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丘吉尔 | 上页 下页


  丘吉尔伯父乔治拈花惹草,同有夫之妇艾利斯福德伯爵夫人有越轨行为。这事在当时上流社会中本来不算出奇,但偏偏威尔士亲王①(维多利亚女王之子,未来的国王爱德华七世)也在追求这个年轻女人,事情于是变得复杂起来。亲王发现乔治是其情敌后,策动他的朋友、伯爵夫人的丈夫提出离婚诉讼,并坚持要乔治与妻子离婚,与伯爵夫人结婚。这对马尔巴罗公爵爵位继承人乔治来说,是非同小可的耻辱。为了维护哥哥的情面,伦道夫写信给威尔士亲王,要他劝阻艾利斯福德伯爵不要告到法院。同时鲁莽地威胁说,亲王如不予合作,他就要把亲王写给伯爵夫人的几封情书公诸于世。

  亲王曾为劝说马尔巴罗公爵同意伦道夫婚事助过一臂之力,亲王私人秘书还当过伦道夫婚礼男傧相,现在伦道夫居然不念旧交,背信弃义,蓄意讹诈,亲王禁不住怒气冲天,提出同伦道夫决斗。这事惊动了女王和保守、自由两党领袖,他们一起商量调停,由大法官出面,迫使伦道夫签字,向亲王书面赔礼道歉。威尔士亲王仍然余怒难消,未肯善罢甘休,大肆扬言,谁家敢接待伦道夫·丘吉尔勋爵夫妇,他就决不登谁家的门。伦道夫一家遭到达官贵人普遍抵制,在首都伦敦和家乡牛津(位于伦敦西北78公里处)一带到处吃闭门羹,形单影只,孤凄冷落。为了解脱这一窘境,换个环境,伦道夫在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的同窗好友、当时的首相迪斯雷利,建议他父亲马尔巴罗公爵接受爱尔兰总督职务,让他以不领薪水的总督私人秘书身份偕同前往。爱尔兰的生活开销很大,闹民族独立的风浪又在不断高涨,但是从两个儿子的心境、名声和前程着想,公爵只好饮下这杯苦酒。

  ①英国王储成年后都要到威尔士一座古堡中举行仪式,由国王加封“威尔士亲王”称号,以示正式立为王位继承人。

  于是,全家前往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在那里生活了三年,直到1880年保守党政府下台,自由党格莱斯顿担任首相,免去公爵总督职务之时。

  在爱尔兰,伦道夫和詹妮仍然不管孩子,朝夕厮守的,还是“温尼”和“爱姆”。“从小爱维莉丝特夫人照顾我,呵护我,我有任何困难都会向她倾诉,她也会像慈母般地安慰我。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她就是我的母亲。”

  “爱姆”向“温尼”讲述自己的家乡肯特郡。那是泰晤士河口以南、英格兰东南角上一块美丽的土地。她常常怀着深沉的热爱,非常动情和自豪地说:“肯特是英国的花园。”她像唱赞歌一样娓娓动听地描述肯特遍布原野的草莓、樱桃、李子……那鲜花盛开、水果满枝的美景,唤起小温尼的无限神往,恨不得马上就住到那人间天堂去。到20年代失去议员以后,他果然在肯特郡的恰特韦尔盖了一栋宅院。“爱姆”还说:英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而肯特又是英国最好的地方;一个热爱自己家乡的人,同时也会以自己身为英国人而骄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保姆为他播下了第一批爱国主义种子。

  “爱姆”从前在英格兰的坎布里亚(旧译昆布兰)郡一个牧师家里当保姆。她一边推着童车,一边经常栩栩如生地给他讲牧师女儿耶拉小姐的故事。

  “温尼”躺在童车里入神地听着,听得多了,他对耶拉的一举一动、喜好习惯,都记得烂熟,难以忘怀,好像结交了一个未曾见面的朋友。父母很少给他亲子之爱,周围又没有来自兄弟姐妹的同胞手足之情(直到1880年,弟弟约翰才出生,以后母亲就没有再生养了),他把神交的耶拉当作姐姐,在想象中跟她对话和玩耍,从中获得不少温馨的慰藉。

  “爱姆”还带“温尼”到她姐夫家去作客。有一次,站在英国南部怀特岛一个小城海边白色的悬崖上,目睹一艘黑帆三桅船,在突然遭到的暴风雨袭击中挣扎。第二天再去看时船已沉没,潜水员开始下海打捞尸体,见鱼群正在撕咬和瓜分海面的浮尸,吓得当场昏了过去。而“温尼”心头滚过一阵颤栗后,又浮起一种新奇的刺激。这场暴风雨到来时,附近一座年久失修的桥梁上,正驶过一列火车,霎那间出现桥倒、车陷、旅客全部丧生的大事故。

  人们议论纷纷,谴责政府官员失职。保姆的姐夫做了30多年狱吏,他经常讲起监狱里暴动的事件。他的邻居闲谈,有个集中的话题,是当时英军同使用长矛的南非黑人打仗的新闻。在丘吉尔童年自由、快活而又有些寂寞、单调的生活中,很早就勾起了对于军事、政治、社会问题的兴趣。

  丘吉尔最早的记忆,产生于都柏林生活阶段。那小鲁弗基村白色的邸宅、绿色的屋门,庭院的草坪、灌木的篱笆;那庄严隆重的铜像揭幕仪式,祖父在这个典礼上发表的崇敬英雄的演说;那穿着黑色军服的士兵在公园里练习射击的情景;那误以为遇上爱尔兰争取独立运动恐怖组织成员,鞭驴快跑而从驴背上跌落下来的狼狈,几乎所有新鲜的印象和奇特的遭遇,都同关于“爱姆”的镜头叠印在一起。

  家庭教师快要上门了,“爱姆”教“温尼”突击学习26个英文字母,好让他在教师面前显得聪明和光彩些。“温尼”进了寄宿学校以后,“爱姆”还给他经常写信问寒问暖,鼓励他好好学习,尽心竭力地给他各种各样的提醒和指点。她是丘吉尔学前阶段的启蒙教师,走完人生第一站的好向导。

  “爱姆”来自民间,她头脑中浸透着低教派的教义。英国的国教圣公①会分高、低两派,高教派搞繁文缛节的仪式,低教派不重仪式和经典,更注重为人的勤劳、善良、人道和富有同情心等信念和伦理,主要在下层流行。丘吉尔一生不信教,也从不反对任何宗教。当上大臣、首相以后,在尖锐的阶级冲突中,他自然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显出顽固乃至凶恶的阶级本性,但他的日常表现却很少官气,同普通人、穷人的关系比较平易、亲近,从中不难发现保姆思想、品性对他潜移默化的熏陶。

  ①圣公会是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以后的天主教的名称。

  爱维莉丝特去世之后,丘吉尔还念念不忘她对他的慈爱之情,把它说成“或许是世界上仅有的纯真的无私之情”,“本人福星高照的少有的几个例证之一”,“表明人的本性远比一味讲究功利主义高明得多”。他前往参加她的葬礼,出资为她竖立墓碑。

  爱维莉丝特的画像,一直挂在国务活动家丘吉尔的办公室里。她晚景孤凄,无依无靠,后来启示丘吉尔建立退休制和设立老人保险金。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