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陈毅传 | 上页 下页
九三


  但是蒋介石这个人懂得战略。蒋介石的战略方针是无论如何把战争摆到解放区。他懂得把战争引向何方主要是个吃饭问题也就是经济问题。蒋介石把他的蒋管区看守起来不受战争影响,或出得很少;把我们一百多万军队,他的二三百万军队一起堆到解放区,加上民夫,双方五六百万人,吃它三年五载,不愁解放区不垮。你能俘虏他的兵。可是俘虏也要吃你的。小米没有了,棉花没有了,壮丁也没有了。毛主席讲:假使我们不出击,刘、邓在鲁西南打了那样的胜仗,仍旧撤到黄河北休整补充,当然不会有跃进大别山的损失。可是人家就要继续过河。刘、邓不出击,山东的部队也不能够出来。

  敌人仍在你解放区打,一直打到现在(指1947年12月底),我们的解放区一定要垮。西北首先要垮台,逼迫我西北的野战军退过黄河。不是敌人厉害,而是没有饭吃。山东也一定不能坚持。关内解放区一垮,就只剩东北了。毛主席讲:“如果照去年八、九月西北和山东的情形,战争能否支持,任何人没有把握。”所以去年七、八月无论如何要转入战略进攻。当时敌人的兵团都摆在黄河边,屁股后面很宽。我们一进攻,敌人被迫来一个大转身,但是来不及,蒋介石手忙脚乱。这对老解放区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军事上转变了战局,政治上稳定了人心,经济上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敌人退了,地方安定下来,老百姓都回来开始生产。战争形势就大变了。

  陈毅用他从山东到陕北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经济危机。

  最大的问题是经济问题,毛主席当时说:战争的负担放在我们身上,战争一定失败;由蒋介石担负,蒋介石就必然失败。毛主席在给刘、邓的指示中说:“蒋介石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是要把全国战争的负担加到解放区身上,达到彻底破坏解放区的反革命计划。我们的战略就是要尽量破坏蒋介石的战略方针,把战争引向蒋管区,使蒋介石担负全部战争负担,达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这是战略上的胜利,再加上战术上战役上的胜利,我们一定能打胜。如果不考虑战争消耗,不考虑几百万人的吃饭穿衣,就不是战略家——这是古今中外没有人讲过的。毛主席讲了这句话。

  陈毅还传达了毛泽东所说有了解放战争第二年战略进攻的伟大胜利才敢讲夺取全国胜利,这是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所作的高度评价。陈毅还说:跃进大别山取得的在新区如何建设解放区的全面经验直到中原局的“六六指示”,对于下一步的战略行动和在全国各地争取作战和建设的胜利,是无价之宝。

  在这样高瞻远瞩的战略宏图前面,外线出击的3部分野战军所受的损失就有“一本万利”之感。“我们丢了的是几门大炮,得到的却是整个中国。”

  有的干部诙谐他说。

  这样,陈毅所传达的胜利的前景和第三年的方针:“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精神以及一系列的政策策略,就更显得有理有据,可信可行。

  ① 1948年5月14日,陈毅、粟裕致中共华东局,中原局的电报中,曾传达了这三条方针。

  第五节 团结战斗

  陈毅一到中原,就加入了解放战争南线的协调和指挥的中枢,和刘、邓一起,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

  5月31日,粟裕率一兵团渡黄河南下。此时,华野的三、八、十纵也逐渐向东靠拢。以歼灭整编第五师为主要目标的大战役正在企划。

  为配合华野作战,刘、邓已在6月13日向中野部队下达了襄(阳)(城)战役的基本命令。此战展开,必能调动张轸、胡琏两个兵团往西。

  粟裕根据敌情变化,筹划了“攻其必救”的豫东战役。即以攻克河南省会开封迫使五军或其他部队救援再加歼灭。粟裕报军委并刘、陈、邓。军委同意。刘、陈、邓亦同意,并指示战役第一步以歼开封之敌为主,乃决定停止襄樊作战,组织中野主力牵制南面敌人。

  华野攻克开封后,继续转兵睢杞以围歼区寿年兵团。蒋介石急令各方增援,除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师、黄百韬的整编第二十五师和胡琏的整编第十八军等主力驰援,企图以7个兵团之众向华野合击,在豫东决战以“肃清中原”。

