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哥白尼 | 上页 下页
一五


  哥白尼生活时期波兰的货币形势迫切要进行一次根本性改革。提出货币改革方案的人中有一位名叫尤斯图斯·德茨尤什,他是国王齐格蒙特·斯塔雷的秘书。据他计算,当时波兰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17种之多。除了16世纪亚历山大·雅盖隆奇克和齐格蒙特·斯塔雷时期铸造的波兰本土的货币外,市场上流通的还有波兰早期的货币,以及立陶宛、普鲁士、捷克、匈牙利、意大利、西里西亚和十字骑士团的货币。

  德茨尤什把其中的一部分称为良币,也就是表面价值同其贵重金属信号相符的货币;而另外一部分则称作劣币。改革初期,哥白尼只是消极地倾听有关货币问题的讨论;不久便作为行政管理人直接接触了这个问题。有了实践经验后,他便成了改革的主要代言人之一,积极发表改革主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界的改革呼声越来越高涨。1516年5月,应普鲁士各界代表埃尔布隆格大会的请求,瓦尔米亚主教法比安·卢兹扬斯基派使节向骑士团大首领提出交涉,请他停止破坏金融市场,因为这危害了主教、神甫会和整个王属普鲁士的经济。

  正是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哥白尼就任了瓦尔米亚神甫会财产管理人的职务。哥白尼经常就神甫会的财政困难和金融损失问题同周围人交换意见,并指出了摆脱货币困境的出路,为此主教和神甫会曾要求他把自己有关现行货币关系的意见写成书面材料。

  在普鲁士各界代表责成瓦尔米亚主教提出适当的改革方案以后,这个问题便显得更加紧迫。哥白尼很快投入准备工作,1517年8月中旬在奥尔什丁用拉丁文写出了有关货币论文的纲要,题目叫《深思熟虑》。

  纲要里包含了后来在长篇论著中加以发挥的思想。这篇纲要受到人们赞赏,于是在1519年普鲁士实行货币改革时,有关方面专门征求了哥白尼的意见。后来,哥白尼把这篇纲要稍加修改,又译成了德文,以便使更多的市民了解这一问题。哥白尼为这篇德文译作取的题目是《造币方法》。1519年底在托伦召开的代表大会原计划要讨论货币问题,但因波兰—骑士团战争的爆发和骑士团对瓦尔米亚的侵略,不得不把这件事推迟了两年。签订和约以后,货币问题重新提上了日程。波兰国王也看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于是便鼓励,甚至指示普鲁士各界进行货币改革。1522年3月下旬,这个问题正式列入了在格鲁琼兹举行的普鲁士代表大会的议事日程。当时齐格蒙特·斯塔雷国王的使臣、弗沃茨瓦韦克都区主教马切伊·杰维耶茨基提请大会讨论统一波兰货币问题,统一的波兰货币也将在王属普鲁士流通。瓦尔米亚神甫会有两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他们是蒂德曼·吉斯和尼古拉·哥白尼。两位代表对十字骑士团非法占领瓦尔米亚的一些城镇和城堡正式提出了指控。大会还请哥白尼宣读了他3年前撰写的题为《论货币的的信誉》的论文。

  哥白尼的货币价值理论是先进的,远远超出了当时的理论水平。中世纪主要流行两种货币理论:唯名论和实在论。两种理论各有自己的货币价值标准,评价的依据也各不相同。唯名论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法律确定的,也就是说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以外的因素来决定的;而实在论则认为货币价值是由货币本身决定的。根据唯名论观点,货币的价值是由刻压的印记加以表示的,而印记的确定是由政权决定的。这是货币的名义价值,哥白尼称这为货币的信誉。中世纪货币的汇率自由确定,这使一些名义价值相同而金或银的含量不同的货币同时在市场流通。哥白尼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货币本身贵重金属的含量,不取决于货币的表面印记。

