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刘邦大传 | 上页 下页


  但极端理性又冷静的尉缭,对秦王政的刻意热情,反而大不自在。他私下对朋友表示:“秦王的长相鼻高眼长,胸挺如鹰鸟,声大若豺狼。这种人通常残忍而无情,未成功时,能强制忍耐,礼贤下士,一旦达成目的,可是会噬人的。我不过是位平民,秦王却破格礼遇,这种恩惠我是承受不起的。我预测有天秦王若果真统一天下,那恐怕所有人都会成为他的奴隶……”

  尉缭害怕秦王政反面无情,乃趁机逃亡,但秦王却没有生气,仍亲自把他找了回来,并特别授以间谍情报及政治作战的重责。

  《史记》有关尉缭的记载仅止于此,但我们仍可由秦国日后并吞六国的策略上看出,尉缭的建议,秦王政几乎是照单全收了。或许尉缭后来仍为秦王的热情折服,发挥他空前的组织天才,用谍报和金钱组织一个严密的CIA特务体系,瓦解了六国的防卫,也让秦国顺利地完成了天下统一。

  §孤愤说难,学者不敌策土

  在这段期间,外籍政客虽大多能得到秦王政的重用和礼遇,但有一位最投合秦王口味的学者型政客,却因急于想在这股统一热潮上有所奉献,而不幸陷入了个人悲惨的命运。

  韩国的青年贵族韩非,以擅长论述刑名法术之学而闻名,曾数度上书韩国国君,建议实行全盘性的革新变法,以拯救韩国日益衰退的国力,但却一直不被采纳。于是他退而述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56篇论文,共十余万言,更使其国际间的知名度大增。

  秦王政闻其名,很想和他见面,乃派人要求韩王以韩非为特使,前来晋见秦王。

  对韩国已彻底失望的韩非,认为秦王政或许才是他值得托命致力的“老板”,因此也利用这次出使秦国的机会,主动向秦王政提出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建言:

  如今泰国已拥有数千里的国土和上百万的战斗军团,号令严明,制度井然,如此的国力,是天下诸侯所无法相比的。

  因此,臣冒昧求见大王,想提供奏国平定天下的具体建议。大王如果能接受我的策略,相信必能一举攻破天下群雄。我敢大胆建言,我的方法如果不能马上降赵、灭韩,使魏楚称臣、齐燕求和,使大王无法完成雄霸天下的愿望、诸候不主动向秦国朝贡,便表示我的策略误国、未尽言臣之责,大王可立刻将我斩杀,以戒为王谋而不忠者。

  或许韩非话说得太满,态度又过分讨好,使一向好疑、不喜欢臣子抢风头的秦王政反而不太放心,对接见韩非一事显得犹疑不决。

  这个弱点自然很快被秦王政身旁的李斯看破。

  李斯和韩非早年同属楚国大儒苟子之门下,韩非不但思考力敏锐,博学多闻更在李斯之上,惟一的缺点是本身有严重口吃,语言表达能力不佳。

  对韩非的过人才学,李斯一向便颇为嫉妒,更害怕秦王重用韩非后,将影响到自己的宦途,乃趁此机会对秦王政表示:“韩非本属韩国之贵族,在国内身份地位崇高,心态及实际利害上都不可能背离韩国,因此绝不如平民出身的外籍策士那样,能真正向秦国效忠。他的话虽讲得好听,但最终目的仍在设法保住韩国,绝不会对我们并吞六国的工作真正有所帮助。

  “如今他又在秦国待那么久,势必获得不少我方的内在情报,这样让他回去韩国,对我们即将展开的兼并行动恐造成不利。不如先找个借口,以他到秦国搜集情报的罪名扣留之,以免有意外的不利情况发生……”