  粟裕切望中野阻击北上之敌。

  刘、陈原拟在中野四纵驻地召开团以上干部会,接电后即与邓商定:停开干部会,立即出动6个纵队配合歼灭区兵团。以一部监视十八军,并主动攻击北进之吴兵团。刘、陈、邓并于6月29日组成前进指挥所亲赴前线指挥。

  此战确有决战性质。一兵团不渡江而集中兵力歼敌重兵于3大铁路之间四方驰援之地。能否办到,在此一举。而增援敌军有五大主力之二的整编第五师和整编第十一师;还有黄百韬部与桂军,亦属悍将强兵。

  华野第三、八、十纵阻击敌邱清泉兵团十分顽强。中野部队对吴绍周兵团进攻,给予重大杀伤,迫使张轸急调十八军折向西平与吴兵团靠拢。接着,中野又于7月5日突然将前进中的胡、吴两兵团割裂,并将吴兵团的1个师和胡兵团的3个师分割于商水地区,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直到粟裕来电报告已歼灭区寿年兵团,部队并已北移,刘、陈、邓才率前指返回宝丰。

  刘、陈、邓在一起,对中原地区全军的战力了解更全面。豫东激战之时,刘、陈、邓判断可能是打襄樊的更好时机,乃留下主力第六纵队,并作了与桐柏军区部队及陕南第十二旅共同攻取襄樊的部署。就在华野歼灭区寿年兵团部的7月2日,乘蒋军几个野战兵团陷于豫东之际,突然攻占老河口,既而攻击襄樊。7月16日,战役胜利结束,全歼敌2万余人,活捉国民党特务头子、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

  豫东与襄樊两战役,不到1个月共歼敌12万余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再次攻破,成为中原战局转变的关键。两大野战平仕一个团结战斗的指挥中枢统一协调下直接配合作战,其优越性和潜力明显可见。只有如此,才能歼灭敌重兵集团。

  但是,两大野战军直接配合作战,也不都是凯歌和颂歌。和中野干部们坦荡相处、融洽无间的陈毅,可以听到“不见外”的反映。中野干部谈到华野部队总的来说印象是很好。然而也有一些具体意见。除了说华野西兵团个别部队“骄横”之外,有两点意见特别引起陈毅注意:一是华野负责人(以“军事观察家”名义)对豫东战役的评论中,对于中野部队在南线牵制胡琏、吴绍周两兵团,在西线牵制郑州敌人的作用未具体提到,显得对中野的作用认识不足。

  二是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在和陈度一起指挥了洛阳战斗后在中野营以上干部会总结经验之时,很好地强调了火力的配系,但据反映过分夸大了炮火作用。这就会影响部队依赖炮火,炮弹少就信心不足,同时会造成不知节省炮弹的毛玻陈士榘谈用炮一事,颇有戏剧性。陈士榘对于炮特别有战斗感情。他1939年曾向彭德怀借1门炮25发炮弹,结果打了3炮解决问题。1发炮弹打到山上敌人堆中,敌人跑了,占了阵地。追到城根,敌人又跑了,进城缴了几百发炮弹还给彭。1943年用炮百米抵近日军碉堡打, 1炮就把碉堡打哑了。

  战后他亲自去里边看,碉堡完整的,3个爬在枪眼上射击的敌人,下肢还在,上身全掀到后墙去了。这次打洛阳他掌握着那么多炮,又是和善于连续爆破、城市攻坚的部队配合,真是兵家一大快事。最后他把山炮、105榴弹炮都推到前面抵近射击,这次洛阳攻坚用兵不多,发展顺利,步炮协同作用甚大。

  陈士榘作总结报告时,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中原野战军坚决执行中央赋于的伟大战略任务,冲破层层强敌在道道大河上的封锁拦袭,不得不把重武器埋弃在大雨泥泞之中。对于合同战术家刘伯承,这是多么痛心的事!中野指战员目前还在为此焦虑呢!没有足够的炮火掩护,中野作战增加困难、增加伤亡。有的战斗经验差的部队,还因此影响胜利信心。所以那次陈士榘讲完,天已黑了,刘伯承还叫大家不要走。刘伯承接着报告,批评了部队里光靠大炮的心理,强调了过去作战中摔了多少手榴弹。

  所以陈毅注意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为了具体宣传报导、战术技术,而主要是重视感情,珍爱阶级战友的革命情谊。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