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 上页 下页
二二


  8.

  《海鸥》演出获得成功的第二天,丹钦柯就写信请求契诃夫,把他的新作《万尼亚舅舅》交给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

  1896年,《海鸥》在彼得堡演出失败后,契诃夫虽曾发誓:“即使我活到七百岁,也决不写剧本了。”可是第二年他还是完成了剧作《万尼亚舅舅》。

  这个剧本契诃夫几乎经过了10年的探索。1889年,他创作了剧本《林神》,演出失败后,便把手稿锁进抽屉里了。九年以后他才把它拿出来,作了一番大修改,最后定稿的《万尼亚舅舅》(副标题为《乡村生活场景》),实际已是一部完全新的作品了。

  万尼亚为妹夫赛列布良柯夫教授经营管理庄园已经整整25年。他和外甥女索尼娅相依为命,每天记账、打算盘,处理庄园的一切繁琐事务。他还为教授译书、抄稿,生活辛苦而单调。他俩省吃俭用,每月把钱寄给住在城里的教授。万尼亚原以为赛列布良柯夫是个有作为的学者,心甘情愿为他作出牺牲。开幕时,教授带着年轻美丽的后妻叶琳娜(其前妻,即万尼亚之妹,索尼娅之生母早已去世)回到庄园来。

  这时万尼亚才看清他的妹夫是个不学无术、卑鄙自私的小人。他的声誉完全建筑在万尼亚二十多年来默默无闻地辛勤劳动的基础上。万尼亚愤怒、悔恨、痛心,深深惋惜自己消逝了的青春和为偶像白白牺牲的一生。第一幕开门见山般揭开全剧的矛盾中心——万尼亚和赛列布良柯夫之间的矛盾冲突。第二幕,各种矛盾继续发展:生活寂寞、精神苦闷的万尼亚,被叶琳娜的美貌所俘虏;心地善良、外貌不扬的索尼娅深情地爱着医生阿斯特洛夫。后者是万尼亚的好友,也是一个正直有才华却不得志的人。万尼亚和索尼娅各自怀着幸福的憧憬。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爱都是无望的,因为叶琳娜同阿斯特洛夫早已一见钟情。

  观众预感到可怜的主人公们将遭到更大的痛苦。第三幕,狂风暴雨降临了。这幕的中心是教授召集全家谈话。开幕时万尼亚说,15分钟后教授要向大家宣布一件大事,至于什么事,没人知道。就在这15分钟内,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把全剧推向高潮。在这段时间里,万尼亚向叶琳娜倾诉了衷肠。并鼓励她要大胆地爱,感情冲动下万尼亚跑出去为她采花。舞台上只剩下叶琳娜,万尼亚的话果然打动了她,她真的鼓起勇气决心“一辈子也要爱一次”了,不过她爱的不是万尼亚,而是阿斯特洛夫。她也知道索尼娅一往情深地爱着医生,她还答应索尼娅去向医生探探口气呢。但她明白,医生钟情的不是索尼娅,而恰恰是她自己。

  叶琳娜处于复杂、矛盾的心情中。这时医生进来了,她按计划同他进行了一番公事性的谈话,可是这场谈话一下子就结束了,阿斯特洛夫说出叶琳娜心里早已猜中的话……就在这时,兴致勃勃的万尼亚抱着一束鲜花回来。可是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医生和叶琳娜拥抱亲吻的场面。他惊呆了,艳丽的玫瑰花散落地上……而那个可怜的索尼娅也正等着命运的安排,她被叶琳娜带回的答复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就是在短短15分钟内所发生的一连串曲折复杂的事件。正当主人公们的心情处于一触即发的时刻,教授上场了,向全家宣布他要卖掉庄园的计划。卖掉庄园,对万尼亚和索尼娅来说,无异晴天霹雳,因为庄园是他们惟一的栖身之地,也是精神寄托的所在。万尼亚和索尼娅,在心灵刚刚遭受撞击尚未苏醒的瞬间,又受到另一个致命的打击。

  万尼亚的痛苦与愤怒就像开闸的山洪,他朝教授开枪,但没有击中,全剧达到高潮。第四幕,一切恢复平静,矛盾似已缓和:庄园决定不卖;教授偕夫人仍然回城;万尼亚答应依旧同从前一样,每月给教授寄钱;医生也告辞离去;最后只剩下万尼亚和索尼娅又恢复过去的生活——打算盘、记账……表面上一切都平息了,但是,矛盾实际上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加尖锐。

  试想,觉醒了的人们再重新去过奴隶生活,该有多么残酷!悲剧在舞台上结束了,但在观众心里却无法结束——这是一出最富有契诃夫风格的戏。

  这个剧的主题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庸俗卑鄙的恶势力毁灭了正直善良的劳动者。全剧把万尼亚同赛列布良柯夫作了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社会矛盾。

  9.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柯想趁契诃夫在莫斯科的机会,请他谈谈剧本。可是意料之外的是契诃夫对自己的剧本什么也讲不出来,发窘地说:

  “我已经都写了下来,全在剧本上了。”

  两位导演再向他提出问题时,他索性说:

  “我再也不写剧本了。为了《海鸥》,我得了……”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五戈比的硬币来,接着发出一阵久久不能遏止的笑声。

  艺术剧院的两位领导人,竭力诱导契诃夫谈剧本。从他偶尔吐露出的话语里,可以得到一些对剧本只鳞片爪的简单提示。

  例如万尼亚这个人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他既然是庄园管理人,就应穿着地主服装,甚至还得拿根马鞭。契诃夫对这意见非常恼火:

  “我在剧本里写得清清楚楚,你们没读剧本吧!”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急忙再去翻阅剧本,剧本上写着:万尼亚“坐在椅上,整理他那条讲究的领带”,除了这句话以外,什么也没找到。这时契诃夫才说:

  “他有一条极好的领带。他是一个文雅、有教养的人。表现我们的地主穿着擦得锃亮的皮靴走来走去,是不真实的。他们是有教养的人,穿得很好,去过巴黎……我全都写下来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