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史迪威 | 上页 下页
一四


  9月间,潘兴将军率第42师乘“巨兽”号返回美国后,美国人为他们接风洗尘,举行了盛大的庆功阅兵。潘兴将军骑在马上,威风凛凛,25000名远征军士兵紧随其后,浩浩荡荡穿过彩带飞舞的百老汇大街。纽约市民拥在马路两旁,迎接凯旋的英雄们。满怀感激之情的国会议员们也异常慷慨起来,立即投票决定,晋升潘兴为正式四星上将。

  史迪威等早在7月归来的远征军将士们,无幸得到这种荣耀。但享受了这种荣耀的将士也和他们一样,越来越感到原先的。热”在变“冷”,担心起自己的前程和安置问题来。

  就在此时,许多军官收到了陆军部发来的撤销他们临时军衔的通知。史迪威被撤销临时上校军衔,仍旧是个上尉。从1904年21岁当少尉,15年过去了,36岁的史迪威还在尉官的台阶上。然而事情还不止于此,国会已经就军队的前景展开辩论,议员们高喊着要减轻纳税者负担的口号。陆军参谋长佩顿·马奇提出,陆军常备军削减为50万人。裁减军队,这意味着军官晋升的机会也将减少,军官在一个军阶上往往又得干上一二十年。

  史迪威自欧洲战场回来以后,本来就十分刚烈的性情,变得更容易发火。对于自己在陆军的前程,他不想再耐心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急匆匆地前往华盛顿,拜访了在陆军部人事局任职的老同学昌西·芬顿,直截了当地提出:“把我派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去,怎么样?”

  芬顿说:“我们刚刚谈论过派人去日本和中国的事,这倒是个机会。”史迪威询问了军事情报处的计划。芬顿告诉他,到这两个国家去的任务,是学习他们的语言,你已精通几种语言,战场情报工作又干得好,是合适的人选。

  史迪威要求去日本,芬顿说:“去日本的人员都已经任命了,去中国怎么样?”

  “好吧,那就去中国。”史迪威答应了。1919年8月6日来了通知,他被任命为代表陆军部的驻华首席语言教官。

  这个新的任命如此顺利地通过是由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美国陆军参谋部正在整顿各驻外使馆武官的情报工作。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战后形势,陆军部要求尽快建起一支经过精心选拔、训练有素的武官队伍。他们必须通晓驻在国的语言和军事、政治情况以及风俗习惯,对驻在国在和平与战争时期可能做出什么反应,要有深入的了解,作出可靠的判断。

  完成这样的任务,要求武官必须有全面的军事才能,并精通外语、工作效率高、本人自愿,而且只能从步兵、骑兵、炮兵等战斗兵种中选拔,年龄要限于35岁以下。史迪威已36岁,本已超龄,但因为他语言天赋高,在主要方面不仅完全符合条件,而且屡经考验,又有实际经验,因此,可以不受年龄限制。

  史迪威是个务实的人,36岁的他要负担5口之家的生活,选择职务不能不考虑薪俸的多少。武官是令人垂涎的职位,尤其是驻华使馆的武官处,在远东科里是编制较大的,武官常常要组织一些外语专业毕业生为情报处搜集情报,所以除薪俸外还另有一笔收入。威妮也理解丈夫的选择,很快便带着孩子随史迪威赶赴加利福尼亚。

  史迪威带着威妮和孩子们,由东海岸到了西海岸,住在邻近旧金山的伯克利城。他要在这里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汉语,期限为一年。

  一投入学习,史迪威的心胸便开朗起来,头脑也显得格外灵敏了。尽管一翻开汉语课本便像走进了茂密的大森林,看不到路在何方,但困难的撞击却使他的语言天赋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他很快摸到了汉语独特的发音和汉字构成的规则。他的学习天天有新的收获,精神上也得到很大的快慰。

  加利福尼亚的反日情绪很高涨,它是美国西部各州鼓吹组织“排斥日本联盟”的策源地。参议员海勒姆·约翰逊每周发表一篇“反日”演说,抨击日本称霸世界的野心。他指出:“如果日本强盛起来,会直接威胁到美国在太平洋和远东的利益,美日关系中实际含有的战争因素必然要爆发。”

  史迪威明白约翰逊的演说代表了西部地区参议员们强烈反对威尔逊总统的情绪。当巴黎和会上传来威尔逊同意日本取得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时,美国一些报刊接连发表文章谴责日本。野蛮地掠夺中国”,认为山东条款“十分不公正、不道德”;指责威尔逊屈从日本的恫吓是“丢脸、堕落……”,“不是有身份的人应该干的事”等等。美国舆论界的这种情绪对史迪威日后观察中国问题的思路也产生了影响。

  史迪威对汉语的学习,由于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因此把重点放在了书面语方面。他体会到,学习汉语的困难,与其说是要认识几千个单字,不如说是这些单字的搭配与含义是千变万化、其妙无穷的。经教授指导,他对浩繁的汉语单字作了统算和分类。他认为,经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掌握6000个单字,学者要掌握8000到9000个单字,而日常有3000个单字就够用了。若能认得1000个基本单字就可以掌握到3000个单字。这些单字在字典上按照214个意符分列。汉语中约有880个声符,加上意符(其中有些意符和声符相重复)就构成了1000个基本单字。他在这个由繁到简的概括、归纳过程中,把自己学习的主攻方向放在了练习、复习这1000个基本单字上。经过半年多的攻读,他已能看懂中文报纸上的短文章,尽管有时仍要借助字典查对一些字、词,但他毕竟有了一把可以打开中国文化百宝箱的钥匙。他的语言天赋,又一次得到良好的发挥。

  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急躁脾气在史迪威身上是融为一体的。第一阶段学习刚结束,他和同去学习的霍斯福尔就向军事情报处提出建议:立即到中国去学习,那里有锻炼听力、练习口语的环境、条件,可以更快地掌握汉语。教授们赞成他们的建议,但军事情报处坚持要他们按计划完成学业。

  1920年7月,学习结束,史迪威晋升为少校。在卡梅尔度假期间,他购买了这里的一块可以俯瞰太平洋的地皮,准备将来在此安家。这时,威妮已怀有几个月的身孕,但还是坚持随史迪威一起到中国去。

  8月5日,他们一家同霍斯福尔一家一起登上了开往太平洋彼岸—一中国的美国陆军运输船。

  运输船航行了40多个日日夜夜,绕过山东半岛,于9月18日在中国北方重要港口秦皇岛靠岸。史迪威知道,万里长城就是从附近的老龙头起步直达万里之外的嘉峪关的;秦皇岛驻有美军,向南是北方海岸大城市天津,美国陆军第15步兵团在那里驻扎。这里的港口。铁路,都在他们和英印军队的警戒线之内。

  史迪威一行由秦皇岛乘火车驶往北京,沿途所见是中国秋天的美丽景色,却没有遇到中国官员。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柱,第二年,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迫使清政府订下“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驻扎北京;由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分12个重要地区驻扎外国军队。中国在这里的主权都叫帝国主义列强夺走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