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陈毅传 | 上页 下页
五一


  ※第六章 东进北上(下)

  第一节 从郭村到泰州

  1940年6月28日夜,陈毅由扬中渡过长江,便打算连夜赶去郭村,制止两李部队的进攻。但是苏北迎接人员惠浴宇等告诉陈毅,两李部队10多个支队(相当于团)已于28日凌晨开始,在保三旅从北面配合之下,包围并猛攻郭村。

  陈毅只得退据长江中的新老洲,立即写信给粟裕,“速派主力部队,克服一切困难,渡江支援”,又写信给两李,劝说他们悬崖勒马,停火言和。

  陈毅未带电台,只能派人徒步送信。他十分焦急。此次由郭村冲突引起的苏北局势的急剧变化是违背他的意愿的。

  不久以前,陈毅曾电报指示挺纵:苏北形势的特点是我在敌、顽、两李三方包围之中,我力量较弱尚未准备,如遭到三面进攻则必然失败,目前应积极与两李亲善。

  陈毅在6月下旬还曾三次急电叶飞,要他避免与两李作战,必要时可退回大桥地区或扬中。但叶飞坚持要在郭村迎击两李及韩军的进攻。

  陈毅的忧虑是深刻的。

  首先是军事上极为不利和危险。

  挺纵原在郭村有两个团和一个教导队,6月下旬,李长江企图将所属原由中共党员拉起来的陈玉生支队予以武力解决,挺纵为援救陈玉生支队,派出一个团去靖江接应,郭村只剩主力一团及教导队。而两李部队加保三旅可调集十四五个团(支队),兵力悬殊。这之前,陈毅已急令苏皖支队星夜赶往郭村,力量可望得到有效增强。但如果战斗持久,弹药消耗过多,韩军主力再来参战,则郭村仍有失守的危险,江北的两部主力要遭到巨大损失。

  这时候,苏南的主力正在北移,到达了铁路、长江一带日寇重兵封锁地区,江南冷欣部队追逼于后。一旦江北主力溃败,长江北岸为韩军及两李所控制,江南主力便无法渡江,甚至会在长江和沪宁路之间遭受日、顽夹击,背水血战。

  果如此,新四军东进江南敌后的全部主力将遭受难以弥补的重创,将是对革命的犯罪!

  政治上的后果也很不良。

  两李既和新四军血刃相见,不论胜负,他们很可能都投入顽固阵营。韩德勤梦想已久的苏北反共大联合便得以实现。新四军要在苏北再度发展就更为困难。

  这将严重妨碍共产党争取华中的战略任务的完成。事关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生命线,陈毅怎能不焦急万分!

  但是军事斗争却因革命的主观因素而发生着有利的变化。

  叶飞等挺纵负责人决心在郭村坚守是确有根据的。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看到坚守比退却为有利。增援半塔集的实践是主要依据:半塔集新四军以不足1个团的并非精锐主力的部队,抗击包括韩军主力部队独立六旅在内的7个团的进攻,尚且能够坚守一个星期。郭村新四军有一个精锐主力团和一个教导队,而且地形较好,有较充分把握抗御战斗力不及韩军主力的两李部队,等待援兵到后合力歼击。果然,挺纵打得英勇顽强,在苏皖支队接替北线防御之后,挺纵一团还主动出击,以两个主力营横扫,消灭两李部队3个团部,打下宜陵。

  陈毅事先并不完全了解的诸多因素助成了郭村保卫战的胜利:苏皖支队接到陈毅急电后,从运河及邵伯湖以西迅速出发克服地理及日军封锁等重重困难,日夜兼程200余里,及时地完成了增援任务。

