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亚里士多德 | 上页 下页


  黑格尔认为,亚历山大的精神和事业的伟大来自亚里士多德深刻的形而上学。他说:“亚历山大的教养,有力驳斥了关于思辨哲学的对于实践无用的那种流行说法。”

  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始终无法适应宫廷的生活。

  在这里,到处充斥着争权夺利的血腥味。亚历山大的母亲奥林匹娅斯多疑善妒、喜怒无常,菲利普和亚历山大也缺乏理性。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亚历山大竟然公开侮辱他的父亲,惹得父子俩拔剑相刺,诸如此类的事情不绝于耳。在这个纷乱的家庭里,亚里士多德肩负着用“智慧的甘泉”平息膨涨的野心的责任,这简直比登天还难。

  亚历山大令人讨厌的好战性和狂傲不羁的性格,最终导致了亚里士多德侄子的被杀和亚里士多德的出走。

  公元前336年,菲利普国王在征服希腊城邦的过程中遇刺身亡。亚历山大放下课本和哲学,拿起刀剑和权杖继承父志,完成了菲利普征服希腊的战争,然后又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战争。亚历山大在出征时仍然忘不了亚里士多德的”内圣外王”之道。因此他派亚里士多德的侄子加里叙尼做随军参谋,随时请教哲学问题。但是,在抽象的正义和具体的掠夺之间是很难达到一致的,加里叙尼的入世哲学比不上他的叔叔,他没有明哲保身的机智,因此他犯了一个为亚历山大不能接受的错误——把真理放在了政权之上。亚历山大既然不能从思想上征服他,那么只能从肉体上把他消灭。

  侄子之死,给了亚里士多德一个严重警告:当真理和政权发生冲突时,政权至上。亚里士多德再次受到了政治命运的捉弄,从此,他厌倦了现实生活,埋头于精神领域的研究中,开始了他创办吕克昂学园的生活。

  影响亚里士多德政治命运的第三件事是亚历山大之死。

  公元前335年10月,亚历山大继位不久,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南下平定了起兵反抗的底比斯城。

  南部诸城的反马其顿派土崩瓦解,纷纷投降。但亚历山大提出一个受降条件,要求雅典交出反马其顿领袖德漠斯提尼及其同伙。希腊的文化以及德漠斯提尼的命运危在旦夕。据说,正是由于亚里士多德的出面奔走,希腊文化才得以保存,亚历山大也收回成命,将德漠斯提尼放逐到他乡。

  在马其顿完全控制局势后,已届不惑之年的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开始了他事业的真正高峰期。这一时期,亚历山大征战波斯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希腊社会也停止了内部纷争,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好景不长,公元前323年7月,亚历山大突然病死于巴比伦,时年33岁。

  消息传来,一直留恋着自治的雅典人欣喜若狂,反马其顿的情绪空前高涨。经公民大会决议,德漠斯提尼从流放地返回,全城顿时大乱。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外乡人,作为马其顿宫廷御医的儿子,作为亚历山大的老师,他的命运可想而知,他正在被狂热的雅典人一步步地推向死神。

  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一个一生追求真理的人,仅仅因为他的身体中没有流淌着雅典公民的血液;仅仅因为他同马其顿宫廷的特殊关系,而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真是可叹!可悲!

  第一次离开雅典是由于反马其顿派在雅典执掌大权;回到马其顿后,自己心爱的侄子又惨遭杀害;随着亚历山大胜利的号角在雅典吹响,亚里士多德得以重返雅典;亚历山大之死,迫使亚里士多德再次离开雅典。一个人就是这样在雅典人和马其顿人此起彼伏的斗争夹缝中苟且偷生的。形势好时尚可安心作几年学问,形势危及时只能背井离乡,寄宿他地。一个人的命运就是这般潮起潮落,难以捉摸。真是应了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