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刘邦大传 | 上页 下页
七三


  ◎第一章 韩信背水奇阵

  〖激战数小时后,赵军一直未能有效突破韩信的背水阵,将领们在力战疲惫下,准备退回堡垒内。此时后军部队发现关口堡垒已为汉军所占,保垒上尽是赤色旗帜,不禁大惊失色。〗

  §军事天才开创新局势

  魏国和代国被韩信征服,几乎是楚汉相争逆转的最主要关键。

  项羽虽拥有楚梁精华区,实际上梁国大部地区是在彭越的控制下,楚国也有不少地区是由友军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统辖。这几个人在英布的领导下,对项羽已迭有怨言,忠诚度和向心力大减。

  所以项羽真正掌握的区域仅彭城和江东地区而已,和刘邦掌握荥阳、关中、汉中相比,项羽并未占到任何便宜。

  如果中原魏、代、燕、赵再倒向刘邦,则双方实力消长立见。虽然项羽曾努力想掌握齐国,但他返回彭城后,留在齐地的数十万大军仍为田横所败而退回楚境。

  项羽和刘邦相同,缺乏独当一面的大将,所以只得全力以赴地对付荥阳的刘邦主力了。

  因此,真正的关键便在于刘邦阵营还有位富于独立作战能力的韩信。

  当年萧何拼命去追回韩信,的确有他的眼光。

  中原地区原为三晋领地,项羽分封时,魏分为梁、魏,赵分为赵、代,韩国则由项羽统辖,韩王成了傀儡。

  项羽虽统有梁、楚之精华区,但在彭越的游击战下,他对梁国的北半部早失去了控制力。

  刘邦阵营据守荥阳,实际上已统有韩国的绝大部分领地。如今韩信又征服了魏和代,中原地区便只剩下赵国了。

  韩信在中原地带的经略愈成功,楚汉对抗中的刘邦便愈拥有优势。

  因此最重要的关键在赵国,如果韩信再取得赵国,项羽便愈来愈危险了。

  刘邦在楚国强大的压力下,仍支援韩信三万兵力,主要原因便在于此。

  但韩信并非刘邦嫡系军团,所以很难被完全信任。特别是他平定魏地后,羽翼渐成,因此刘邦特别派赵国客居长老张耳前来协助他,也多少能发挥监督作用。

  除此之外,刘邦也常调回在韩信阵营的汉军,如此一方面可以对抗日益增加的楚军压力,一方面更可以稍稍压制韩信势力的过分增大,以免影响刘邦阵营各集团力量的均衡运作。

  §进军井陉口,韩信兵临赵境

  赵国原是中原的军事强国,在统一战争中遭受的打击也最大。因此在后来起义战争中,赵国一直未有突出的表现。

  不过决定秦国败亡的关键战争,仍发生在赵国的巨鹿,虽然这场战争的抗秦主角是项羽的楚军,但赵国仍是瞩目的焦点。

  领导赵国参与巨鹿大战的,是来自魏国的客籍长老张耳与陈馀;但也在这场争战中,张耳与陈馀闹翻了。张耳日后虽被项羽分封为赵王,但赵国的疆域因被分为赵及代而力量分散,所以当 陈馀联合代国的原赵王赵歇和齐国强人田荣的军力时,张耳根本无力抵挡。他怨恨项羽未给他足够的支持,因而投奔已据有关中的刘邦。

  取得优势的陈馀,乃迎接赵歇回赵,自己则出任赵国宰相而实际掌握统治权。

  陈馀和项羽素有怨隙,自然也不愿依靠楚军,于是他和齐国田荣组成第三势力,企图和项羽、刘邦均分天下。

  田荣被项羽击败后,刘邦曾想拉拢陈馀,但陈馀提议先杀张耳再谈。

  由于南征在即,刘邦只好以面容类似张耳的死囚顶替,以取得陈馀的加盟,解除征楚战争中的后顾之忧。彭城大战后,刘邦退守荥阳,陈馀也发现张耳未死,便又背叛刘邦而和齐国的田横组成连线。

  韩信在攻灭魏国和代国后,接下来的目标便是赵国了。特别是张耳,更积极地想要和陈馀一决雌雄。

  这时候,楚汉相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

  冬十月,韩信和张耳率领两万余兵力进击赵国。

  陈馀和赵歇的京城在襄国,属今河北省西北,约位于石家庄附近。

  韩信军队要由魏国的平阳北上到代国的阏与,在进入河北平原前,得先经过太行山脉。军队要越过山脉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必须选择穿越山脉的横向河谷,但这些河谷一般非常狭小,所以称之为“陉”。行军上虽较容易,但这种陉的地形,大多是易守难攻的。

  太行山脉北方最有名的称为井陉,由于四方高、中央低,所以称为“井”。

  韩信和张耳的大军便选择由井陉穿越太行山脉,进入襄国的北方。

  由井陉进入平原前,有个叫作上门关的古关口,通称为井陉口,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任何人只要守住井陉口,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

  陈馀的大军号称20万,集结在井陉口附近,准备抵挡韩信的北征军团。

  原本镇守在这里的是赵国长老派军团将领,有广武君之称的李左车。

  赵国北方有很多异族,因此据守在这里的军团作战经验丰富,也培养出不少著名将领,当年的李牧便也出现在这个镇北的防线上。

  §广武君建议坚守策略

  依探马搜集的情报显示,由于荥阳情势紧张,大量的汉军被迫部署在荥阳前线,以对抗日益庞大的楚军压力。加上必须留守新统治的魏地和代地,韩信能够带到井陉口的军力非常有限。

  赵国则集结了军力20万,除镇守各地的兵力外,到达井陉口的赵军判断在10万以上,大约是韩信汉军的5倍。

  因此,陈馀认为自己百分之百必胜,他自信满满地想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陈馀虽是文人出身,但善于操作合纵连横,因而国际声望颇高,成为赵国的新强人。

  但在实务作战上,陈馀显然经验不足。因此在巨鹿大战时,他根本不敢投入,甚至闹了国际笑话,对自己形象打击甚大,也因而与张耳由刎颈之交成为势不两立的宿敌。

  广武君李左车则不那么乐观。

  在魏地攻防战中的杰出表现,证明了韩信善于军事谋略,是一流的战术家。

  因此,他向陈馀建议道:“韩信和张耳乘在魏、代的胜利声势向我们发动远征,士气颇高,不可轻视之。

  “但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鬓,师不宿饱’,换句话说他们最头痛的是粮食问题。

  “井陉口的地形对我们非常有利,那里的道路狭小,运粮车无法并行,骑兵也不能成列,因此行军时必须排成长长的队伍,先锋和补给队相差数百里。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