  由此可见,哥白尼是坚决反对唯名论的,这使他不承认统治者有自由确定货币名义价值的权利。哥白尼说:“最大的犯罪和无法弥补的过错是国家统治者、管理者,或者其他愚昧之人想从造币事业上谋取好处,于是他们就增加正在流通的货币数量,而新增货币的贵重金属含量或重量是不足的搞这种名堂的人不仅伤害了自己的臣民,也损害了自己,得到的好处只是暂时的,而且是微小的。他的行为就好像一位吝啬的农夫,为了节省良种就播种坏种子,到头来收获得的恶果要比播下去的坏种子还多。

  由此使货币的信誉遭到破坏,就好像杂草窒息了禾苗一样。”哥白尼严厉地谴责了骑士团普鲁士制造劣币和伪币的行径,充当了小贵族的农民,而首先是市民阶层的经济利益代言人,由于劣币和伪币的流通使这些人蒙受了很大经济损失。

  实在论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其贵重金属的含量决定的。唯独含有贵重金属的货币才能成为贸易交换的良好手段。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款业务的增加,以及金融经济的发展,实在论赢得越来越多的拥护者,尤其是在市民阶层中。实在论反映了当时的主要经济关系;直到出现了以银行支票和票据形式的合同货币和结算货币的时候,实在论才失掉意义。

  当看到普鲁士货币不断恶化并不断造成危害的时候,哥白尼又提出了劣币定律:“当原来比较好的货币尚在流通的时候,又发行新的低劣货币,那么这种劣币不仅会影响原来的良币,可以说,还会把良币驱逐出市场。”哥白尼知道,当市场上流通金银含量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时,主要是金银匠可从中渔利。哥白尼说:“当这种灾难触及货币,并通过货币触及整个国家的时候,只有金银匠和熟悉金银业务的人才能从国家的不幸中捞到好处。因为他们会从各种各样的货币中挑选出原来的良币,将其中所含的银提炼出来加以出售,同时又总是用它从无意识的平民中买进含在货币中的更多的银。

  当良币从流通中消失以后,他们又选择相对较好的货币加以收进,而给市场留下最坏的货币。于是人们产生了普遍的和不断的抱怨,抱怨金、银、谷物的价格、雇工费、手工匠的劳务费,以及社会交往中的一切费用都在上涨。其实,这未免太粗心了!他们没有想到,货币的恶化是一切东西涨价的根源。因为价格,首先是金银的价格,是随着货币的情况在相应地上涨或跌落。货币的价值不是由紫铜或黄铜,而是由金或银的含量来决定的。金和银被认为是货币的基础,货币的全部价值都是以金和银为依据的。”

  这种现象早在哥白尼之前就被人们普遍认识了,但哥白尼第一个发现了其中的经济规律。这种规律作为一种法则,在不足值货币出现并与良币同时流通时,就会自动作用。长期以来,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一直是以晚于哥白尼的一个人——格雷欣的名字来命名的,被称为“格雷欣定律”。托马斯·格雷欣是16世纪后半叶英国的一位经济学家。只是到了上个世纪人们才发现哥白尼关于货币的论著,于是这个劣币法则后来叫:“哥白尼—格雷欣定律。”

  货币改革在普鲁士各界引起争论,并对它提出许多疑问。尼古拉·哥白尼作为德茨尤什方案的主要批评者被请到格但斯克参加会议,并代表他在会上发了言。7月18日这一天,普鲁士各界给德茨尤什寄去了一封辩论信,对他的理论提出了不同意见,复述了“劣币定律”,反对把铸造货币看成是国王收入的来源,主张统一波兰主要地区的货币。不过,哥白尼希望能为普鲁士保留谢隆格,因为它是普鲁士具有悠久传统的货币。这封信重复了哥白尼的主张:在每枚货币上都刻印上国王的形象、用拉丁文书写的国王名字和其他各种有关标志。在每枚谢隆格上,建议刻印波兰王国国徽和有关的拉丁文字;在货币的背面刻印普鲁士地区的徽记。通过这种办法强调普鲁士地区从属于波兰国王。在同德茨尤什进行辩论的同时,哥白尼要求他参与讨论普鲁士货币改革问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