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刘邦大传 | 上页 下页
八四


  阵前韩信兵马立刻向左右分开,阵后的弓弩队急速上前,对着快上岸的楚军展开猛烈的箭雨攻击。

  龙且在毫无戒备下首当其冲,一代猛将竟死于万箭之下。

  韩信的中军配合曹参和灌婴的左右军,立刻反击已渡河之楚军。

  楚军有大半溺毙在潍水中,即使渡过潍水的,也有不少死于箭雨下。由于发现中计时的慌乱,使士气全失,加上主将当场阵亡,群龙无首,因此楚军再怎么猛勇也变得全无作战力了,只好弃械投降。

  情势的逆转把田广吓坏了,因此他不敢守住高密,即刻率军退往城阳,以便和田光会合,共商对策。

  韩信再度运用奇计,以少数兵马获得全胜。

  §齐国兵败如山倒

  潍水之战中被韩信奇兵歼灭的是救齐的楚军,而齐军本身虽然并无任何损伤,但斗志却已完全丧失。

  水退后,韩信率军渡过潍水,占领高密,并率主力部队攻打城阳。

  田广料不能守,下令田光率军北向投奔田横,以图东山再起,自己则率少数部队向韩信投降。

  其实韩信早料及此,因此在接受田广投降前,便下令灌婴军团北上追击,终于在博阳城南数十公里处击溃退却中的齐军,田光当场战死。

  在博阳的田横以为田广也战死在退军中,遂自立为齐王,并出城反击灌婴军队。

  灌婴的步骑混合军有不少是由秦国关中军团组成,作战力为汉阵营中的佼佼者。田横虽善于游击战,但机动性和作战的猛烈性显然不如灌婴军团,反而在赢下吃了一场大败仗。

  齐军士气崩溃,田横判断短期之内已事不可为,乃率残部退入梁国,依附梁地的游击队王彭越。

  灌婴继续北上进击驻军齐国最北方军事重镇千乘的田吸军团,结果田吸战死,灌婴解除了齐国游击队对汉军补给体系骚扰的威胁,韩信军团完全征服了齐国。

  齐国的最后一股军力,为驻守胶东、屏障齐国东部半岛的田既军团。韩信乃派曹参军团征讨之,曹参采政治喊话,招降胶东区齐国大小军团,使田既陷于孤立。不得已田既只好率军突围,但很快被曹参的主力击溃,田既战死,齐国战事到此全部结束。

  韩信以智谋完全攻下了齐国,而且击溃了强悍且富作战力的龙且军团,也把项羽彻底打入了败部。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真正的大成功,是因物而成,顺其自然,不刻意包装,所以从外表看来总是有缺欠的。但它随顾自然,所以作用却是永不衰竭的。

  所谓大盈者,是因物而兴,所以不会自矜自满,看起来很虚空,但是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大直者也是欲物而直,不特别指向某标准,所以很多地方看来反而是屈曲的。

  大巧者也都是因自然而成器,不刻意雕琢,所以看起来也是很笨拙的样子。

  大辩者依循自然真理而言,不装饰,不强词夺理,所以外表看来老实而木讷。

  能真正体察自然之道者,表面看来笨拙而无规划,依循自然而为,不急躁行事,不热情洋溢,由浅而深,等待时机成熟,自然开花结果。

  这便是老子所谓的清静无为,真能作到清静无为者,自然可以无为而无所不为,所以静能胜躁,寒能克暑,清静无为是天下最无敌的力量。

  齐地是中国兵法学和智谋学的起源地,一向善于借力使力,例如田横的游击战术,便使正值颠峰状态的项羽都束手无策,不得不放弃对齐地的征服。

  要击败齐国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但韩信不愧是个军事天才。

  暗渡陈仓,击败秦王朝最后一位军事强人章邯。背水奇阵,打垮中原最富作战力的赵国军团。

  由此可见韩信深懂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之道。

  面对同样擅长智谋的齐国军事家,对韩信而言是个崭新的挑战。

  出发东征时,相信韩信并无十足的信心和把握。

  他不慌不忙,不管刘邦的压力,集结到足够的兵力才出发。

  他利用郦食其和谈成功而发动奇袭,虽有点不合常理,但两国当时并未正式和谈,何况韩信也确实未接到刘邦停止作战的命令,或许刘邦也是故意未对韩信有所指令也说不定。

  总之,韩信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天时”及“人和”,毫不犹豫地发动了真正的奇袭。

  潍水之战,韩信更彻底运用了“自然”的力量,他在作战规划上的确经常能“清静无为”。面临任何不利的战场,韩信似乎都能完全的忘战,他将注意力“自然地”放在环境上、敌方行动上,因此他能将一般人所无法注意到的“客观事实”看得清清楚梦。

  在任何一个战场上,韩信都显得有点弱势或笨拙无为,但他最善于利用的却是自然界的无敌威力。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无为而无所不为,其中的奥妙,唯有靠自己去领会及运用了。

  ◎篇后·实用观点 战略VS战术时

  很多史学家和小说家在谈及项羽和刘邦的楚汉相争时,大多认为刘邦长于巧计、善于欺敌,项羽则过分鲁直、拙于用人,这是项羽在最后关头输给刘邦的最主要因素。

  楚汉相争4年,是从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时算起,因此头一年包括了鸿门剑宴、项羽分封天下、刘邦被迫退入汉中等事件。这段期间,刘邦完全处于挨打状态,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争”事发生。

  从刘邦暗渡陈仓、并吞三秦开始,才算正式进入了楚汉对抗。刘邦一开始在战略上便采取联合诸侯以对抗项羽的方式,但项羽却仍实行唯我独尊、猛狮对抗猴群的策略,即使连江南原属班底的诸侯他也没有特加拉拢,因此造成刘邦有游说九江王英布的机会。

  彭城大败的结果,显示刘邦在作战指挥方面的确不是项羽的对手。由于对彼此能力的错误评估,使刘邦陷入空前绝后的危机,而项羽之所以无法在这次决战中歼灭刘邦,应属天运所致。

  从此以后,刘邦也绝不肯再和项羽进行会战,但他选择荥阳和成皋作为僵持的地点,却是非常高明的策略。不论在粮食补给或地利上,荥阳战线的敖仓粮库和成皋天险,都足以让战术挂帅的项羽英雄无用武之地。

  虽然其间数度被迫撤离,但刘邦仍有效地在外围封锁住楚军对关中地区的攻击。相反地,项羽不论如何努力,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

  彭城大败后,刘邦最成功的战略是拉拢了九江的英布和梁地的彭越。这两人倾向刘邦,无疑断了项羽的左右手,项羽之所以始终无力攻破刘邦的荥阳防线,失去这两股力量的协助应属最大原因。

  只要守住荥阳,刘邦便立于不败之地。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