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释迦牟尼 | 上页 下页
二八


  佛陀便按照每个人的不同性格给他们分配最适合的方式。大家都向佛陀鞠躬后,就散开到各自习惯的地方去度过这一天。一些人走入森林,一些坐到附近的树下,便在冥想中进入了天国。

  此时佛陀回到自己的卧室,向右侧躺下休息一会儿,但并不睡着,而是象狮子一样,注意着外界所发生的一切。休息过来以后,他就起身用目光先扫视世界,看一看哪一个人现在需要他的帮助。

  这件事做完之后,他化缘的那个村镇附近的居民就集结到一起听佛陀说法。佛陀威严地走进小小的讲演厅,在佛垫上坐下,开始面对这些洗耳恭听的人们宣讲自己的教义。

  最后这些人行礼离去,佛陀按习惯洗洗身体,穿上衣服,带上围腰,将袍子披到右肩上,回到自己的寝室苦思冥想。此后的时间他都用来接见从四面八方云集此地的和尚。他们向佛陀提出问题,寻求指教,或者请求他作演说,佛陀每次都是有求必应。这样延续到一更。二更时分,他与宇宙中的神祗亲密交谈。

  他们之间的关系极为融洽。

  他通常把末更划成三个部分。由于久坐而感到疲倦,他头一部分时间是来回踱步思考问题。第二部分他走进寝室休息。到了第三段时间,他就用金钢石一样清晰而锐利的视线扫视世界,寻找那些需要交谈的人,进行对话。这就是佛陀所度过的一天。这就是达到六度彼岸后的生活方式。

  在祗园精舍,佛陀掌握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禅定)、般若(智慧)这六度的生活方式,也掌握了爱。佛陀的教诲使许多信男信女得到了阿罗汉果,成了悟道的圣人。他们所看到的不再是虚幻世界中的假象,而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他们还编了庆贺获得果位的歌曲,歌词大意是,如果把“障”从一个人身上移去,他就会象还清债务,或开释出狱,或解除奴役那样自由舒畅。

  当一个人去除了自欺、懒堕、气怒、仇恨、不满这五障之后,他就成了一个无拘无束、安然无恙、欢喜愉快的人。这种愉快使他浑身清爽舒服,他的心会永远保持寂静。他们的“果位之歌”是:

  我们生活在福海,我们
  不恨那些恨我们的人;
  我们生活在那些有深仇大恨的人们中,
  因为我们没有仇恨。
  我们生活在福海,我们
  是疾病群中的健康人;
  在疲倦潦倒的人们中,
  我们依然愉快。
  我们生活在福海,
  在那些牵肠挂肚的操心人中,
  我们没有忧烦;
  在那些寻求免除折磨的人中,
  我们平静。
  我们生活在福海,
  我们已消除业障,
  我们享受着欢乐,
  就像闪光的神灵。

  那么这些闪光的神灵是怎么回事呢?他们就是那些在人世间德行昭著,功绩显赫,世世代代统治,以至最后的力量消耗殆尽而升入天国的人们。他们不懂得涅槃,也不知道假我的肢解,他们往往以追求天堂作为对自己的奖赏,最后就到天国去生活了。天国的生活虽然可以保持良久,但是他们积下的功德总有耗尽的一天,于是他们又被投生到俗世,学习克服欲念,即便是对天国的欲念。直到他们知道了造成追求这些东西的贪得无厌的“我”根本不存在,从而走上八圣道,进入最高的般若境界,达到涅槃,才算真正地解脱。因为只有涅槃之境才能明了天堂、地府不过是一幅图画,一种假象,并非实际存在——达到这一果位的人,才会高居于人类和神祗之上。这才是真正的悟道。

  这就是无明已逝,智慧完善的结果。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是清晰的事物真象,是永恒的东西。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