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海明威 | 上页 下页
三六


  如果和朋友一起出海,谁钓的鱼比他的多,比他的大,他满脸的气恼,简直要与人决斗。他摆脱评论家对他的作品指手画脚的最好方式也是出海钓鱼。

  他有过捕鲸的经历。一次他驾着“拜勒号”遇到一大群鲸,一共22条。鲸喷出的水洒到了他的船上,他向鲸群放了一炮,那些鲸耀武扬威,不慌不忙地游走了。

  他钓到过一条很难碰到的大金枪鱼,把这条鱼拉出水面的时候,天色渐晚,大雨将临,他使劲收线,不料几条大鲨鱼从深水处像鱼雷一样冒出来,扑向金枪鱼,只听得爆出一阵牙齿撕开鱼肉的破裂声,海面一片血红。最后金枪鱼只剩下了头尾和中间的一副骨骼。

  还有一次他和同伴钓到一条大马林鱼,鲨鱼立即袭来,他用船上配备的小型冲锋枪去扫射,结果适得其反,鱼血的腥气引来更多的鲨鱼,将马林鱼吃得只剩下一小截。

  他的“拜勒号”在古巴和墨西哥的蓝色海域,在加勒比海沿岸和巴哈马群岛之间逡巡。他比渔民还会预测海上气候,他看到飞鱼跃出海面就知道水下一定有金枪鱼和海豚。

  在基韦斯特,比米尼岛和后来定居的古巴,他都以一个专钓大鱼专写好书的大作家而成为当地最受崇敬的公民。渔民们还把一种玫瑰色的鱼命名为“海明威新马林鱼”,他成了当地钓鱼俱乐部的首脑。

  30年代初、中期的好几年里,他都是在施行自己的钓鱼——写作计划中度过。他远离了当时席卷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独裁者崛起、埃塞俄比亚战争、中国东北局势动荡等一系列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罗斯福和胡佛竞选美国总统而竞相发表演说的时候,他把“拜勒号”开到海上躲避电台里的“狐叫狼嚎”。但也许是早年驻欧记者的生涯训练出了他的敏锐,他一边钓鱼,一边竟然做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1937—1938年爆发的预言,而且,竟然被他言中!

  而他真正的收获,还是那些活蹦乱跳的马林鱼、金枪鱼敲响了他的打字机。

  他早年在河边钓鳟鱼的生活,就使他的笔下出现了《大二心河》中用钓鱼来医治战争创伤的尼克,和《太阳照常升起》中在钓鱼中打发时光的“迷惘的一代”。到他在加勒比海上钓大鱼的时候,更写出了《一封古巴来信》、《在湛蓝的大海上》等作品,后者就是16年后写出的《老人与海》的雏形,叙述一位古巴老渔夫一次钓到一条大马林鱼,在海上与这条鱼搏斗周旋了四天四晚,由于鱼太大拉不上船,结果被鲨鱼抢食了。摘取到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老人与海》就是以这个故事为框架而写成的。

  在根据海明威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中担任过女主角的好莱坞影后英格丽·褒曼说:

  “海明威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方式中,就包括把创造与享受、爱好与事业融为一体的高超技能。在一般人那里,这二者往往是分道扬镳的,在特殊的人那里,能够协调好二者的关系,而在海明威那里,二者竟常常达到了近乎“同一”的化境。

  海明威承认自己的作品中有很多虚构的成分,但在三个方面没有虚构,这就是钓鱼、打猎和拳击。作为“渔夫”、“猎人”和“拳击手”的海明威与作家海明威完全浑然一体。

  2.东非远征

  “作家应该像吉卜赛人那样过着动荡的生活”。海明威对自己这句名言的实践方式是旅行、打猎和参加战争。

  1933年11月,海明威组织起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往号称“黑色大陆”的非洲,这次行动被称为“东非远征”。