  秦王政一向信任李斯,加上工作非常忙碌,无暇对此事件作较深入了解,乃依从李斯建议,派执法官员逮捕韩非,借口调查其罪行而暂时扣留之。

  李斯深恐夜长梦多,乃暗中使人拿毒药给狱中的韩非,嘱咐其自杀,以免受辱。韩非虽很想为自己辩护,但终无法晋见秦王,悲愤之下,乃自杀死于狱中。

  不久,秦王政又想起了这件事,觉得韩非可怜,乃派人到狱中赦免之,可惜韩非已死去多时了。

  如果当时韩非能得到重用,以他思想的细腻,或许不致造成统一后如此多的决策错误,秦国的国运可以更昌盛些也说不定。

  §秦王称帝,完成军事统一

  秦王政十七年,韩国首先纳地效玺,成为秦国的藩臣,秦王政下令将韩国改置为颖川郡。

  十九年,秦国首席大将王翦大破赵军,攻陷赵都邯郸,虏获赵王迁。虽仍有不少残存赵王室贵族逃往北方的代,意图复国。但中原最强大的军事国——赵,确已名存实亡。

  二十、十二一年间,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失败,王翦奉命由赵国通过魏地攻打燕国,燕王喜杀太子丹谢罪,但京城仍为秦军攻破,燕王逃往辽东。

  然而此时最让秦王政感到头痛的,仍是南方的楚国。经由间谍战的运用,楚国虽已陷于四分五裂中,但其庞大的作战力,使勇猛的秦军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取得胜利。

  秦王政原本属意老将王翦负责征楚战役,但王翦坚持动用六十万大军,秦王不同意,乃改由李信和蒙恬联合指挥。楚军总司令项燕集结楚部落联军,与秦军进行大会战,居然大败李信和蒙恬联军,使秦国的气势为之大挫。

  秦王政不得已,只有再请出退休的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

  楚国属分权式部落联盟,各部落兵力若让其集结,数量非常庞大,即使王翦的六十万大军也非其对手。因此王翦不愿以硬碰硬,他下令进入楚境后,各军团立刻构筑防御堡垒,坚壁清野,不肯进行会战,楚军虽数度挑战,但王翦以逸待劳,相应不理。

  这段期间,王翦和军士共起居、共饮食,以维持住秦军之向心力。久而久之,联盟式的楚军,缺乏强有力的指挥及领导,便逐渐松懈了下来。加上人数庞大,粮食补充困难,行政体系混乱,各自为政,各部落军团不得已只好向东退却。王翦趁机追击,楚军士气溃散,被击得大败,总司令项燕战死,郢都也被攻破,庞大富足的楚国因而灭亡。

  22年,王翦之子王贲奉命伐魏,以水攻大破大梁城,魏国遂亡。

  25年,王贲大举攻进辽东,虏获燕王喜,燕国也正式亡国。

  26年,秦王政下令驻守辽东的王贲大军,自燕国南下攻打齐国,齐军不敢与之对抗,齐王也只好举国投降了。

  自周平王东迁以来,历经四百多年的天下乱局,自此又有另一个新秩序诞生。

  这年,秦王政正值39岁的盛年。

  统一六国以后的秦王政,改名号为皇帝,并以自己为第一任的始皇帝,期望以后能二世、三世依序传承下去,史称之为秦始皇。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短短的21个字,却道尽天地间各股力量互动及成长的现象。

  和德国唯心主义大师黑格尔的“正反合”辩证思考法雷同,老子的道也隐藏有“相反相成,循环反复”的两大层次。宇宙万物是由相反对立的各种型态所构成,这种相对立的型态,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美丑、善恶其实也是相对而相成的,是以“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这种相互对立、相反相成道理,也是循环反复的。例如春、夏、秋、冬,阴、阳、寒、暑都是互换互生、自然运行的季节常模;运用于人生上,便是强弱互见、吉凶易势的大道,《易经》上的“剥极必复”、“否极泰来”所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既然一切是循环相生,则弱必生强,强必转弱,弱是强的成长基础,强也会反成为转弱的起点。因此,老子强调“守弱”,弱者道之动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