  在两李部队做政治工作的青年女共产党员郑少仪主动查明了两李部队进攻的部署及发起攻击的时间,冒生命危险星夜将情报送到郭村。

  在两李部队建制下的由共产党员王澄、姚力等领导的五支队四大队掉转枪口协同挺纵作战;陈玉生支队也在挺纵四团接应下一同回师逼近两李部队侧后。

  于是,两李部队在三次总攻失败之后,被迫全线退却至塘头一线。保三旅在苏皖支队反击下也北逃10余里。郭村解围。

  陈毅于7月3日进郭村。

  陈毅在欢迎大会上热情表扬了挺纵和苏皖支队的英勇顽强。陈毅面临着新的决策。

  当时,“很多同志就主张固守郭村再讲”(陈毅《郭村战斗总结》),实际上还是准备韩军主力联合李军来攻,固守以等待八路军及四、五支队增援,以击破韩、李主力。有人则认为“战斗开始,统战结束”,同两李只能一直打下去,可以直捣泰州。也有人主张还应争取两李中立,立即停战言和。

  当时两李部队士气低落,但如与韩主力联合作战,仍有较大的实力。而韩军主力第八十九军等部队“正向该处集中”。如果新四军和两李继续武装对峙,僵持下去,韩、李联合发动更大规模进攻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于新四军甚为不利。但如果新四军刚获解围便请和,两李反会强硬要挟,结果仍会造成韩、李勾结,再次爆发战斗。当时八路军,新四军四、五支队及江南部队都未及赶到可以投入战役配合的位置。面对韩、李联合进攻,挺纵和苏皖支队只能独立作战。即使江南增援部队到达,陈毅也认为把韩德勤和两李逼到一处打是不策略的。

  陈毅对领导干部说:战役和战术上的胜利,不等于战略上的胜利,我们要实现发展苏北的战略目标,非打败韩德勤的进攻不可,要打败韩德勤,非争取两李等部队中立不可。现在我们和两李打了一仗,但是两李与韩德勤的矛盾还存在,还可以把他们争取过来。如何争取呢?一不做二不休,既打了,就要打出威风。在郭村胜利很好的基础上再加一层,再歼灭他一些部队,坚决打下塘头。塘头大米多,税收富,塘头还控制着我们东进要经过的两条大河。打他,是让他知道反共摩擦要吃大亏,使他们今后不敢轻视,可是绝对不准打进泰州。你一进泰州他就跑到韩德勤那里去了。我们有力量拿下泰州而不要,才见得我们是真心团结。

  陈毅的决策得到大家一致赞成。7月4日挺纵攻克塘头;苏皖支队打迂回,部队直打到距泰州城7里之面粉厂,但不进泰州。李长江已准备弃城东逃,李明扬在兴化韩德勤处进退维谷,得知新四军在可以轻取泰州的情况下临城不入,乃大喜过望。复经陈毅致书争取,两李政治态度有所变化。陈毅电告中共中央:“虽省韩派兵并接济两李饱弹,鼓励两李再打,两李已觉悟不受其利用,认清我们不攻击泰州符合中央七七宣言。”

  对两李的谈判又一次体现了陈毅统战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新四军和平条件宽厚:送还全部2000余名战俘及大部枪支,并归还原属两李防区的郭村、塘头等地;只要求两李让路助其东进。两李最初很是感奋。但在7月中旬,韩德勤以主力部队4个团、保安旅3个团进至泰州及其附近,给两李以实兵支持,两李又强硬起来,作出联韩攻陈的姿态,要求陈玉生、王澄等部队“返部归建”。对此,陈毅当然绝不让步。

  对于可能发生的韩、李联合进攻,陈毅一方面和刘少奇一起向中共中央呼吁八路军等部队的迅速开拔增援,一方面“作独立应战的布置”。粟裕已率江南主力于7月8日到达苏北.因而苏北全军连同陈、王等部队在内已可编成9个团。但同时,陈毅还是力争“求得局部和缓。”他了解两李对于和新四军再次开战,对于过份依靠韩,实际上都有顾虑,因此只要争取得当,完全可以扭转。

  陈毅、粟裕经慎重研究,向两李投下一着高棋:表示在全军东进以后,将把每月能收税5万元的吴家桥一带根据地让给两李。

  此举,有的干部不明其中奥妙,有的则认为“过于慷慨”、“右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