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隆美尔 | 上页 下页


  转眼到了11月,隆美尔该毕业了。校长亲自给这个诚挚的年轻人写了一份中肯的评语:隆美尔在射击和操练方面相当出色,可以胜任体操、击剑和骑马,小伙子“性格倔强,有极强的意志力和满腔的热情……守纪律,时间观念强,自觉,友善,智力过人,有高度的责任感。”但他对隆美尔也不无忧虑:“他身材中等,瘦弱,体格相当糟糕,而且很虚弱。”在评语末尾,校长富有先见之明地指出:“军官候补生隆美尔是一个能干的军人。”

  1912年1月,隆美尔被授予中尉军衔,返回第124步兵团。该团已移防德国南部斯图加特市附近的威尔卡登,驻扎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其后两年,隆美尔一直负责训练第7连新兵。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擅长辩论和多言,只喜欢听别人说话(他一生都是如此),表现良好,对部下很友善。

  与实际年龄相比,他显得过于老成持重。隆美尔一生都坚持洁身自好。对于威尔卡登丰富的夜生活,年轻的中尉毫无所动,与当地的女人也素无瓜葛。同事们都很喜欢沉静、和蔼的隆美尔,他们经常与他调班。当然,少数同事也觉察出,隆美尔具有独立的头脑、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幽默感。在训练中,隆美尔开始初步展露出自己在军事组织和指挥方面的特殊才能,军士们对他痛恨军容不整深有感触。

  离校分别后,隆美尔开始与露西鸿雁传书。他俩似乎总有说不尽的爱语,几乎每天都有书信往来。1912年3月28日,露西曾把自己头戴草帽的倩姿作为明信片寄给他,但隆美尔仍不满足,他回信说,“我收到了你从家乡寄来的明信片,可我仍旧在等着更多的照片。如果你让我等得太久的话,我很快会对你感到恼火的,我希望你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1914年3月1日,隆美尔奉命调到离家乡不远的乌尔姆第49野战炮兵团任排长。德军始终十分重视炮兵的建设,炮兵的装备明显优于其他欧洲国家,但炮兵部队的训练却称不上一流水平。隆美尔借机洞悉了炮兵这个技术兵种。他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炮兵知识,一边积极组织连队训练。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已经笼罩了欧洲上空。英、法、俄等国组成了协约国组织,德、意、奥匈帝国则结成了同盟国。这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重新瓜分世界问题上陷入了尖锐对立,矛盾日益激化,双方剑拔弩张。德皇威廉二世自恃拥有世界一流的军队,早就梦想把锁在密室中的“施利芬计划”变为现实,实现征服全世界的伟业。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太子斐迪南在塞尔维亚被刺杀,威廉二世立即极力怂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7月31日,威廉二世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德国进入“战争危急状态”。世界大战的战火就这样点燃起来。

  早在训练新兵之际,隆美尔就负责向他们灌输德意志第二帝国即将成为

  “世界帝国”的侵略思想,他自己也深信不笃。对于他这样的职业军人来说,战争的爆发正好提供了展露才能的机遇。由于局势一天比一天严重,隆美尔一心想着尽早返回老部队第124步兵团。31日早晨,隆美尔指挥第4炮兵连出了早操。这是他在炮兵部队中的最后一次操练。收操后,在勤务兵汉尔的帮助下,隆美尔匆匆整理好自己的全部财物,午后抵达腊芬斯堡车站,与前来接他的好友贝伊中尉一块步行回到驻地。一路上,他俩谈起了在战争中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

  这时,坚固的威尔卡登修道院简直变成了一个繁忙的蜂巢,士兵们全都穿上了土灰色的新军装。隆美尔重新与第7连的老部下聚在了一起。望着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以及洋溢着快乐、兴奋和期待的神情,再想到将来要带领他们参加战斗,隆美尔觉得没有比率领这样的士兵和敌人作战更美妙的事了!

  下午6点,团长汉斯上校检阅了部队,并向全体部下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演说。就在即将解散之际,动员令传达下来了。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年轻的官兵们群情激昂,他们的欢呼声在修道院历尽沧桑的四壁间回荡,他们保证将用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的誓言:忠于祖国——至死不渝!

  8月1日,德国开始按计划向法国和比利时边境调动军队。夜幕降临时,在乐曲和欢呼声中,隆美尔目送着自己的团队离开腊芬斯堡车站,开始向西部边境进军。3天后,隆美尔赶上了大部队。他无法忘却途经斯瓦比亚地区美丽的河谷和草原时的行军情景:士兵们昂首高歌,每到一个车站,人们都用水果、巧克力和面包欢迎他们。隆美尔与母亲及弟妹们在科威汉姆车站进行了一次短短几分钟的会面,火车很快就鸣笛启动了。

  当晚,部队跨过了莱茵河,防空探照灯的光柱刺破了夜空,疲惫的士兵们躺在座位上和地板上慢慢沉入了梦乡。隆美尔中尉站在烈焰熊熊的机车炉膛前,凝视着车外沉闷的夏夜,陷入了沉思:“我还能再见到母亲和家人吗?”

  8月6日傍晚,部队抵达目的地但登霍芬车站。走出狭小的车厢,隆美尔顿时感到了一种令人说不出来的舒坦,部队随即开始徒步行军,穿越但登霍芬向鲁克斯维勒前进。夜幕降临时,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不一会儿,全体官兵一个个都被淋得透湿,浸饱了水的背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在几公里之外的法德边境上,隐隐约约传来零星的枪炮声。

  根据战前制定的“施利芬计划”,德军统帅部企图集中兵力,首先在西线战胜法国,为此将不惜践踏中立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领土;然后,再掉过头来在东线打败俄国。德军计划利用从卢、比南部迂回的右翼主力,在巴黎以西展开大规模的包围行动,将法军主力逼至法国东部边境地区,会同在此展开的另一支德军主力迅速全歼法军。

  但开战后,德军多数步兵部队机动速度太慢,无力实施大规模的迂回。德军也未能集中起占绝对优势的兵力,法军顺利地逃脱了包围。德军“速战速决”全歼法军的战略彻底破产了。战争演变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堑壕战和阵地战,双方的伤亡不断增大。另外,开战后不久,意大利便背弃同盟国投入了协约国的怀抱,德军和奥军不得不同时在多条战线上疲于应付。

  隆美尔幸运地逃脱了枯燥无聊的阵地消耗战。他在战壕中呆的时间很短。他所在的部队主要进行较为自由的步兵攻防战斗。在战斗间隙,隆美尔不惜笔墨地详尽记录了自己参加的那些战斗的情况。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