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拉宾 | 上页 下页


  6.拉宾之死对中东和平的影响

  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命运休戚相关。拉宾之死,显然对中东和平进程有着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拉宾为和平铺设了路轨,时代的列车便会向前。也就是说,拉宾的死对和平的影响是暂时的,而他生前为和平所做的奉献、影响才是深远的。

  首先,拉宾遇刺事件深深刺痛了以色列人,激起以色列人对和平更大的支持。拉宾此次死于犹太人之手,而不是阿拉伯人之手,这对以色列人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和震动,使他们认识到右翼势力的危险性,也感到实现中东和平责任在阿拉伯和以色列双方。对拉宾遇刺的悲痛会转为对和平的支持和追求。其次,以总统在拉宾逝世后也多次表示支持和平进程,继续完成拉宾的未竟事业。反对党利库德集团领袖内塔尼亚胡公开称,支持组成工党领导的新政府。第三,地区和国际大环境有利于和平。80多个国家派元首、政府首脑或政府代表参加拉宾葬礼在以色列历史上是空前的。

  更何况,此后佩雷斯宣布,以色列和叙利亚将彻底恢复和谈,早日达成共识,以结束中东地区长达40多年的阿以冲突。中东和平的伟大缔造者拉宾走了,人们普遍担心正在乘风破浪、迅速前行的中东和平巨轮是不会停航的。佩雷斯表示,以色列将坚定不移地执行拉宾开创的以阿和平政策,继续同阿拉伯人推进和平进程。他说:“尽管拉宾被暗杀,我们大家已决定继续走拉宾开创的和平道路。这是他给我们的最后遗言。和平是暗杀不了的。”

  第二章 少年拉宾

  1.父母的奇遇

  拉宾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犹太复国主义思想极浓的家庭里。

  父亲老拉宾(原名鲁比佐夫)和母亲罗莎,可以说为了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拉宾的父亲鲁比佐夫就参加了英军,到处转战。说起他从军的事,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

  1917年的一天,身体高大的小伙子鲁比佐夫,来到美国芝加哥一个招兵站,在大厅里焦急地转来转去。英军招募小组正在检验报名参加犹太军团的申请者,目的是为了从土耳其人手里夺取巴勒斯坦。纳赫米亚·鲁比佐夫没有验上,因此他显得焦急,甚至有点垂头丧气。他的脚被查出是平脚板,这不利于军人的艰苦行军,但他不甘心就这么被刷掉。

  鲁比佐夫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幼年丧父,14岁他便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艰苦的生活和恶劣的社会环境,使鲁比佐夫很早便投入到革命活动中,他参加过多次社会民主党人领导的罢工活动。当然,他照样逃不脱宪兵和密探猎犬般的搜捕,但他幸运,最后还是孤身一人逃到了美国芝加哥,其中所经历的艰苦是一言难尽的。

  在芝加哥,鲁比佐夫先是一名街头的卖报小贩,后来才做了一名犹太裁缝,但他生活得很自在,业余时间就上夜大读书。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他的政治热情不减,他很快就成为美国移民中犹太复国主义党的成员,对在巴勒斯坦重建民族家园极为关心。他不是一个贪图安逸的人,他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建立起自己的犹太家园。现在有了机会,却被一双平板脚弄砸了,他不甘心。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在寻找机会。突然,脑子里闪出一个改名念头。于是,他以“拉宾”的名字大模大样地再次向另一位招兵军官走去。这位军官就是与老拉宾后来患难与共的战友大卫·本·古里安,他矮矮的个子、宽额角。他抬起头来目光如剑地盯着身材高大的老拉宾,半晌后竟大笔一挥让鲁比佐夫过了关。

  鲁比佐夫便以老“拉宾”的名字成了英军第38营的士兵。第38营因为大部分士兵是美国佬,故又叫“美国营”。该营官兵中也有一些被土耳其当局流放的巴勒斯坦犹太人,其中有古里安和本—茨维等。有意思的是,在开往巴勒斯坦的途中,老拉宾又在埃及结识了另一位很有影响的犹太军官弗拉基米尔·泽夫·雅博茨斯基。雅博茨斯基后来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激进的右翼“修正派”领袖,梅纳赫姆·贝京是他最得意的门生。老拉宾也深得雅博茨斯基的好感,并且教老拉宾学习希伯来语,同时也向他宣讲自己的观点。

  但是,犹太军团成立得太迟,开进巴勒斯坦时已没有什么仗可打,从而使老拉宾失去了立功的机会。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声只留下回声。不久,耶路撒冷发生了反犹太人的骚乱,这才使他多少挽回了一些损失,他和他的战友被派去平息骚乱。

  人是需要缘分的,缘分是一种可望而不可求的机会。但缘分偏偏宠爱老拉宾。他没有在战场上获得多少战利品,却在情场上大获全胜,一位楚楚动人的犹太姑娘成了他情场上的俘虏。这便是拉宾的母亲罗莎。老拉宾在耶路撒冷遇见了她,被她的美丽所吸引,他便以参军的那股倔劲征服了她。后来,也就是1921年春天,老拉宾在耶路撒冷与罗莎结了婚。

  1919年夏季的某一天,在俄国黑海港口敖德萨的码头上,一群兴高采烈的年轻人又唱又跳,引人注目。他们是一群到巴勒斯坦去建立自己的集体定居点“基布兹”的犹太移民。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位美丽的犹太姑娘,禁不住热情歌声的诱惑,很快也进入了欢乐的圈子里。她便是拉宾的母亲科亨·罗莎,在这里她走上了与老拉宾相遇的有缘之路。

  罗莎出生在俄国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位虔诚的犹太教徒。罗莎自幼个性极强,在十姊妹中是有名的。她凡事很有主见,上高中时就因违抗父命进入一所基督教会办的女子中学寄读而与父亲闹翻了脸。但她父亲很疼她,毕业后又把她带到彼得堡去学做木材生意。罗莎很快便成为一名精明强干的木材商,到十月革命胜利时,她又成了一家生意兴隆的军需品厂的老板。但她当时被“扫地出门”,结果引发了全厂工人的罢工,生产陷入了瘫痪。当局只好让她继续留任厂长,但她却再也不想干了,她决定离开俄国。

  罗莎原不打算去巴勒斯坦的,她打算去北欧或美国定居,她当时对重建犹太民族家园没有什么兴趣。就因为那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吸引力,她才走上了与老拉宾奇遇的旅途。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