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南非斗士曼德拉 | 上页 下页
四四


  12.沙佩维尔惨案

  世界戏剧中心的纽约市百老汇正在上演南非剧作家阿索尔·富加德的近作《希兹尉·班西死了》。这台独幕剧已上演了4至5个月,场场爆满。一篇报道是这样评论:“作为一个话剧,《希兹尉·班西死了》是近年来少有的艺术创作。南非黑人演员约翰·卡尼和温斯顿·恩卓纳的演技也是百老汇从未见过的;而作为一个政治宣传工具,这个话剧不但强有力,而且像一把刀子一样直刺群众的心窝。”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在南非每个黑人都必须有一张通行证。上面不但注明个人的身份,还注明应缴纳的税款和与生活有切身关系的工作地点。希兹尉·班西的通行证上已注明他不得在伊丽莎白港做工,要将他遣返到班图斯坦去,这等于断了他的生活养家之路。如果班西不按时回去报到,他就要被送进牢房。班西只好去找他的朋友彭杜商量对策,但丝毫找不到能使他继续留在城里工作的办法。

  绝望之余,两人去酒馆喝酒。在深夜回家的路上,他们发现了一具被杀死的黑人尸体,从这具尸体的口袋里发现了名叫“罗勃特·兹威林西玛”的通行证。彭杜将班西与兹威林西玛的通行证对调,换了上面的照片。就这样,希兹尉·班西“被人杀死了”,而希兹尉·班西则以罗勃特·兹威林西玛的名字、他的身份和他的号码,继续活下来了。班西高兴得不得了,跑到一家照相馆,想照张相寄给他的太太和小孩。

  当人们看到希兹尉·班西因通行证已盖章注明不得工作而急得满头大汗时,当人们看到希兹尉·班西因可以冒名顶替以另一个人的身份活下去而兴高采烈时,当人们看到希兹尉·班西为了强记住罗勃特·兹威林西玛的通行证号码的窘态时,当人们听到班西说“一个黑人怎么可能不遇到麻烦事呢?不可能的,彭杜!我们的皮肤就是件麻烦事”时,人们不得不对万恶的通行证制度加以谴责。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由于南非当局不允许黑人有“演员”的正式职业,黑人演员卡尼和恩卓纳是作为白人导演富加德的“佣人”这个‘正式黑人职业”才得以出国演出的。

  1960年3月21日,震惊世界的沙佩维尔惨案就是在非洲黑人群众反对通行证制度的背景下发生的。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这一种族隔离措施,我们有必要将通行证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作一简单的交待。1809年11月,开普殖民地的总督卡林顿伯爵颁布“霍屯督公告”,①这标志着通行证制度的产生。这种通行证当时是对付流浪者的一个手段,但它力图将非洲人限制在自己的保留地里,使他们成为白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通行证制度意味着非洲人在保留地以外购买土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①霍屯督人是南非的土著居民,亦称科伊人。霍屯督是白人殖民者对科伊人的蔑称。

  这样,通行证制度使非洲人完全固定了下来,他们的流动主要是为了满足白人对劳动力的需求。为了把科伊人变成农业上人,这份公告授权地方当局将没有通行证的科伊人当作游民处理,任意立契,强迫他们按照雇主规定的条件做工。1812年,克拉多克总督发布命令,规定科伊儿童出生时,若其父母正受雇于白人农场主,他们就应跟着学徒,直至18岁。

  1819年,萨默塞特总督授权地方长官将父母双亡的科伊儿童登记为学徒,使他们实际沦为农奴的地位。1828年,开普殖民地发布了49号法令,进一步将通行证制度扩大到科萨人的范围:所有进入殖民地的科萨人都必须持有边境地区白人官员签发的通行证。这主要是因为欧洲人向内地渗透,与南下的科萨人的接触增多,同时开普殖民地的白人需要科萨人作为劳动力。殖民者担心这种交往会危及白人统治地位,就用通行证制度把两个种族隔离开来,这不能不说是后来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滥觞。后来,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等南非北部地区实行通行证制度也是为布尔人农庄提供劳动力的有效办法。

  同时,通行证制度也是控制南非黑人的一种手段。它使种族主义政权在政治上有某种安全感。英国驻南非的高级专员米尔纳就坚持认为,从政治和安全的角度考虑,必须实行通行证制度,因为这一制度“可以辨认来到这里的土著和追踪他的动向,否则这个地方将变成一座群魔殿”。南非发现钻石矿和金矿后,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同时,非洲城市人日益增加。这种新形势导致了通行证制度运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国民党政府上台后,进一步加强了种族立法。1952年颁布了“取消土著通行证及施行统一的土著身份证法”。在此以前,非洲人的各种通行证多达60多种,如居住许可证、宵禁特别通行证、月度通行证、计日工通行证、寻职通行证、迁移通行证、旅行通行证,等等。这项法令规定取消其中一些已无必要的通行证,全面加强通行证制度以控制非洲人的迁移和行动。这项法令规定了一种统一的证件——一种特殊的查验册,每个土著居良都要随时携带。查验册中载有非洲人的照片、编号,并详细载明其相貌、纳税情况和许多事项。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