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丘吉尔 | 上页 下页
二九


  当丘吉尔步入举行保守党大会的会议大厅时,他“受到极大的欢迎,与会者起立,热情鼓掌欢迎”。在澳大利亚的大选中,两大政党争相把丘吉尔的光辉名字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大选中获胜的联合党的口号是“孟席斯(该党主席)同丘吉尔站在一起”,“支持政府就是支持丘吉尔”。

  英国战时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困难:战略物资和购买战略物资的资金。英国参战时,有45亿美元的资产,包括美元、黄金和可折算的在美投资。后来通过在南非开采新的金矿和向美国出售商品又增加了20亿美元。在宣而未战的“晦暗不明的战争”中,英国政府的政策是尽量节约使用美元;而当1940年5月以后,战况急转直下,此时上台的丘吉尔政府面对可怕的现实,“遵循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政策,也就是说,我们尽可能地订购一切物资而把未来的财政问题交给‘永生的上帝’去解决。”自6月以后,英国又把法国在英国的订购单全部接了过去,使其外汇开支几乎增加了一倍。

  到11月止,英国按照一年前美国在废止中立法之后确定的“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的新原则,付清了所收到的一切货物的贷款,支付了45亿以上的现金。剩下的20亿美元中,大部分是不能即刻售出的投资。而且即使全部卖掉英国的黄金和海外资产,也不够新近订货的一半货款,何况战事的发展必将使订货以10倍的需要增加,而英国政府为了应付日常使用,还得在手头上留点钱。若是因为没有钱就削减订单,这也是不能考虑的。丘吉尔认为:“归根到底,最大的节约就是缩短战争。”剩下的唯一办法,似乎就是说服美国人尽可能地对英国给予援助。

  11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了《三国条约》。国际形势的这种变化,预示着战争冲突可能不会再局限于原有的地区范围。德国对伦敦、考文垂等著名城市的野蛮轰炸,也激起了美国民众同情并钦佩英国人民的巨大热情。非常熟悉美国情况的洛西恩侯爵认为,罗斯福总统和他的顾问们肯定正在寻找最适当的途径帮助英国,他劝丘吉尔给罗斯福写信陈述英国目前的处境。丘吉尔与洛西恩侯爵一起商量了这封信的写法。写成后又经参谋长委员会和财政部一再审核和经战时内阁批准,最终于12月8日定稿并立即拍发给罗斯福。

  罗斯福在乘“塔斯卡卢萨号”前往加勒比海视察西印度群岛上的新基地时收到了丘吉尔的长信。在这封信里。丘吉尔对战争的总形势及其在新的一年中的发展作了展望,详细地说明了生产和运输两方面的紧急问题,以及德国飞机和潜艇袭击造成的危险,坦率地摆明英国财政的困难状况,并要求美国更迅速地提供更多援助。丘吉尔最后在信中说:“你们能够支援我们的军火和船只越迅速、越丰富地源源而来,我们的美元存款就消耗得越快,我们不能再以现金支付船舶和供应品的时候即将到来。当我们作出最大的努力,不惜任何正当的牺牲用外汇来支付的时候,我相信你会同意这样的看法,即:如果大不列颠在这场斗争的高潮中被夺去它全部可以销售的资财,以致在我们用我们的鲜血赢得了胜利,拯救了文明,替美国争取了充分武装以防不测的时间之后,却一贫如洗,那在原则上是错误的,其结果对双方都是不利的。这样的方针在道义上和经济上是不符合于我们任何一国利益的。我不相信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会认为把他们慷慨答应给予我们的援助限制于要立即付款才能供应的军火和商品,是符合于指导他们行动的原则的。我们满怀信心地把其他的事情留给你和你的人民去考虑,我们深信,你们是一定能够找到将来为大西洋两岸的子孙后代赞扬的途径和方法来的。”

  据说,罗斯福坐在他的帆布椅上一再看这封丘吉尔自称为是“最重要的信”,然后绞尽脑汁,默默沉思。罗斯福得出的决策是“把造好的船只租借给”英国使用。这样做,既有法律依据,也有大量先例可循。

  此后经过两个月的“美国历史上最激烈的辩论”,大多数美国人都赞同了罗斯福的想法。丘吉尔认识到DD租借法案”一经美国国会通过,马上就将使整个局面得到改观。“它使我们能够通过协定而无拘无束地为我们一切的需要制定包罗万象的长期计划。没有规定偿付的条款。甚至连以美元或英镑计算的正式账目也没有。”

  12月30日,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炉边谈话“他指出:“危险就在眼前,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但是我们深知,我们不能爬上床去,用以被蒙头的办法逃避危险,如果大不列颠一旦崩溃,所有我们整个美洲的人即将生活在枪口之下,枪膛里装满一触即发的子弹,经济和军事的子弹都有。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就我们所能支配的人力和物力,生产武器和舰只。”

  最后,他推出一个广为传诵的著名论断:“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大兵工厂。”

  1941年3月8日美国参议院以60票对31票最终通过了“租借法案”。从此英美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更为密切的新阶段。而这一局面的形成,是与丘吉尔以政治家的深邃远见和外交家的巧妙手腕,经过多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难以分开的。由于“租借法案”在支援英国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后来丘吉尔把罗斯福总统的这次胜利,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三个转折点”(丘吉尔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五个转折点。其余四个为:一是法国沦陷;二是不列颠之战;四是德国进攻苏联;五是珍珠港事件。)当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不列颠之战,为在法西斯德国野蛮的狂轰滥炸和虎视眈眈的入侵威胁之下顽强抗击的英国人民的命运而担忧时,丘吉尔及其领导下的英国人民不仅始终保持着沉着坚定的态度,而且对获得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后胜利始终抱着极大的信心。

  丘吉尔成为英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集中象征。

  在丘吉尔当选为保守党领袖时,《星期日泰晤士报》写道:“丘吉尔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我们在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下战斗感到无比幸福。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