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刘邦大传 | 上页 下页
三三


  “与老人家约定,却比我晚到,真没礼貌,5天以后再来吧!”

  张良愣住了,但想想的确是自己理亏,便只好客气地陪不是。

  5天后,鸡鸣声刚起,张良已到桥头。想不到老人比5天前更早就到了。

  “还是迟到了,回去,5天后再来吧!”

  到了第5天,张良根本不敢睡了,天未亮便到相会之点等待。

  没多久,老人也来了,看到张良先到,笑眯眯地表示:“这样子才对嘛!”

  便从怀中取出一册书,交给张良,并表示:“读通这部书,你便可成为王者之师。这10年间将是你最需要努力、也是最有把握的成功期,绝对要抓紧。13年后,你可以到济北来看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头很容易找得到的,那就是我呀!”

  说完,便转身离去,不再回头,从此以后张良再也没见过这位老头儿了。

  天亮后,张良仔细审视这部书,竟然是姜太公兵法。张良甚奇之,乃日夜苦读,将书中的精华完全消化。

  13年后,张良随同已成为大汉皇帝的刘邦到济北巡视,特别到谷城山下,果然见到一块黄色石头,于是取回家中祭祀。张良死后,遗嘱中交代要和黄石同葬,并令家人建立黄石祠以为纪念。

  虽然有人以为黄石公是特来指点张良的神仙,不过以较务实的科学观点来看,可视为一个颇具智慧及学识的老人,希望将其绝学找到一个合适的传人,黄石或许也是他特别安排的,让张良能更重视这本姜太公兵法也说不定。

  日后坊间留传的《三略》、《六韬》相传便是姜太公的兵法,不过依史学家考证,这两本书是汉末及魏晋时代的伪作,也许其中有不少是姜太公兵法的观点,但似乎并非张良所得的这本兵法。

  史料中的确记载吕尚为齐侯后,传世有《太公阴符》等多篇著作。相传苏秦的纵横学是由此书而衍生,张良的这本太公兵法或许便是“原版”。不过,黄石老人刻意以此书相赠,相信其中也必有不少属于老人的注解,协助张良对兵法的精华,更能够融会贯通。

  更妙的是,张良也尝试将这本书中的精华处世之术和别人讨论,但他们却大多听不懂其中道理,更谈不上应用。碰到刘邦后,由于谈话颇为投机,张良便也以太公兵法中的策略考考刘邦,想不到刘邦一触即通,不但能完全领会及接受张良之建议,并且在应用上也恰到好处,办起事来,果然是一帆风顺。张良不禁感叹道:“沛公真是天生之英才呀!”

  §从江北到江南,召平引出项梁

  刘邦和张良往见楚王景驹时,楚北的战情已相当紧急。章邯的部队攻陷了相城营地,并威胁砀地附近。景驹以东阳甯君和刘邦引军西进,在萧县阻挡秦军,双方战于萧城西,楚军不利仍退还留城。

  景驹虽在秦嘉的支持下号称楚王,但由于他们的根据地在楚北,已倍受章邯“骊山众”的威胁,因此得不到江南地区反叛军的普遍支持。广陵人召平的态度,便是一个重要的例子。

  广陵县是今日的阳州,也是楚北的重镇之一。

  召平是当地的贵族,在秦王朝时被封为东陵侯,但这却是有名无权的官职,因此即使最起码的秦王朝地方官吏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因此虽贵为侯爵,召平对秦皇室可没有一点好感。

  不过召平学识修养很好,尤其难得的是他很有科学实验精神,虽是个读书人,却肯亲自下田耕种,而且所培植的瓜类蔬菜,大而肥美,味道特佳,可以说是位农业专家。汉王朝建立后,召平不愿当朝官,乃在长安城外种瓜,但他深富宇宙人间哲思的智慧,连相国萧何都到过他隐居的茅庐向他请教天下事。

  萧何当时便曾对人表示:“召平德行高,学识丰富,足可堪任一国宰相。”

  由于知名度高,又曾当过东陵侯,长安人便称他培植出来品种卓越的瓜类为“东陵瓜”。

  不过碰到乱世,召平这种秀才便要有理讲不清了。

  他原本有意将广陵县献给陈胜,但除了少数很尊重他的青年子弟外,一般人民皆认为他缺乏实际行政经验,而不愿热烈支持,加上县令听到风声,早有准备。召平只好散尽家财,自己武装了百余名私人部队,杀出了广陵县城,准备投奔陈胜。

  基于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并自认人数太少,使召平不敢贸然依靠陈胜,他只好暂时流浪各地,等待能集结更多兵力的机会。

  但不久便听到陈胜被击溃的消息,召平失去了主意,加上军中粮秣即将用尽,让召平有点心慌。

  “听说项燕的儿子也在吴中起兵了!”

  这个消息对召平来说太重要了,虽然要渡过长江到南岸去相当困难,但他仍勉力而为,率领部属进入江南。

  只是怎么样去面对这英雄名将的后代呢?这么微薄的兵力,让召平觉得很没有面子。基于读书人的自尊,他日夜动脑筋想办法,最后他决定冒充陈胜的特使,假装拥有陈胜的命令,前来拜见项梁。

  §项梁纳编张楚军的力量

  在会稽郡起义的项梁、项羽叔侄,由于离秦国的中央最远,势力的扩展也最为成功。

  不久,他便拥有整个会稽郡,但并不急着称王,仍以秦国官吏郡守的称呼来执行统治权,由此可见项梁是位思考审慎的领导人物。

  首先他派出勇猛的侄儿项羽,南下收编江南地区的义军,自己则坐镇会稽郡的吴中,以监视江北情势的变化。

  “迟早要北上和秦军拼命的,但在这以前,一定要有足够的粮秣,否则就很难收编流窜各地的义军。”

  江南是鱼米之乡,又未波及到战火,是最佳的粮仓所在地。

  项羽在这方面作得相当成功,他合并了8000多人兵力,使项梁的声势壮大不少。

  陈胜定国为张楚,并自称陈王时,项梁虽颇不以为然,但他只冷静评估,未作出任何反应。因为他深知任何错误的表态,都会影响自己未来在义军中的声望。

  陈胜失败以后,景驹自封为楚王,更引起项梁很大的反感:“这小子,毫无来头,竟自称楚王?”

  “身为项燕之子,我才是最有资格称楚王的人!”

  心里虽这么想,但项梁直觉时机未成熟,不宜作任何表态。

  就在这时候,召平渡江前来投奔。

  他自称东陵侯,并且是陈胜的特使。

  项梁倒不在乎陈胜的地位,但这位最早起义的英雄,在江北义军心中倒有着一定声望,应好好利用,让自己得以最快速度成为义军领袖。

  因此,项梁认为召平这条线,值得好好运用。

  召平其实也相当地担心,名门之后的项梁不会把陈胜放在眼里,搞不好还因此更为看轻了自己。

  不过,召平也想试试这位自称名将后裔的项梁,气量到底如何?

  当他看到项梁相当恭谨地颇当一回事来迎接自己时,心中相当感动,便决定为项梁尽一份心。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