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隆美尔战时文件 | 上页 下页
一一五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敌人的整个登陆作战,绝不可以使它延长到几个钟头,或者至多一两天的时间——迪耶普之战[译者注:加拿大部队于1942年对法国海岸的失败突击。 ]即为一个范例。敌人登陆的企图一旦被击败,就绝不准许他们再卷土重来。他们不仅因已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而且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再来一次的准备。不仅是这些物质的因素,同时只要第一次侵入战惨败之后,他们在士气上也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足以阻止他们再来作第二次的尝试。在美国:这一定可以阻止罗斯福的再度当选,他如果运气不好,也许都会被美国人把他关到监狱里面去。在英国,厌战的心理一定会涨到空前的高度,那个年老多病的丘吉尔的声望一定会一落千丈,再也无力鼓动英国人作第二次的冒险尝试了。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之内,我们可以使用同等的兵力,以对抗敌人的数量优势——大约五六十个师。击毁敌人的登陆企图,其意义不仅是在西线方面获得了一次局部性的解决。它实在是整个战争中的惟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就是最后的结束。

  “……我们目前在欧洲留置着45个师的兵力,这些兵力也正是东线方面最迫切需要的。一旦西线方面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他们马上就可以完全移转到东线上去,局势就一定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所以今天在西线上作战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深切认清这一战即足以决定整个国家的生死命运。大家必须认清这个任务的重要性,而准备不惜一切的牺牲来完成他们的使命。”

  从希特勒这篇演讲词当中,实在看不出来一点足以表示元首大本营内正陷于犹豫不决困境中的迹象,但事实的情形就是这样。虽然敌人可能在此登陆,但是此时大本营中却并不肯开始把兵力向这些地区集中。实际上,希特勒对下述的两派战略主张,也感到无所适从:一派是以龙德斯泰特元帅和盖尔将军为代表,另一派的代表人就是隆美尔。

  这个时候盖尔将军所负的责任本只是监督在法国境内的装甲兵训练而已,但他却很想组织一个装甲兵团,由他个人指挥,并把所有的装甲师都集中在巴黎附近。为了支持他的主张,他特别强调:盟军的空降部队很可能会在巴黎附近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作战。他更主张应该让盟军登陆,让他们冲进来,然后再发动一个大规模的反攻,以把他们赶下海去。

  虽然他的第一点见解为所有的专家们所拒绝,可是第二点见解却获得了很多拥护者。因为那些德国高级将领中,多数人都只有在东战场上作战的经验,他们所知道的战争还只是二度空间的,并非三度空间的。这些将领们完全不了解制空权的重要性,他们没有见过盟军在南战场拥有多大的空中优势。此外,他们更认为英美的军队对于机动战是很不在行的,可能完全不是德国从东线方面所调来的老兵的对手。

  从隆美尔个人的记载中,就可以知道他在北非之战中,已经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那代表最现代化和最进步的战争技术。反对隆美尔意见的将领们,过去从未和美英联军这样一个高明的敌人交过手,同时他们也不像隆美尔过去两年在非洲有机会可以把他的战术锻炼到精益求精的层次。他主张把一切可用的装甲师,都部署在海岸边最受威胁的地区中,这绝不是表示他不懂得“集中”的战略原理。事实上,他在非洲的机动战争中,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他非常善于运用“集中”的原理,并尽可能地把最大的兵力集中在最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上面。他对于这一点所具有的经验,似乎要比其他人都更多,尤其盖尔将军更是不足以和他相比拟。

  7月上旬,当盖尔将军的装甲兵力集中在诺曼底的时候,虽然有丛林和树篱的掩护,但是在英美空军的连续袭击之下,不久即全部被炸毁,当被解除指挥权之后,盖尔曾写了封信给隆美尔:

  亲爱的元帅:

