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卢梭 | 上页 下页
三七


  §第二十章 最后的日子

  卢梭写《对话录》时,心情非常平静,性情也愈发孤僻了。他对人类已经失望,不相信任何人,变得疑心重重,不让别人进他的书房,很少接见朋友,也不大与过去的熟人联系。

  虽然卢梭没有在公共场合露过面,但他偶尔也会在一些人面前朗读他的新作,并申述他有权公开朗读,因为官方查禁的只是他的书。他常常在一些贵族王室家里朗读他的《忏悔录》,而不删减任何细节,包括他在书中所叙述的自尊心及他所犯的错误,全都无一遗漏地表达出来。他的遭遇深深感动了那些听他朗读的人,许多人都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卢梭的《对话录》脱稿后,因为法院查禁他的著作而无法出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以前在英国的好友布司比先生,便将自己誊好的《对话录》第一部分交由布司比保管。当他把剩余的部分誊写完毕时,布司比已离开法国。把这部分手稿托付给谁保管呢?

  法国没有他一个亲密的朋友。后来他灵机一动,将《对话录》包好,在外层纸上写着“托付给全能之主保管”,并且还写了一篇祷词。他把它们放到一起,准备把它放在圣坛前,置于主的脚下。可是当他匆匆忙忙地走到教堂门前,发现教堂已经锁门,无法进去。

  他低垂着头,非常懊丧地回家了。

  1776年秋,卢梭继续写自传的继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想》。在写作过程中,卢梭常常感叹自己的孤独、苦闷,觉得如今自己在世界上孤身一人而外,别无兄弟,无近亲,无朋友,无交游,一个最易接近的心肠最热的人,被众口同声地驱出人群,永生永世地成为一个孤独者了。

  1776年10月,卢梭正在美里蒙特镇附近散步,一边思考自己的作品,突然间一辆马车驶来,虽然卢梭及时躲闪,但路边的狗却朝他扑来,他受惊吓而跌倒,浑身疼痛,嘴里流着血,在地上躺了很久,他才挣扎着爬起来。当地报纸当天就披露了这条消息,报纸编辑竟用一个带有侮辱性的标题:“卢梭被狗践踏”。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卢梭。

  这一年整个冬天,他都隐居在家里,很少外出。

  1778年4月12日是圣棕树节,清晨,卢梭被教堂的钟声叫醒。这深沉而悠长的钟声,激起了他的灵感,他赶紧起床,坐到书桌前,开始撰写《一个孤独散步者的梦想》中的“散步之十”:今天是圣棕树节,从我初遇华伦夫人起到现在已有50年了,她当时只有28岁,而我尚未满17岁,她对我所表示的友谊激发了我的感情。那回初次会见决定了我日后的生活。啊!如果我那时能满足她的心灵就好了,我们如能长久相聚,那会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呀!4月到6月,由于一位有钱的贵族特·纪拉丹的慷慨资助,卢梭从巴黎的寒伧寓所搬到距巴黎约36公里的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爱尔美农维尔。当他听说伏尔泰已去世时,表情沉重,感叹道:“我与他的存在是相互连在一起的,他如今已死,我也将不久于人世!”

  1778年7月1日,卢梭的老朋友莫顿从日内瓦专程跑来看望卢梭,卢梭便将自己的《忏悔录》手稿拿出来交由莫顿代为保管,希望在他死后能出版。

  第二天,卢梭外出采集植物,没多久就因脚痛回到家里。喝完咖啡后,卢梭对戴莱丝说,他准备去纪拉丹伯爵家给他女儿上课,并吩咐戴莱丝给锁匠付款。

  戴莱丝付款回家后,发现卢梭并没有走。这时,卢梭告诉她他的胸部阵阵疼痛,大脑像被敲打一样剧烈疼痛。当时是早上七点钟,天气非常好,卢梭要戴莱丝扶他到窗前看看美丽的阳光。卢梭站在窗前,说道:“全能的主啊!天气如此晴朗,没有一片云,上帝在等着我了。”说完,便失去知觉,与世长辞了。

  第二天,人们纷纷来到爱尔美农维尔镇,瞻仰这位思想家的遗容。著名雕刻家赫顿为他做了面型。医生为他验了尸,证实他死于脑溢血。随后,他被葬于生前心神向往的圣·彼得岛。

  卢梭的一生是非常艰难坎坷的一生,在变化无常的遭遇中,他从没有因为贫穷而发过一声叹息或掉过一次眼泪,功名富贵和名誉对于他不过是浮云而已。

  面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淫威,他难能可贵地表现出高尚的情操,保持着精神上的风采,从不向现存政权妥协。

  他为了洁身自好,保持人格独立,而拒绝国王的接见和赐给的养老金,也不接受达官贵人的馈赠,宁肯以自己的微薄收入来糊口。临终时,自以为孤立于世上的卢梭,未曾料到他已经征服了现在和未来。10年后,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卢梭获得了当之无愧的殊荣,赢得了许多热烈的崇拜者和拥护者。法国大革命胜利后,1791年11月25日,在蒙莫朗西建立了卢梭纪念碑;1794年10月11日,法国革命政府举行隆重仪式将卢梭灵柩移葬于巴黎名人公墓。卢梭的名字和业绩将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