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隋文帝 | 上页 下页
二〇


  “刘大人所言极是。”杨坚淡淡地说。

  “大前疑乃国之勋戚,你看由谁出主朝政为妥?”郑译问。

  杨坚连点了宇文招、宇文纯、宇文盛、宇文达、宇文囗五个皇叔。

  两人都一味摇头。

  他又点了尉迟迥、李穆、司马消难……

  刘昉打断说:“我等窃计,非大人出主朝政不可!”

  “此事万万不可!当真不可!”杨坚很吃惊,也很真诚地说。

  这不等于说他无移鼎之心,其实自他的女婿宇文赟当国以来,他这个国丈的所作所为便一直围绕这个中心转,并且已经步步向帝座逼近;但他万万料不到这个女婿年纪轻轻,在他还未准备就绪之前便要撒手人寰。他的根基尚未扎实,势力还极有限。如今,尉迟迥盘据原来北齐大半土地,李穆与韦孝宽占有剩下的小半,司马消难据有原来梁朝江北的九个州,宇文贤控制关中,王谦统制西蜀,地盘几乎全在他人手中!此外,五个皇叔爷皆封邑万户,都有实力。他自己韬晦多年,羽翼未丰,贸然出头,有如蛋中未成形的小鸡,急欲破壳而出,岂非凶多吉少?

  想到此,杨坚神情凝重,连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他的态度完全出乎郑、刘的意外,两人默默交换一下眼色,均感茫然。杨坚不愿出主朝政,他二人即时便成为过街的老鼠,前途当真不堪设想。

  两人又劝了一阵,杨坚还是执意不肯出主朝政。

  郑译想起昨晚妻子萧氏的话:我哪怕只当两个月皇后,死也甘心!这极荒谬的话也有合理的启迪。既然杨坚不为,而其池勋戚执政必杀我郑译为新官上任三把火之一的举措,与其坐而待毙,还不如自己出主朝政,说不定冒险成功,前途倒是不可限量!

  这时杨坚反劝说:“郑大人出主朝政,也颇合适。”

  郑译毅然决断,说:“杨大人能出主朝政,那是再好不过,我等自当极力赞助玉成;倘若大人观望不前,译虽不才,也只好勉为其难了。这不是我贪权,势也!”

  这话一抛出来,杨坚、刘昉都很震动,都很意外。

  杨坚又从另一面寻思,眼前出主朝政虽然风险极大,但仍不失为大好时机甚至是唯一契机;倘若让郑译掌盘,群雄必四面讨伐之,那时尉迟迥、李穆、司马消难以及赵王把等藩王一拥而上,便再无我杨坚染指之处了,而郑译的倒台,十有八九还将票及我杨坚了!

  刘昉对杨坚注视了一阵,肃然言道:“大前疑当知,时不可失,机不再来。你若不挺身而出,一旦群雄割据,天下再次四分五裂,到时大家都后悔不及了!”

  这话一出,杨坚上进之心又增了三分。他想,窃取天下向来无十拿九稳的,窃取天下一向是场豪赌,成败各占其半,以此观来,的确不可坐失良机!他忽然又想起岳父独孤信,岳父一生尽忠周室,却死于太过忠直,这一条路走不得;既走不得便是别无选择,只好履险而行了!

  而郑译想想刘昉的话,不禁怯意顿生,退而求安的思绪又活跃起来。望着杨坚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是该当机立断了!”刘昉又催。

  杨坚决断道:“诸君如此厚爱,坚如再畏缩不前,便对不起大家了;但今为多事之秋,往后还望两位鼎力支持……”

  “那是当然!”郑译慨然道。

  “自当义无反顾!”刘昉说罢,如释重负。

  此事刚刚决议,中使便来急召。非召杨坚,是召郑译和刘昉。

  据中使透露,天元帝已是弥留状态,要立遗诏了。

  在御榻旁边的,除了郑译、刘昉外,还有御正中大夫颜之仪,这官职相当于后世的中书舍人知制法。

  此刻天元帝虽已奄奄一息,但还能发出微弱的声音。为了让他有说话的力气,宫人进了参茶,但条一喝过,非但声音没了,连点头摇头的气力也没有了。

  郑译将辅政的人选一一说来,请天元帝筛选首肯:“尉迟迥……李穆……杨坚……司马消难……赵王宇文括……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腾王宇文选……毕王宇文贤……”

  他念了长长一列名单,天元帝听了无有反应,没有点头,没有摇头,也无好恶形之于色。他是完全丧失了表达能力,还是对人世看破了,对身后的万事全不关心了?

