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尼米兹 | 上页 下页
一四


  休斯向与会代表声称,美国准备报废30艘主力舰(其中15艘业已建成、15艘正在建造,总吨位达845、740吨),评论家们事后风趣地说,加上英、日被吁请报废的舰只,休斯等于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内,“击沉”了66艘战列舰和巡洋舰。这个数字比全世界的海军上将在几个世纪内击毁的军舰还要多。

  休斯的大胆动议,使各国外交官和美国很多海军将领为之震惊。这次会议,一般人都看作是美国外交上的胜利,而许多海军军官则认为这是美国海军的灾难。有些人站在美国海军兴衰的角度指出,此举影响了美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一些新设计的舰种被迫下马了。

  国会拨给海军的经费难以维持海上舰队的正常运作。海军军官们把时间都花在办公室里了,即使出海,也受到燃料的严格限制。提倡节约走到了极端的程度。一位历史学家举例说,舰上有一个青年军官竟建议夜航时不开夜航灯,连碰撞的危险都可以置于不顾。事实上,这种“节约”是毫无价值的。一位高级军官对此极为痛心,他说:“在那种情况下,铅笔头磨得比刀剑还要锋利,许多人忘记了战争正在临近。”

  一些海军官员为此另谋他就。尼米兹则全然不为所动,他摒弃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潜心研究海战史中的战斗编队问题,他饶有兴趣地撰写有关日德兰海战的论文。日德兰海战发生于1916年,英国皇家海军250艘舰艇组成的舰队同德国远洋舰队在北海进行了一场大海战。英国付出了较德国更重的代价,但使制海权没有旁落。

  英德双方舰队各出动百艘以上的舰只进行一次海战,在以往海战史中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英国皇家海军约翰·杰利科将军舰队的复杂编队及所带来的指挥上的特殊问题,引起了尼米兹和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杰利科将军的编队,仅战列舰就分为6路纵队。战列舰队形的前面是巡洋舰和驱逐舰的纵队,长达20海里。调动这个阵式的舰只,需要复杂的指挥和一整套信号规定。而把战列舰展开成一路纵队投入战斗,则需要准确掌握好时间和方位。一位军官讲述日德兰海战中展开队形的情况时说:“像那样调动舰只,水兵们过去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

  但是,像这样庞大的配有几个支援梯队的长方形队形,由于四面延伸,要变成纵队队形相当麻烦,这也是日德兰海战英舰损失巨大的一个原因。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经过众多学者的反复研究,终于使难以处理的编队问题找到了合理的答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方案的主要设计者,是尼米兹在海军军事学院和海军军官学院的同班同学罗斯科·C·麦克福尔海军中校,而尼米兹则是该方案的主要倡导者和推行者。麦克福尔的方案即是名噪一时的“环形编队方案”,即把担任护卫任务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围绕战列舰摆成向心的若干环形队形。这种摆法的好处在于,便于集中防空火力,并能在一个信号指挥下统一行动,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变整个队形的前进方向。实践证明,这种编队的舰只易于展开成纵队,且相对节省时间。尼米兹对此评价道:“环形队形非常机动,给我们的印象很深。”

  尼米兹确认了这种编队的有效性,并积极进行推广说服工作,甚至说服自己的上司。当时一些高级指挥官不喜欢让他们的战列舰在队形包围之中孤零零地行进。所幸的是,尼米兹得到了极为赏识他的罗比森将军的支持。罗比森认为,这种队形容易变化,机动性强,易于掌握。为了避免潜艇袭击,整个舰队可以迅速驶向相反的航向或向一侧机动。只要与基准舰保持一定的方位和距离,整个舰队就可以一起行动。在展开成一字战斗队形时,一艘指定的战列舰带头离开环形编队,巡洋舰和驱逐舰就能向编队的两端机动。罗比森命令尼米兹和其他部属多次进行环形编队实验,取得了大量的收获。

  环形编队的主要缺点是,难以保存编队位置。除了在基准舰正前方、后方或横向的舰只外,保持编队队形是一项艰巨而又花费时间的任务,不仅需要经常变换航向,而且还要经常变换航速。当时还没有雷达,在夜间无法保持环形编队的阵位。

  尼米兹没有气馁,他开始思考将航空母舰和舰队编在一起的问题。他用“兰利”号航空母舰在环形编队中做试验,结果很令人满意。尼米兹日后谈到:“我认为那时的战术演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航空母舰的航空兵大队以及以后派生出来的各种特混舰队的航行队形奠定了基础。”

  日德兰海战期间,有时相互敌对的舰只会在高速行驶中迎头相撞。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同时躲过鱼雷的袭击,并保持同敌交火的能力,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比较准确的侦察和及时的报告能力,以及比轻巡洋舰瞭望镜看得更远的设备。为此,英国皇家舰队得出的结论是:发展能运载飞机的航空母舰。此观点在美国海军高层人士中引起了广泛震动和激烈争论。一些军官认为飞机只能执行侦察和测报弹着点的任务,而具有远见的军官则预感到,航空母舰将在海上作战中执行更为广泛的任务。

  尼米兹所在的海军学院院长威廉·西姆斯海军少将尽管来自于战列舰,却是主张发展航空母舰的重要官员之一。早在快速航空母舰特遣部队出现之前20年,他就在学院的图上作业中把航空母舰的兵力计算在内。他认为,航空母舰舰载飞机的攻击半径远远超过战列舰的炮火射程。在海战中两只相隔数千里,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军舰,只能用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去进行攻击和反攻击,而战列舰的防空和防水下袭击的问题却很复杂,而且难以解决。因此,他断定:战列舰已经过时,战列舰的传统任务将被航空母舰所取代。未来战争中,配备有航空母舰的舰队将以自己的飞机轰炸和飞机投放鱼雷的方式将敌舰一扫而光。

  1921年6月21日,空军准将比利·米切尔率7架双引擎轰炸机编队进行轰炸战舰的试验。轰炸目标是日德兰海战中的幸存者,德国老式无畏战舰“奥斯特弗里斯兰德”号。这个2.25万吨的庞然大物被拖到弗吉尼亚角的海面上。试验时,每架轰炸机都携带大批特制的Z000磅炸弹,第一枚炸弹在舰旁爆炸,接着是5枚炸弹连续爆炸,有的直接命中,有的贴近舰身爆炸,无畏式战舰先是舰首翘起,然后缓缓地倾覆沉没。据说,几个海军军官目睹此悲壮场面,不禁热泪盈眶。

  尽管一些官员认为试验缺乏现实性,因为目标舰位置固定,又无防空能力、但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郎航空母舰连同它的舰载飞机不仅是进行侦察的优越工具,而且是进攻战中的攻坚武器。

  1921年8月10日,美国建立了内战以来第一个航空局。航空局把根据华盛顿条约准备报废的3.3万吨的战斗巡洋舰“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改装成航空母舰,并于1927年编入现役。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