺的面子。后来,却是荣耀,能到黄埔军校讲学,是一种身份的体现,是一种政治资本,甚至好多天都可以吹牛说:“嗨,最近忙极了,黄埔军校非请我去讲课不可!”

  共产党的一些要员以及社会名流,如熊雄、萧楚女、恽代英、周恩来、刘少奇、毛泽东、吴玉章、何香凝、鲁迅等也都先后在黄埔军校作讲演。

  1926年9月3日,黄埔军校大礼堂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宣传部代部长毛泽东应军校之邀,正在为学员讲演,题目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对于毛泽东,许德华并不陌生,早在长沙师范读书时,就听过他的讲演,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毛泽东以他那特有的浓重的湖南口音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接着,他又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宝塔:“你们看,这最下层的是塔基,有工人、农民、还有小资产阶级,人数最多,受压迫最深。压在它上面一层的是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人数不多。再上一层,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人数更少。更高的一层是军阀。塔顶是帝国主义。俗话说,‘百姓齐,泰山移’。只要穷苦大众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推翻这几座大山!”

  毛泽东形象、生动的讲演,使许德华陷入了深思。他想到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湖南长沙萝卜冲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山村。那里的人们一年四季都生活在穷困之中,苦水饮不尽,苦日度不完。许德华就出生在那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却只能当放牛娃。生活的担子沉重地压在他幼小的肩膀上,使他几乎难以承受。每当看到学堂里念书的孩子,他都羡慕不已。

  他多么想和那些孩子一样去读书啊!

  可是,家里哪有钱供他去读书!他们兄弟五个没有一个去读书。他不敢向父母提上学的事,只能时常站在学堂窗外偷偷地听先生讲课。

  初冬的一天,北风嗖嗖,天上飘起了雪花。学堂的先生突然发现一个瘦骨嶙峋的孩子在窗外晕倒了。他连忙把这个孩子抱进屋里,喂了几口茶水。

  孩子渐渐苏醒了。先生认出来,这就是时常站在窗外偷听他讲课的那个孩子。

  “伢子,你叫什么名字?”先生关切地问。

  “许德华。”

  “多大啦?”

  “七岁。”

  “你这样爱读书,为什么不到学堂来?”先生问。

  “家里没有钱……”许德华难过地低下了头。

  “伢子!莫难过,你要读书,就来喽,我不收你钱!”

  许德华连忙跪下给先生磕头。就这样,许德华进了学堂,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位先生就是在他人生道路上起了重要作用的邹希鲁先生。

  1921年,十三岁的许德华高小毕业,考入了长沙师范学校。在那里,他吸吮着革命的营养,接受了马列主义。

  1925年5月,经毛东湖、陈公陶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9月,还不满十七岁的许德华,在毛东湖、曹典琦两位老师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宣誓的那一天,令他终生难忘:面对墙上挂着的斧头镰刀党旗和一位长着络腮胡须的外国人的画像,他庄严宣誓,要为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奋斗终身。从此,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蓝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白云,金灿灿的阳光照耀在绿茵茵的操场上。

  十一大队的学员们正在做对刺训练。只见许德华正同一个比自己个头还要高的学员对刺。

  这个学员有个绰号叫“大块头”,因他长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而得名。

  他在入军校前就当过兵,军事动作不错,尤其是对刺训练在全大队几乎没有对手,可谓“常胜将军”。因而,他骄傲得了不得,对像许德华这样的人黄埔前来自师范的学员更是不屑一顾。他最佩服蒋介石,张嘴闭嘴:“蒋校长说……”同学们对他很反感,但又不得不服他的军事动作。

  这次,他与许德华交手,根本没有把许德华放在眼里。

  只见“大块头”步步紧逼,许德华连连招架,几个回合,许德华已是汗流浃背,而“大块头”仍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最后,“大块头”连续进攻,许德华招架不住,终于败下阵来。

  “大块头”得了冠军,洋洋自得,看了一眼气喘吁吁的许德华轻蔑地说:“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等你练好了再来!”许德华看着他那得意的样子,非常恼火:“大丈夫可杀不可侮!”他发誓要苦练过硬本领,总有一天要战胜这个“大块头”。

  一年后,他们果真再次相遇,不过,不是以同学的身份在操场上对刺,而是代表两个不同利益的阶级在战场上拚杀。这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孙中山所办的黄埔军校,是一个新型的革命军校,在培养军事人才的技能上更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黄埔军术科的种类繁多:战术、兵器、筑城、交通地形、制式教练、野外实习等等。

  这天,许德华他们作完迫击炮的教练后,正谈论着北伐的形势。

  “北伐军已攻下武昌、南昌。国民革命胜利在望!”一个高个子的学员兴奋地说。

  同学们欢呼雀跃;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叶挺独立团是开路先锋,打仗勇猛顽强,被称为‘铁军’!”

  “这也是我们黄埔学生的骄傲!”

  “是啊!叶挺独立团的军官几乎都是我们的同学!”

  “唉!都怪我们的运气不好,晚来黄埔一步,否则,我们不也上前线啦!”

  廖运周不无叹息地说。

  “急什么!仗,有得你打!吴佩孚、孙传芳还没有被最后消灭。再说,张作霖还盘据着北方。你还担心没有打仗的机会吗?”许德华一板一眼地说,“只要我们苦练杀敌本领,还怕没有用武之地?”

  “对!我们要刻苦训练!”同学们都附和着。

  许德华看着眼前同学们激动的场面,不觉陷入了沉思。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