  总之,他对身后八岁的小皇帝托付给谁无有交代便撒手了。

  三个近臣似乎愣在当场。

  郑译说:“我刚才念到国丈大前疑杨坚名字时,先帝似乎微笑了一下……”

  “是是是,我也看到了!”刘昉赞道。

  颜之仪摇摇头:“我没看到?”

  郑译对颜之仪的话浑若无闻,又说:“皇上既然对其他人不笑,单对国丈微笑,看来是属意国丈,要他出来输政!”

  刘昉道:“这个自然,托孤于外公那是再稳妥不过了!”

  郑译道:“事不宜迟,那你赶紧按先帝的意思起草遗诏!”

  “是!”刘昉偷觑了颜之仪一眼,便草诏去了。

  颜之仪坐着发呆,眼泪双垂。

  诏成,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京师诸卫并受指挥。

  刘昉郑译签署后,请颜之仪连署,但之仪拒绝连署,义正辞严斥责二人:“主上升退,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今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应重寄。公等备受朝思,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今之仪有死而已,岂能诬罔皇上!”

  两人知之仪宁死不屈,只好代他签署。于是,确定杨坚为顾命大臣的遗诏便这样出笼了!

  第三节

  〖大局初定,杨坚又想起了元谐的话:“公无党援,
  有如立在洪水中的一道土墙,大危也!”〗

  杨坚的心情十分凝重。

  他受命辅政是昨日下午末时,这是杨家最大的事,便让长子杨勇去唤三弟杨慧前来议事,但杨慧拒绝前来,却如下一句冷冰冰的话:“隋国公恐怕都保不住,还想干灭族的事?”

  在大喜的日子当头被淋了一瓢冷水。他怏怏地入宫,下了三道指令:一、秘不发丧;二、戒严,内宫有进无出,外城无路引不许通行;三、升堂侄杨雄为司马上大夫,协助窦荣定卫戍京师。

  他出宫回府路上碰到了元谐。元谐是他少时国子监受业的老同学,已知他受诏辅政,却无片言只语相贺,但道:“公无党援,有如立在洪水中的一道土墙,大危也!”

  老同学出语一片精诚,但与三弟杨慧的话完全一致。三弟的夫人是武帝的妹子顺阳公主,他全然站在宇文氏一边实为杨坚的政敌,出语诅咒并不奇怪;而老同学元谐也这么说,不能不使杨坚震惊了。震惊的是:朋友与敌人对杨坚当前的处境,看法完全一致,都认为非常危险。

  杨坚不得不三思他面临的危险。是的,潜在政敌们的势力太大,执政必有惊涛骇浪!是否待自己羽毛丰满之后再图进取?有道是退一步天宽地阔……

  这时,来了杨雄。杨雄是他的堂侄,是奉命前往笼络李德林、高颎二人的。

  杨雄回禀李德林说,大势他也知道一点,即蒙关照,舍命陪君子就是了;高颎说愿受驱驰,万一大事不成,颎也不辞灭族!

  杨坚听了大受振奋,显然二人对形势的看法与杨三郎、元谐不同!这二人宫不大,但见识非凡,名望又高,他们的意见无疑要比三郎、元谐高明。当即言道:“速请李、高二公相见!”

  “是!”

  “且慢!这两人虽然只是下大夫,但你务必以王公之礼相待;否则,请不来。”

  “侄儿明白!”

  杨坚望杨雄的去影,不觉叹了一声。心想:二弟已经去世,三郎老是闹对立,四弟年纪尚轻,幸好有这个侄儿,否则,连个臂助也没有了。

  高颎、李德林很快就来了。寒暄了几句,即转入了正题,李德林问:“杨公有何忧愁,可让我等分忧?”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