  其目的主要是打猎。

  波林同往。他们七个月以后才回到基韦斯特。

  对于“黑色大陆”,海明威神往已久。

  1922年,他在巴黎当驻欧记者时写过一篇书评,评黑人作家雷索·马兰的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作品《巴托阿拉》。这部作品叙述了一个非洲土著民族酋长的生平,控诉了殖民主义者的罪恶,描写了非洲的风土人情。它诱发了海明威到非洲去的愿望。

  但他当时无力实现这一愿望,他正处在一边吃陈面包一边写小说的生活境遇之中。

  1930年春天,海明威了却这一夙愿的时候到了,他积极筹划非洲之行。波林的伯父古斯慷慨解囊,拿出2.5万美元资助海明威这一壮举。

  但由于海明威受伤、生病及其他种种原因,那年没能成行。后来只在怀俄明山区搞了一次中等规模的狩猎,打了几只大黑熊和一些山羊、野鹿。

  《死于午后》和《胜者无所获》出版以后,海明威又将三年前的“东非远征”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他向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许诺:他将以非洲打猎为题材写一本书。帕金斯于是预支给他一笔稿酬,加上波林的伯父那笔大额资助,足够这次轰轰烈烈行动的开销了。

  他们从法国马赛港启程,在海上航行了半个月,经过苏伊士运河,1933年12月抵达肯尼亚的蒙巴萨港,然后乘了300公里火车到内罗毕,在这里正式组建起狩猎队。

  海明威请了两位经验丰富的白人猎手当指导,邀了一批土著猎人当助猎者。在法国启程时,海明威本来还约好了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有两个临阵退却,跟他一起登上了“黑色大陆”的只有汤普森。

  他们装备了两部专门运载帐篷营具的货车和一部专供狩猎队成员乘坐的大型越野交通车,在内罗毕稍事休息就向野兽成群的平原、森林和山地进发。

  他们的西南面是一望无际的高地平原,东北方是峰峦形成的天然屏障,乞力马扎罗山终年积雪的山峰直插云天。

  在选择营地的途中,他们碰到大群野兽迁徙,从天际起漫地涌来,估计有300多万头,宛如一片涌动的兽群的海洋。很少流露惊诧的海明威瞪大双眼,心情异常激动,那股兴奋劲远远超过当年坐着出租车在巴黎城内追赶炸弹。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他怎么也想象不出在东非高原上竟有如此壮观的景象。

  他们在塞伦尼亚河畔扎下第一个大本营,以后边打猎边迁徙。头十天,海明威就打到4头狮子、30多只鬣狗和许多红羚,战果辉煌。

  陪猎者穆柯拉告诉海明威:“豹子是猎人常打的五种野兽中最危险的动物。”因为受伤的豹子总是要反扑。海明成立即兴奋起来。他要打的就是豹子。鬣狗和羚羊太容易打到,海明威对它们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在穆柯拉的指导下,海明威把打死的斑马或羚羊挂在河边的树上当诱饵,引诱出来喝水的豹子去撕食。

  这项工作很不容易,豹子特别机警,必须消除周围一切可疑的踪迹,还不能留下人的气味,“诱饵”的安放处也很有讲究,不能让天上盘旋的猛雕看到,否则不等招来豹子,“诱饵”便被啄食。

  他们埋伏了三天,“诱饵”终于引来一只豹子。海明威准备开枪,穆柯拉却不同意,说这只豹子还太小,大猎人要打大豹子。海明威很惋惜,但也不敢轻举妄动。陪猎者经验丰富,熟知各种野兽的习性和心理,会恰到好处地把握时机,叫不打,必有不打的道理。

  他们果然发现了特大豹子的踪迹。足印之大,令穆柯拉也吃惊。海明威激动起来。

  他在头天黄昏时候安好诱饵,第二天清晨便去伏击。豹子最喜欢清晨出外喝水。海明威在很远的地方就用望远镜看到,诱饵被撕食了一条腿。那么按常规,那只豹子应正在附近守卫着它的美味。

  “真的在那里,”近前察看的穆柯拉退回来说。然后又以惊畏的神态补充道:“这是我平生看到的最最大的一只豹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