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叶赛宁 | 上页 下页
三六


  在苏联诗歌界,自从50年代末叶赛宁被彻底恢复名誉以来,对诗歌的思想、艺术和语言,已有另一种评价标准。此时,再也没有人认为过去诗坛上那种既空洞又虚假的豪言壮语、声嘶力竭的标语口号为“诗的语言”了。在叶赛宁诗歌传统的影响下,人们重视的是感情的真实和语言的质朴。而叶赛宁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正是来自他的自我剖析,来自他袒露自己心灵深处的秘密。组诗《无赖汉之恋》的艺术成就是最好的例证。诗人的创作原则是:

  剖开自己柔嫩的皮肉,
  用感情的血液去抚慰人心。

  ——《波斯抒情》

  从这形象的诗句里,又可以看出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应当说,袒露自己的内心,这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人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最隐秘的角落往往是最“脆弱”、最经不起用“标准尺子”去衡量的。叶赛宁的《无赖汉之恋》如同组诗《无赖汉的自白》,正是属于这一类。然而,那是他心灵熔炼的折光,纯洁灵魂的投影。正是这类诗篇才使广大读者最深刻地看到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冲突和变化,看到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足迹和挫折。

  人的天性里就有爱的需要,爱能洗涤灵魂,使人的心灵变得纯洁和高尚,因为“爱”本身就意味着创造美。当然,只有摆脱占有欲,恋情才会具有崇高的美,心灵才能得以净化,人的精神境界才能变得高尚。

  现实生活的经验告诉人们,痴恋往往与痛苦为伴,或者说它们是孪生姐妹。爱能带来无限的痛苦,然而也能医治心灵的创伤。情爱之火有的持续燃烧,从花前月下的恋情直到新婚、金婚……有的中途熄灭,变成灰烬而不再烈火熊熊。遗憾的是,在后一种情况下,世间曾有多少狂热痴恋的情人最终爱不成反为仇!而叶赛宁的组诗《无赖汉之恋》却显示出爱的巨大力量:能使人的心灵纯洁,灵魂高尚。这里没有失意的痛不欲生和离异的愤怨,但却蕴含着叶赛宁固有的那种“淡淡的哀愁”,要不是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统统写进了诗歌里,向读者袒露内心,那就很难预料他在世界诗歌史上究竟会不会占有今天这样的显著位置。不消说,在叶赛宁的爱情诗中虽然有很多痛苦的、狂热的和迷惘的东西,但这种爱情诗仍然闪耀着内心纯洁感情的光辉。

  叶赛宁所创作的爱情诗,也体现出他对抒写爱情的坦率和写实态度。他对性爱的描写不仅不受传统道德规范的束缚,而且也不企图将爱情理想化。也许正因为如此,当他情绪低落的时候,笔下的爱情诗也就反映了颓唐、落寞的心境。不过这种心境不是使人陷入沉沦、绝望,而是使人反思、奋起,况且流露出消极悲观乃至颓废思想的作品并不是叶赛宁诗歌创作的主流。他的大多抒情诗都直接表现了作者对于大自然、故乡、祖国的热爱,对于生活的信心和执着,即使在他重病在身、几乎处在精神分裂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也许,明天的情景会完全不同,
  我走出医院,彻底痊愈,
  去倾听雨水和稠李的歌声,
  这是健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黄昏紧皱起黑色的眉毛……》

  组诗《无赖汉之恋》是叶赛宁思想艺术发展链条上的中间一环。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诗人在自身中终于找到了克服悲观情绪的创作力量,终于从个人情感的“狭窄过道”里挤出身来,踏上了新的创作道路,从而给世界诗库又增添了一些闪烁异彩的明珠。马雅可夫斯基自杀前曾留下一首诗,诗中谈到他那“爱情的小舟”在“日常生活”中撞碎。这是十分出人意料的,因为就在五年前马雅可夫斯基还曾严厉斥责过叶赛宁的自杀行为。针对叶赛宁用鲜血写的绝命诗,马雅可夫斯基写出 了这样的诗句:

  在这种生活里死去并不困难,
  但把生活建成就困难得多。

  马雅可夫斯基是对的,要“建成”新生活谈何容易!在生活中,浪漫主义的炽烈激情会引导人们去创造奇迹,也会把人诱入迷宫;而在诗歌创作中,它所带给人们的却只会是艺术珍品,像宝石般晶莹。组诗《无赖汉之恋》恰似一块璞玉,给读者带来的是无限的审美享受。也许正是由于它的艺术美学价值,才如此强烈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广大读者。而这一切都在于诗人的真诚,在于诗人从不美化自己,而是无情地自我鞭笞,仿佛只有在这种“严酷”的考验中才能炼出纯洁的灵魂!

  第十一章 《波斯抒情》的魅力

  在苏联文学史上,叶赛宁曾被宣判为“颓废诗人”。他的名字和诗作,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似乎已被湮没和遗忘了。然而,真金和璞玉永远也不会由于时间的埋没而失去光彩。50年代末,叶赛宁被恢复了名誉,他的诗经历漫漫长夜之后复活了。其中《波斯抒情》是最引人注目的璀璨珠串。

  1924年,叶赛宁从国外归来之后,曾与萍水相逢的美女阿芙古斯塔有过一段恋爱插曲,为她创作过一组“献诗”《无赖汉之恋》,似乎又在情海里浮沉了一阵,最终总算从情感的激浪中摆脱出来,心灵也得到了纯洁,踏上了去诗国波斯的旅途。①

  ①波斯,1936年后改名为伊朗。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