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泰戈尔 | 上页 下页


  代温德拉纳特本人身上兼具三种不同的气质——对宗教的浓厚感情、对艺术的敏锐感受和对实际工作的精明善断。第一种气质反映在他精神上的唯心主义和对神灵的感悟力上;第二种气质表现于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中,表现于他的充满着优美而富于诗意的言谈和写作中;第三种气质则体现在他对梵社的组织工作和对财产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面。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结合;此外,他待人温文尔雅,举止尊贵大方。他的才干和为人使他的名望与日俱增,后来人们称他为“玛哈希”,即“大圣人”。

  在当年的印度,旅行被认为是一种冒险的事情,需要真正的勇气。

  就像他的父亲一样,代温德拉纳特终生喜欢旅行。几乎每年春季或秋季,“大圣人”都要离家出游。他尤其喜欢到白雪皑皑、巍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旅行。面对着那四季积雪的崇山峻岭,他内心感到无限的快慰。被尘世纷繁的生活困扰的代温德拉纳特,甚至想永久定居于自己热爱的喜马拉雅山,这样他就可以在孤寂和宁静中对着神灵祈祷,度过余生。然而有一次当他面对山泉,思索着溪流源于高山泉水,流向原野,奔向大海,而不惜将清流弄得浑沌以服务于人类时,他的心又感动不已,一种伟大的情感便油然而生,于是他决心将自己所悟所学的真理传播于四方,造福于人类。从此,虽然他也多次去喜马拉雅山旅行,但再没有过隐居遁世的念头。

  由此可见,“大圣人”在真诚地思索来世的问题时,并没有规避现世。他对宗教改革的满腔热忱和他积极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家人。由于他的思想是在自由的空气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冲破了教义的束缚,所以,他在家庭中对待子女们的态度也十分开明。他一方面给孩子们以充分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对他们施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一方面培养他们虔诚的宗教情感,另一方面又不限制他们享受美好的生活。在这个家庭里,孩子们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充分地发挥各自不同的特长。家中还经常展开宗教和哲学问题的讨论,有时还演出剧目,举行诗歌朗诵会和音乐会。常常有许多著名学者、诗人、音乐家和演员慕名而来。

  在这样一个充满智慧、才能、激情而又富于自由精神的家庭中无拘无束地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怎么可能没有卓越的天分和才华呢?

  代温德拉纳特有一个庞大的家庭。他和妻子夏勒达·黛维一共生育了15个儿女。女儿们长大结婚后,女婿们也长住在这个大家庭里。此外,还有不少亲戚和众多仆人与主人同住在一起。

  长子德维琼德拉纳特聪颖过人,才华出众,富于创造精神。他是位大学者、诗人、音乐家、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在诗歌创作中大胆实践,创造出孟加拉速记体来写诗,并有著名长诗和哲学专著传世。

  次子萨特因德拉纳特是进入英属印度行政机构的第一个印度人。他通晓多种语言,是一位梵文学家,同时还能流畅地用英文和孟加拉文写作,用孟加拉语翻译过迦梨陀娑的作品《云使》,写过一部关于佛教的著作和一本回忆录。他的女儿英迪拉·黛维后来成为孟加拉文学中受人尊敬的作家。

  三子海明德拉纳特承担了教育我们这位传主——少年泰戈尔的重担,他坚持用祖国的语言来教育他的弟妹,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惜的是,他不到四十岁便去世了。泰戈尔后来在《回忆录》中满怀感激之情写道:“在四周盛行英语教育的那些日子,我三哥勇敢地教我在孟加拉语言的道路上前进。我把自己的感激虔诚地奉献给升入天堂的哥哥。”

  五子乔迪楞德拉纳特多才多艺,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是那个时代促使印度觉醒的重要人物,同时他还是富于激情的诗人、剧作家、音乐家和艺术家。他对比自己小十三岁的弟弟——未来的伟大诗人的诗才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个家族的其他子女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女儿——泰戈尔的两个姐姐:

