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尼采 | 上页 下页
三三


  在这段冷寂而充实的日子里,尼采有幸发现了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这年2月,尼采在尼斯的一家书店里,偶然看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的法文译本,尼采立即被他新鲜而富有生气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住了,接着他又到处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其他著作。最后,他又发现了这位作家的《死屋》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读完这两本书后,尼采激动不已,他高度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是有史以来最富有人性的著作之一。尼采在给老朋友欧佛贝克的信中说,尽管他发现陀思妥夫斯基已太晚了,但他还是十分高兴,他庆幸自己在有生之年终于发现了这位作家,他甚至认为陀思妥夫斯基是唯一对他有启发的心理学家。

  在尼斯住了4个月后,天气渐渐转暖了。于是尼采离开了尼斯,来到了坎诺比欧。这里风光美丽,使尼采流连难忘。但是,尼采还是不能真正从内心高兴起来,看到那些成群结伴游玩的夫妻们,尼采总是感到莫名的伤感。他给老朋友欧佛贝克去信时羡慕地说:“由于你的妻子,你的生活比我的现状要强100倍,你到底是有了一个窝,而我有的仅是一个山洞。”再加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发表后,许多朋友与他疏远了,而《善与恶的超越》一书出版后,也只仅仅卖出了114本,这更加深了尼采的孤独。他感到了深深的压抑,觉得自己生活在一片凄冷的黑暗中,没有人能够真正地鼓舞他、理解他。在坎诺比欧呆了一个月后,尼采又不愿在这个地方忍受孤寂的折磨了,于是他转道德国的慕尼黑,又返回到了久违的西尔斯·玛丽亚镇。在这里他开始创作《善与恶的超越》一书的续篇——《道德的谱系》,尼采在写作这部著作时,主要使用的是以前陆续作的一些笔记,所以写起来很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尼采就写完了全书,而且交给出版商付印了。

  写作《道德的谱系》时,尼采的精神状态比以前好了些,创作使他感到快慰,他高兴地给母亲写信说:“我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看来我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力量又得到了恢复,由于对每日的起居做了改进调整,工作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同时,他给老朋友盖斯特去信说:“《道德的谱系》一书是为我以前的著作能为人理解所做的最后努力,也许今后几年不再有什么问世了,我必须实行绝对的自我精力集中,一直等到我有能力把最后一颗果实从自我的大树上震落下来。”

  在《道德的谱系序》中,尼采进一步阐述了《善与恶的超越》一书中的观点,并对那些不理解《善与恶的超越》一书而对它进行攻击的人予以了反驳,尼采依靠自己扎实的古典文学基础,对德语进行了全面考察,他从中发现“善”与“恶”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德语中,“恶”这个概念因社会地位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而且也用了不同的字,上流社会说“恶”,意思是平凡、庸碌、粗俗、下劣,下流社会会说“恶”,意思则是不熟悉,不规划、难予猜测、危险、伤害、残酷。“恶”是这样,“善”也相似,“善”在德语中虽然都同是用一个单词来表示,但在贵族中,“善”是指:强壮、勇敢、权力、奋斗,在平民中说的“善”则是指:熟悉、和平、无害、好意。

  尼采根据这个事实认为,既然道德观念在事实上是因人而异的,现在的问题是区别那一种道德观念对人真有好处而把它称为善事让大家追求,那些道德观念只在表面上对人有好处,实际危害于人应定它为恶的,教人鄙弃它,在它的危害中解脱出来。由于生存就是斗争,优胜劣败,弱肉强食。所以,只有那些使人优胜、强健的思想和行为能称为“善”,那些只能使人衰弱、败亡的思想与品性,不管世人怎么看,都应该把它们称为恶。“推崇男性、刚强、冒险、勇猛”是善,“卑逊、利他”是恶。爱战斗、爱创造、积极进取有利于生命强大的是“英雄的道德”,爱安稳、爱和平、与世无争、不求进取、乐天知命、自我牺牲,这些不利于生命强大的是“奴隶的道德”。兴英雄之道灭奴隶之性,人才能得以健全。

  在该书中,尼采指斥基督教是奴隶道德的传播者,民主主义、功利主义、社会主义,人人平等这些思想都是在奴隶道德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些思想的提出并不是人类的进步,而是一种倒退。这些思想使社会染上一种致人于衰弱的疾病,瘫痪下来。狡猾代替了雠仇,怜悯代替了严厉,模仿代替了独创,良心代替了自尊。人类就从此堕落了。

  《道德的谱系》在结构上十分严谨,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着,在尼采后来写的自传《瞧!这个人》中,他对该书作了非常全面的解释:“在每篇论文中,开始的时候,都是故意地把人导入迷途,它是冷漠的、科学的,甚至反常的,故意惹人注意的,故意缄默的。渐渐地,气氛变得比较不平静,偶然间,有一道闪电,从遥远地方发出来单调的隆隆之声,唤起对那非常令人不愉快的事实之注意——直到最后,遇到一个强烈的行进速度,于此,一切东西都是热烈地奋力向前。最后,在每一情形下,在可怕的霹雳声中,透过浓浓的乌云,又可以看见一个新的事实。原来是来自于憎恨心理,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是产生于“灵”——它主要是一种反抗运动,反抗受高贵价值的支配。第二篇论文是讨论良心的心理性质:所谓良心,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乃‘人心的上帝之声’,它是一种残忍本能,当这种残忍本能不能再向外发泄时,便回过来对自己发泄。在这里,残忍第一次地表现为文化基础中一种最古老最不可缺少的因素。第三篇论文是对苦行主义者的理想、教士的理想的动力来源问题,提出答案。”

  《道德的谱系》于1887年的冬天正式出版,那时候,尼采正在法国尼斯过冬天,由于他住的小屋里没有火炉,阴冷的天气使他无比痛苦,他向朋友盖斯特诉苦说:“到现在为止,我一直冷得发抖,手指冻得发僵,这对我从事哲学论著太不利了。从外面回到家里一点也不像是回到宫殿那般温暖,相反却像是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牢房。”尽管尼采居住的环境使他的心情受到了影响,但是朋友们对《道德的谱系》的赞扬又使尼采感到宽慰。朋友戈斯多夫来信对该书评价说:“你生活在一个美丽、自由的世界里,我祝愿你永远是位哲学家。”尼采在回信中动情地写到:“在我一生中,很少有信能给我带来这么大的欢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