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刘邦大传 | 上页 下页
一〇〇


  于是,刘邦立刻举办酒宴,晋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当场嘱咐宰相、御史等,尽快评审每个人的功劳,以为晋封的依据。

  酒宴结束后,群臣皆高兴地表示:“连雍齿都封为侯了,我等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张良自然不认为封赏速度太慢真会惹出叛乱来,否则不待刘邦问起,他也早会提出警告的。

  只是刘邦急着晋封自己人和刘氏子弟,的确会造成未分封部属的不安,影响工作效率,所以他趁着这一机会给刘邦提醒和建议。

  当然,晋封雍齿对安定人心的确是一帖很有用的妙方。

  §评定功劳,萧何第一

  在彻底加班赶工下,分封作业总算顺利完成,刘邦终于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工作是评定“元功”,也就是评定功劳的排行榜。当时分封是以爵位及食邑为主,和职务及官禄有关,而“元功”主要在荣誉方面,此外自然也附带奖赏,如同现代的记功、嘉奖和奖金。

  被提上竞争排行榜的共有十八人,包括萧何、曹参、张敖(张耳子,继承其父之功劳)、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丁复、虫达等人。

  大部分将领认为晋封时曹参食邑最多,理应获得排行第一,因而均表示:“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余伤,攻城掠地,计功簿上功劳最多,理应排行第一。”

  刘邦笑而不表示意见。

  关内侯鄂千秋独排众议,主张萧何排行第一。

  刘邦问其故。

  鄂千秋答道:“曹参虽有野战攻城掠地的功劳,但这一切只能算一时的功劳。萧何的功劳,却是长期的,影响上自然更大于曹参。

  “想想看,陛下和楚军相峙五年之久,损伤无数军队,有几次甚至被逼得不得不撤退逃逸,萧何却不断仍由关中为陛下补充军力,常达数万之众,让我们能重振军威,屡败屡战。

  “有好几次陛下粮食断绝,全军处饥饿状态,有崩溃的危险,萧何立刻由关中转运粮食,永不休止的提供,保持我们的战斗力。

  “陛下数次败亡于山东(指中原)地区,萧何却以全关中为陛下作后盾,此乃万世之功也。

  “今日,即使没有曹参数百次的功劳,汉军仍然可以击败楚军,但没有萧何,情况可能完全不一样了,怎么可以拿曹参的一时之功,和萧何的万世之功相比呢?

  “依照臣下的意见,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刘邦非常称许鄂千秋的看法。于是以萧何之元功排行榜第一,特赐以可带剑上殿、入朝不必跪拜的特殊尊崇。

  刘邦更公开表示:“我听说‘推荐贤臣的人更值得受上赏’,萧何虽有大功,但如果没有鄂君的推荐,功劳也无法如此彰明了。”

  于是再追加鄂千秋的食邑,并封为安平侯。

  为确定表示萧何的功劳第一,刘邦在当天下令加封萧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并追加萧何食邑二千户,和曹参、张良并列为万户侯。

  由于萧何一直未参与前线战事,他对战局的影响力是透过刘邦发挥出来的,参与作战的官兵很难感觉他的重要性,他的功劳的确只有刘邦和幕僚后勤人员最清楚不过。因此,刘邦如果过分强调萧何的功劳,必遭到这些前线将领们强烈反弹。

  刘邦到底是个聪明人,身旁更有张良、陈平这两大超级天才为之谋策,所以他采用了这种逐步让人接受的方法,以突显并确认萧何的重要性。

  先是功人和功狗的辩论,设定萧何在功劳评鉴上的位置,再拿他和武将中的魁首曹参相比,并透过鄂千秋的说明,由刘邦肯定战场上的功劳只是一时,经营后方稳固国力才是万世之功。

  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战时武将的表现固然重要,但天下太平以后,文官的经营功能更值得重视,也只有文官功能被肯定,制度也才能发挥其效率。

  刘邦用心良苦地确立萧何的重要性,主要目的便在于此。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47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

  天下的道理在顺其自然,能知自然之理的,不须出户便可以知天下。天道也必合乎自然,能知自然之理的,不须探视窗外也可知天道。离开自然之道较远的,所能明了的道理必较少。

  体察大道的圣人,不用远求,便可探知天下之理,不用观察,也可以说出事物的本质,不必亲自去作,也可让万物自化而观其成。

  古人所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便也在说明这层道理。武将斗力,文官斗智,即使以智谋见称的韩信,在这方面仍不若张良、陈平及萧何。这大概是他自矜其力,无法体认自然中阴阳雨睛、春夏秋冬的变化,才使自己走入了一“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

  有权者愈需要权力来保护自已,对权力最不安的人,经常便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明白这层道理的人,才是最胜任的NO.2,否则功高震主,必亡其身。

  张良自始至终,均受刘邦的重用及尊敬,陈平缺点虽多,却极得刘邦信任。而曹参历经百战,身创伤七十余处,功劳仍不及不出户、不窥牗的萧何,道理也在于此。

  ◎第三章 征伐匈奴

  〖为尽快掌握敌情,刘邦偕同陈平与樊哙的先锋军团,到平城东南十余里的白登山登高鸟瞰。冒顿立刻发动匈奴各部落游牧骑兵四十余万,将白登山围住。并派遣特支队切断平城方面的驰援。〗

  §匈奴的兴起和威胁

  处理完功臣的分封和奖赏,刘邦便离开洛阳,再入关中,并返回汉王时期的临时京城——栎阳。

  刘邦的家属都在这里,他除了探望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更须拜见父亲。楚汉相争期间,刘太公吃尽了苦头,如非项伯救助,恐怕连命都没有了。如今刘邦贵为皇帝,对太公也应有所安排。

  因而,刘邦谕令尊太公为太上皇。

  探望家属及尊奉太公,都是轻松愉快的工作,但这时候的刘邦心里并不若表面的好整以暇,有件危险而艰难的工作,正等待他紧急处理。

  这便是北方异族——匈奴的威胁。

  刘邦将韩王信迁移至晋阳,主要便在对匈奴南侵事件表示严重关切之意。

  匈奴原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战国末期趁中国诸侯内斗正盛、无暇北顾之际,逐渐南侵。尤其赵国北方,曾受严重威胁,幸赖名将李牧经营有方,阻挡住了匈奴对中原文明的威胁。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忙于国内的治理工作,无暇顾及边防,匈奴于是更为猖狂,数度入侵北河一带,秦始皇不得已筑长城以防之。

  始皇33年起,大将蒙恬数度北伐,收复北河之南44县地,匈奴稍畏之,北徙十余年。

  一直到秦皇朝灭亡后,匈奴才再度南侵,并渡过北河来骚扰中原北方地区。

  这时候,匈奴的大头目是个名字叫作头曼单于。

  头曼单于原已立长子冒顿为继承人,冒顿之母死后,头曼更立新的阏氏(王后)。这位阏氏又生了一位幼子,头曼爱妻心切,想立少子,而废除冒顿的继承人权位。

  这时候,匈奴的东方有东胡国,西方有大月氏,都非常强大,和匈奴鼎立而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