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华兹华斯 | 上页 下页
二七


  诗人激越奔放的青年时期与悠然宁静的童年时代在《序曲》中呈现出绝然不同的画面。《序曲》的前两卷,对诗人早年的各种经验与融入自然的生活进行了描绘。尤其是童年时期的很多经历,如“灯塔事件”

  等。冬日溜冰、秋日耍乐、春日出游、夏日垂钓、围炉牌戏、纸鸢放飞等景象都镶嵌在诗人的记忆中,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的图景。乡村夏夜,老人纳凉,儿童欢闹,像一幅美妙的有声画,堪称《序曲》中的绝好景观,它极典型地再现了宗法制乡村生活的惬意,这份美因在我们现代社会不可重现,不可复制而显得尤为珍贵、魅力无限。

  到了夏天,即使夜幕低垂后
  我们仍是忘形的在嬉戏。
  及至乘凉的椅子已搬进屋内,
  长凳与门阀空无足迹,
  老人纳凉后也仍如日间工作的人进入梦乡,
  我们欢闹仍不歇止,继续喧哗不已。
  大地终于在深夜消失,
  到星光在云际间隐约着,我们才
  拖着酸软的筋骨,
  以及未息的心情就榻。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年的游戏变得乏味。少年时期的诗人,对自然不再只有混沌的直感,而开始产生了自觉的意识,诗人写自己:

  爱上太阳
  爱看夕阳的西沉
  更同样感受月亮的可爱。
  我爱孤独地在暴风雨中漫步
  我也爱伫立在石块下听孤坟中的鬼语,
  我饮尽幻想的威力。

  在一幅幅童年、少年的梦幻图景之间,穿插着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与认识。在诗人眼中,大自然里的一切不是无生命的物体,人是有灵气的,“我相信有精灵存在,凝聚为人”。同样,自然有“即使最卑微的人也可以触到的慈光。”诗人感到自己汲取自然的灵气,与自然相交:

  在我身上,虽然我年纪仍幼
  亦无不时刻感到其诱惑。
  又:
  即使那时仍是个小孩
  我亦不自觉地与永恒的美相终游。

  诗人对自然是心怀崇敬与感激的,因为自然滋养了诗人的心灵,熏染出诗人的德性。它使诗人在堕入俗世之后,仍能保持自己心之高洁,这得力于诗人与大自然神交时纯洁的“宗教情愫”,与“澄清的心境”。

  《序曲》写诗人的成长过程,而自然的影响自始至终,所以,诗人概括自己的成长过程为:

  爱和心灵的成长
  那受了大自然威力影响的成长过程。

  因此,归纳起来,《序曲》有如下几个主要内容。

  首先它叙述了诗人生活的不同阶段,从童年的天真无邪、无意识状态发展到成熟与自我认识的道路。

  童年的纯真、青年时的奔放,革命理想破灭后的悲观与迅速回归自然,以自然陶冶自己的自然情感、道德情感、宗教情感。

  其次,华兹华斯将自己的成长过程,看成是自然影响下的心灵成长的过程。诗人心灵的成长与接受自然天惠是同步进行的。

  第三,诗人根据自己的三个阶段,将人的成长分为三类形态:童年时代——感觉时期;青少年时代——感性时期;成年时代——思索时期。感觉时期,自然与儿童有着天然的联系,儿童只凭感觉与直觉感受外界。感性时期,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产生了自觉,能在自觉的对自然的兴趣中滋养德性,培养美感与陶冶性情。人在成年进入思索时期,成人将自然当作自己的精神寄托,心灵的家园,通过自然超越人生的局限,将生命融入自然的永恒,德性的永恒,上帝的永恒,使有限的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