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高尔基 | 上页 下页
一三


  1901年,他接受了下诺夫戈罗德—索尔莫沃委员会的委托,去彼得堡购置一台给索尔莫沃工人印传单的油印机。这件事被警察获悉了。

  1901年3月4日,在彼得堡喀山教堂广场上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这是为反对《暂行条例》而举行的示威游行。政府对参加者进行了大屠杀。高尔基亲眼目睹了这场血腥镇压,他立即在一些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联名写的《控诉政府抗议书》上签了名,并亲自写了一份《驳政府报道》的传单。

  于是,1901年5月,高尔基再一次被捕入狱。

  70岁高龄的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的妻子彼什科娃等人多方奔走,要求释放高尔基。这时,高尔基肺病又加重了,当局只好把高尔基释放出狱,在家软禁。

  为了“防止和根除其犯罪活动”,沙皇政府想出了一个罕见措施——在高尔基的寓所厨房里,他们派了一个警察;在过道里,也有一个警察;高尔基只有在其中一个警察的监随下才能上街。

  9日,沙皇政府宣布要将高尔基流放到阿尔扎马斯。这样,惊惶不安的沙皇政府没有经过审讯,就把这位全欧闻名的作家驱逐出他的家乡。但高尔基的病情严重恶化了,所以,警察当局又不得不允许高尔基去克里米亚养病。

  下诺夫戈罗德的人们为高尔基组织了规模盛大的欢送会,这等于是一次在车站上举行的示威游行。散发的传单当中,有一篇高尔基的名篇,这就是《海燕之歌》。

  在1901年4月,高尔基写了一篇《春天的旋律》,讲的是一群飞鸟在议论自由,而一只黄雀这时就向伙伴们唱起了这支《海燕之歌》。愚蠢的检查官把前半部分给卡掉了,却通过了《海燕之歌》。

  这是一首散文诗,描写了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情景,刻画了海燕矫健、勇猛、胜利的身姿。全篇节奏紧凑,激情流泻。它的一些段落,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中,乌云听到了欢乐。

  海燕在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色,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海燕之歌》采用了以象征为主的艺术手法。自然现象都各有它们的社会意义。如乌云、狂风、雷、闪电是黑暗的反动势力的象征;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海燕”在俄文中意思是“暴风雨的报信者”,它象征着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海燕之歌》一出版就被高尔基的全部读者理解为一篇预示革命高涨的宣言,它的浪漫主义激情号召人们进行英勇的、公开的革命斗争,所以人们把它印成了传单。它也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欢迎。老布尔什维克雅罗斯拉夫斯基曾说:“在我们的文学中,恐怕难以找到一部作品,像高尔基的《海燕》那样,出版过那么多的版本。”

  1902年,高尔基在克里米亚养病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插曲。科学院选举高尔基为科学院名誉院士。

  警察局气急败坏地把这件事上呈沙皇。结果,尼古拉二世认为“此事荒唐之至”,科学院就声明当选无效。

  契诃夫和柯罗连科对这一做法十分愤慨。他们俩向科学院退回了自己的任命证书,以示抗议。科学院事件说明了沙皇对高尔基的声望是多么恐惧啊。

  到1902年的夏天,高尔基到了流放地阿尔扎马斯。在这儿,四处布满了特务。高尔基在窗外站着警察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他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联系,为革命筹集了资金。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