  长女苏达米妮,为帮助母亲分担操持大家庭繁重的家务,以母亲般的慈爱抚育着我们的小诗人,也曾长时期地陪伴和服侍年迈的父亲。

  第五个女儿斯瓦尔纳库玛莉是一位名音乐家,同时也是孟加拉第一位女性长篇小说家。

  一个家庭能拥有如此之多的优秀子女,已是非常罕见的了。然而当时又有谁能够想到,这个大家庭中即将呱呱坠地的最小的一个孩子日后会成为名扬世界的文化名人和诗歌巨匠呢?

  第二章 罗宾的童年

  1861年5月7日,一个婴儿诞生在加尔各答市中心的这个既传统又开明的大家庭里,他就是印度近代最负盛名的伟大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罗宾德拉纳特——家人都亲切地称他为“罗宾”——便成为整个家庭中所有成员都钟爱的小孩子,可是,大家又从不溺爱他。

  孩子出生时,总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在多子女的印度家庭中,不管怎么说,没有一个家庭会对第十四个出生的孩子表示特殊的欢迎和优待。而泰戈尔家族的这个大家庭,居住在加尔各答的乔拉桑戈府邸中,各个兄弟姊妹及其亲属各自都带有一大群子女。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得到“小皇帝”般的待遇几乎是不可能的。罗宾的母亲管理着这个大家庭,整日里被没完没了的家务缠得无法脱身,根本腾不出时间来关照最小的儿子,所以罗宾在童年时代并未享受到多少母爱,倒是他的大姐苏达米妮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母亲,给予小罗宾以无限的疼爱和温存。

  罗宾是父母的第十四个孩子,第八个儿子。他刚出生时,容貌端正,身体强壮,不过他似乎还没有哥哥姐姐们那么白皙、漂亮。担负抚育罗宾的大姐苏达米妮在给他洗澡时,总爱开玩笑说道:“我的罗宾长得黑,不如大家白净,可将来有一天他比谁都要更了不起的。”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既然罗宾德拉纳特生在富贵人家,那他一定是在相当优越舒适的环境中长大的。其实不然。总的说来,泰戈尔家庭是比较富裕的,孩子们在花钱方面一般也没有什么限制。可是这个大家庭的生活其实是非常简朴的,在饮食方面的要求是卫生和营养,绝不去追求美味佳肴。孩子们的穿着也不比一般中等家庭的孩子更讲究,并非都是绫罗绸缎。所以,泰戈尔家中的孩子远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和小姐。而且按照传统,鞋子和袜子要等孩子长到10岁时才依照宗教法规批准穿用。况且,到了罗宾出世时,由于父亲代温德拉纳特整日耽于思索,无心过问家政,家中已不像从前那么殷实了。诗人在他迟暮之年回忆起他的童年时,曾经这样的写道:“我在童年几乎不知奢侈为何物,总的说来,那时的生活比现在简单得多。同时,我们家里的孩子,有完全不受过分照顾的自由。……我们的膳食没有什么美味的,我们所穿的那些衣服只能引起现代儿童的嘲笑。在我们满十岁以前,无论如何也穿不上鞋袜。冷天就在布衣上加一件棉布外褂。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这就算寒伧。”

  “我们家的情形那时已经很像穷人了。什么马呀、车呀,只是在名义上存在罢了。院子外的一角,皂角树下的铅皮顶马房里,只有一辆马车和一匹老马。那时我们穿的衣服也极其简单。脚上穿袜子是以后很久的事。当我们可以超过布拉节西瓦尔的菜单的规定,早餐吃面包和香蕉叶子包的黄油的时候,那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登了天。在旧时豪华已日趋败落的情况下,我们被训练得很容易安于一切了。”①

  〔①泰戈尔:《回忆录·我的童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以下引语末特别注明者均出自此书。〕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