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甘地 | 上页 下页
六〇


  但是,现在他与一位少女同吃同睡,在实践中改变了教规的原则。他对他的行为做了这样的注释:“一位尽善尽美的禁欲主义者,必须能够睡在赤身裸体、花容月貌的女性身边,又丝毫不会为其艳丽姿色而心荡神摇。”教规要求不允许接受女子的肉体按摩,避免引发性欲的死灰复燃。但是,甘地长期都要吩咐年轻女子为其按摩,而且常常一边接受按摩,一边与来访者交谈,有时甚至与国大党领袖讨论政治问题,他也是躺在那里一边接受按摩一边发表高见。

  甘地对禁欲信心十足,每逢机会,必作宣传。多次在谈判会上,他阐述了他的政治观点之后,甚至还会插上一段关于禁欲的意义或禁欲者高贵操守之类的内容,弄得那些谈判对方不知所措。他认为自己心洁如镜,不必去在意别人说什么。他为自己的孜孜追求感到自豪。有一次他竟公开宣布,凡是忠于禁欲誓言的人不管男人或女人,如果在执行任务时天色已晚不能回家,男女在同一间房子里过夜,只要不违背禁欲原则,任何人都不应该也不要非议指责。

  在诺阿卡利地区进行游说期间,甘地与摩奴的起居照常如法炮制。他们一起就寝,一起起床,一起祈祷,一起用一只碗用餐。每天睡觉前,还要先接受摩奴纤弱细手的按摩。二月份,天气有些寒冷,有晚摩奴发现甘地身体冰凉,便把所有的衣服盖在他身上,并为他作了全身按摩后,“与他紧挨着身子,靠自己的体温温暖对方,一直平安睡到次日晨祷”。第二天,摩奴把昨晚的事毫无保留地告诉了甘地的信徒们。他们双方都感到问心无愧,心安理得。在相伴的日日夜夜,确实没有谁玷污了这种圣洁的关系和特殊环境下的考验。垂暮之年的甘地,因为得到了摩奴的体慰,孤独的心境有了新的补填。夫人去世,他失去了伴侣,长子终日沉湎于酒杯,还有两个儿子仍留在南非,一直杳无音讯,另一位儿子也不在身边。摩奴已经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甘地与摩奴之间奇异深奥的关系,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理解其中的清白,别人始终不能接受。现在外部流言蜚语正在盛传。每到一地,穆斯林都要羞辱他们,拒绝他们进村入户,印度教徒期待着他的到来,但是面对如此从未见过的现实,他们也不得不表示冷淡。消息很快传到德里,国大党领袖们本来正胸有成竹准备与副王进行关键性会谈,现在被这一消息惊吓得晕头转向,惊慌失措。

  在一次公众祈祷会上,甘地对那些流言蜚语甚至诽谤进行了抨击。但是似乎没有多少人愿意听,更没有几个能相信甘地讲的是真话。世俗就是那么残酷。在游说到哈伊姆查尔村时,由此引发的风波已到顶点。甘地说,你们不信,我便把仁爱带到比哈尔去。

  国大党领袖们包括尼赫鲁在内,为此张惶落魄,担心圣雄与摩奴继续同睡下去会在正统观念尤为强烈的比哈尔引起混乱,造成新的纠纷。于是接连派人前来拜访圣雄,请求他放弃目前这种让人无法接受的“探索”和“考验”。

  甘地断然拒绝。

  摩奴毕竟还是一名少女,她的承受能力远不及圣雄。她已经悄悄地哭过几次。不是后悔,而是遗憾他人对这种高尚的体验不理解。于是她向圣雄建议,为了权宜之计,从大局和为大局奋斗出发,暂且放弃这种使思想狭隘的人乱成一团的计划。

  甘地无可奈何,心灰意懒,只得接受摩奴的建议。

  比哈尔之行,摩奴没有与甘地做伴。从此,那副草垫子上只有圣雄骨瘦如柴的躯体在上面了。

  后来,摩奴仍然回到甘地身边,大概是6月,两人又恢复一起过夜,每天照样形影不离。她把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精力都用在陪伴、照顾这位老人,她后来说,她一直认为这是上帝给她的神圣任务。

  第十八章 枉然拼搏

  1947年新年伊始,满目疮痍的伦敦浓雾茫茫,显得十分萧条和阴森。唐宁街10号,被丘吉尔称为“那是一位典型的平庸之辈”的工党教授出身的新任首相艾德礼,脸色阴郁地正在等待着一位超群逸众的海军上将的到来。

  他是维多利亚女皇的重孙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顿。蒙巴顿今年46岁,在英国早已声名显赫。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首相召见他,是要他出任印度副王,也就是印度总督。首相决定把这项在印度至高无上的任务交给他,不是让他去统治印度,而是让他去安排英国撤出印度。这是一项极为痛苦的使命。现在,英国政府决心明智地撤出印度,以免被武力赶跑显得狼狈。昔日的泱泱帝国今天没有能力去继续统治它的殖民地了。

  蒙巴顿深知,“这是一项毫无成功希望的使命”。他了解前任总督韦维尔元帅,他才华卓越,都被弄得焦头烂额,自己难道能成功吗?得到帝国末日时期的这张任命书,并不使蒙巴顿兴奋,相反,他感到沮丧。这个职务真还不如刚卸任的东南亚盟军最高指挥部统帅一职使人心情舒畅。70年前,曾祖母在德里郊区的平原上被宣布为“印度女皇”,当时,各土邦王公向她欢呼,“祝愿维多利亚女皇的君权和统治与天地共长久,与日月争光辉”。今天自己要亲手去结束女皇统治的领地。

  艾德礼首相向他介绍了印度难以收拾的局面,三亿印度教徒与一亿穆斯林正处在世代仇杀之中。英国在两大派别不可调和的夹缝之中越陷越深。现在必须当机立断,保证平安撤退。

  蒙巴顿作为军人,不可能拒绝首相的任命。他知道,一旦在那里失败,过去建立起来的赫赫军功也将被看成一钱不值了。但是,他虽然年轻,却同样显得非常老练。首相介绍情况后,他立即提出了保证完成任务的先决条件:

  第一,政府必须公开宣布,英国保证停止行使主权,同意印度独立的确切日期,这样便于他与各派深入谈判;第二,在他任职期间,他享有充分的权力和完全的自由,而无需向伦敦请示汇报,尤其不允许伦敦经常插手干预。首相听完这两个条件,惊愕地望着这位年轻的海军上将,不安地问:“你大概不会要求享有特命全权,使你凌驾于国王陛下政府的权力之上吧?”蒙巴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正是我担心的,也是我期望的。请您想一想,如果内阁经常干预,我将如何开展工作?”蒙巴顿本想通过这两个过分的要求,使首相改变主意,另择高士,可是首相却点头同意。

  2月20日,英国政府即发表声明,宣布不迟于1947年6月,把权力交给印度人。3月蒙巴顿赶往印度上任。他对印度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决定应赶紧分别会见印度三位重要头面人物,他们是尼赫鲁、甘地和真纳,如果达不成协议,他将让印度分治。

  他首先与英国印度临时政府总理尼赫鲁会晤。

  这时尼赫鲁已经58岁,谢顶了。他与蒙巴顿过去有过一面之交,那是在新加坡,年轻的海军上将刚刚建立起了最高司令指挥部。有人建议上将不要会见这位刚从监狱中释放出来的人,不要因为上将的会见抬高了他的地位。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