  在我被解除了指挥权之后,让我在正式的告别书之外说几句话。这个战场上最近发生的战斗,要比我过去所曾经历过的任何一次都紧张,我有幸被编入B集团军群之内,在你的指挥下作战,使我的想法发生极大的变化。你的军人美德和丰富的经验,使我感到无比佩服,这是我以前从未想到的。

  元帅陛下,在这短短几天的苦战中,你对于我个人和我的部队曾经表示过极大的信心,我应该向你敬表谢忱。我想我的军事职业生涯到此应该告一段落了,所以我以最坦白的态度表明我的心迹,而不怕有任何的误解。

  盖尔

  1944年7月6日

  事实上,隆美尔也曾要求从德国境内再抽调6到8个装甲师,和5到7个摩托化师,把它们摆在巴黎地区,当作预备队使用。5月17日,我自己和隆美尔在他的司令部中,曾经有过一次长谈,专门讨论到东战场方面的将领和在非洲有作战经验的人之间的差异问题。当我们一同在公园中散步的时候,隆美尔曾经很不客气地发表了下列的意见:“我们那些从东线方面来的朋友们,很难想象这里的情况:敌人并不是一群用人海战术向我们的战线狂冲的乌合之众。我们在这里遭遇到的敌人具有高度的民族智慧,善于运用他们在战术方面的优点,他们是一点都不肯浪费物资,每次作战时他们都好像是事先经过反复的演习,一切井井有条、毫无破绽。拜尔林,在今天还只靠匹夫之勇,就再也不能成为一个标准军人了;他一定要有充分的智慧,足以使他的战争机器的效率,发挥得淋漓尽致。敌人们似乎已有这样的本领,我们在非洲战争中,就曾发现了这个事实。”

  以我最近在东战场方面所获得的经验来看,我对他所说的一切,表示绝对的同意。我们在东战场方面与苏联人苦战的结果,已经使我们感到自卑。其原因是我们的装备实在太恶劣,同时OKW对于战争的指导也实在太不够水准,使部队一再地受到无益而惨重的牺牲。此外,德国士兵又都害怕被苏军俘虏,受到非人的待遇。在非洲的战场上则完全不然,在那里是一个斗智的场所,而不是无目的地死拼。

  我还记得隆美尔曾经这样说过:“拜尔林,你还不知道,要说服这些人,那才真是困难呢!他们迷恋的就是运动战的形式,他们硬想不惜一切的代价来追求它,可是今天我们在西欧早已丧失运动的自由,而他们仍然穷追这个幻影。事实上,只要敌人一脚踏上陆地,他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把所有的战防炮和战车都送入桥头阵地之内,而让我们一头撞在上面,直到头破血流为止——这正是他们在非洲梅德宁之战时所采用的伎俩。要想突破这种防线,你一定要在大量炮兵的掩护下,实行迟缓而有组织的攻击,可是由于盟军拥有空中优势,我们当然办不到,像战争初期那样使用战车横冲直撞的时代早已过去了——连东线方面也慢慢地不再使用这样的作战方式了。”

  这段时间,隆美尔正在尽最大的努力,使当局采纳他的意见。但是大本营方面还是犹豫不决,而对于主要的预备队问题,则最后所采取的解决办法是折中于二者之间。希特勒之所以批准隆美尔的海岸防线计划,并不是因为他对于隆美尔的思想表示赞同,而是因为他本人就最喜欢建立巨型要塞工事的观念,对于作战预备队的问题,希特勒和他的幕僚人员却比较倾向于盖尔将军的见解,因为他们也不相信敌人的空军对我方部队的运动能产生那样大的影响作用。

  3月21日,隆美尔算是已经说服了希特勒,使他承认了这些预备队有驻守在海岸附近的必要。但是仅仅过了24小时,希特勒又推翻了他自己的决定。在这个时候,隆美尔发明了一句“格言”:“谁最后走出他的房门,谁就是对的。”

  以下是从1944年4月23日隆美尔写给约德尔上将的信里面摘录下来的一个片段,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隆美尔意见的梗概: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