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蒙巴顿 | 上页 下页
二七


  由此,第一个疑问是:鉴于自己的作战计划已被人改变了,并且调拨给自己的兵力和装备、火力又很不充足,蒙巴顿是否应该取消突袭迪耶普的行动?

  不能。丘吉尔首相挑选他计划对欧洲陆岸的进攻,就是看中他坚韧、勇敢和敢于承担责任。由于苏联和美国的强大政治外交压力,英国必须作出某种姿态,哪怕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幕后决策的丘吉尔,对此心知肚明,正因为如此他才无法去指责蒙巴顿,而要在舆论谴责面前保护他。当然,蒙巴顿从自己行动前所掌握的情报中,也显得有些过分乐观,觉得自己至少拥有一半的胜算,而如果不进行实战,谁都无法在事先就预料到会有悲惨的结局。

  最后是关于所付代价的疑问:值得吗?

  答案是:值得。首先,实际的损失数并非像数字所显示出来的那么惊人。因为人员损失数字的3/4是受伤或被俘,其中的大部分在战后还是回到了加拿大和英国,这在非常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西方国家看来,便不算过于悲惨的损失了。另一方面,这次行动是真正的在空军支援下(特别是在撤退过程中)的两栖渡海登陆作战,所有的军事行家们都承认迪耶普之战对后来“霸王”行动的重大影响。这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对于不到两年后盟军发起的诺曼底登陆并非无足轻重。局部、暂时的失败,往往孕育着全局、永久的胜利。用蒙巴顿自己的话说,“在迪耶普每失去一条生命,就意味着在诺曼底挽救了十个人的生命”。

  而“霸王”战役的主要计划者之一摩根爵士则明确宣称:“没有迪耶普之战的血泪,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是不可能的。”美国人也承认这一点,在诺曼底顺利登陆后的第六天,马歇尔给当时任东南亚战区总司令的蒙巴顿拍去了一封私人电报:“今天我们去法国视察英美军队。我们乘船从舰队之间穿行而过,部队源源不断地开上了法国土地。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分享着各种秘密并不遗余力地相互帮助。在此时刻,我想告诉您,这一伟大行动的成功应部分地归功于您的贡献及您和您在两栖作战司令部的参谋们所作的出色工作。”

  至于迪耶普之战本身是否为一次完全失败的行动,盟国内部的看法也不尽一致。英美方面,特别是英国自己认为它是完全失败的。然而,研究过这次登陆整个过程的某些美国军官曾得出结论说:虽然条件极为不利,但这次作战实际上并不能说是彻底失败的,某些方面甚至说是成功的。因为当时英国和加拿大部队以不大的打击力量登上并一度守住了海岸,损失大的原因主要在于突击行动没有得到后续支援。大规模的进攻,只要能得到大量新锐兵力的保障,就完全有获胜的希望。

  这种结论自然深受竭力主张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的俄国人的欢迎。事后不久,莫斯科的报纸发表评述说:“迪耶普悲剧后,英国报刊公开进行了热烈讨论,极力证明在法国实施大规模登陆是不可能的。在联合军事会议上某些美国军官在谈及开辟第二战场的现实性时,只要表现一些乐观情绪,英国军官就把在迪耶普受伤的老兵抬进大厅,说明登陆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难’。难怪美国记者拉尔夫·莫格索尔对这次行动的真正目的表示怀疑:‘丘吉尔有意安排这样一次袭击的唯一目的,是不是为英国人反对以后任何攻入欧洲大陆的企图提供根据呢?’苏联人民和苏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英国的目的显然是这样的。因为对丘吉尔和英国的将军们来说,他们一直把政治考虑置于军事战略和盟国义务之上的。”

  迪耶普之战虽只进行了十来个小时,但它却是整个战争期间总是被提起和长期争议的话题之一。究竟如何评价它?从不同的政治立场和军事角度出发,各有各的见解。不过,由于它至少没有取得攻占这个小城的预定目标,议论越多就越对蒙巴顿的声誉不利。蒙巴顿处在这个漩涡中十分难堪,他感到身心疲疲,请求卸去在联合作战总部的重任,重返海军指挥一艘稍大些的军舰便足矣,那样也好尽情地呼吸一下清爽的海上空气。那么,丘吉尔首相对他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何安排?且听下章分解。

  ◎第八章 再衔使命

  首相总有小算盘,忙煞蒙氏不得闲;
  屡次参与订计划,锋芒才干不一般。

  话说蒙巴顿在迪耶普之战失利后,要求辞去联合作战总部指挥官的职务,而丘吉尔并没有立即答应他。由于丘吉尔执意要点燃非洲的“火炬”,攻占法属北非,美国人也只好答应。“火炬”行动是1942年7月20日至25日,由丘吉尔和霍普金斯(代表罗斯福总统)及英美联合参谋委员会成员在伦敦召开的联席会议上作出最后正式决定的。于是,根据丘吉尔的指令,蒙巴顿“暂时忘却”在迪耶普行动中的痛苦,赶紧集中精力投入制订“火炬”作战的计划工作。

  “火炬”行动要求英美部队同时在阿尔及尔和摩洛哥登陆。蒙巴顿是制订该作战计划的关键人员,因为人们认为他是关于登陆作战的首席专家。尤其是经过迪耶普突袭失利之后,蒙巴顿的美国同行们几乎一致认为,在涉及什么条件下可以登陆、什么条件下则不可以登陆的问题上,蒙巴顿最有发言权。从中可以看出,迪耶普之战的价值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1942年11月8日,也就是迪耶普之战的两个多月后,“火炬”行动拉开了帷幕。英美两国把13个师及辅助部队总共近50万人的兵力,投入登陆行动。由于驻北非的法国维希政权的军队,对盟军的登陆只是作了象征性地抵抗,所以“火炬”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几天之后,英美军队便控制了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一些战略要地。与此同时,蒙哥马利率英国第8集团军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以西的阿拉曼,击败了德军隆美尔将军指挥的轴心国非洲军团,并将其逐出埃及。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盟军必须尽快确定下一步作战计划,为此需要英美领导人举行一次首脑会谈。

  1943年的新年钟声才敲过不久,元月13日,在硝烟刚刚散去的摩洛哥名城卡萨布兰卡,一位“将军”和一位“P先生”在严格保密的措施下进行会晤。这位代号为“将军”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那位肥胖的“P先生”,即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们之所以选中这座摩洛哥城市为会晤地点,据说是因为“卡萨布兰卡”一词,在西班牙语里为“白宫”之意,这样会令罗斯福总统感到亲切。从14日开始至25日,双方在该城郊外的安法兵营召开了几次会议。参加会谈的美国方面有:马歇尔将军、海军上将金、阿诺德将军;英国方面有:布鲁克将军、庞德将军、空军元帅波特尔及蒙巴顿将军。

  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苏联军队经过数月苦战,已经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包围了德国保卢斯将军指挥的22个师,这次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大会战已接近尾声。德国人第一次感觉到了失败的恐怖,而苏联红军即将转入战略反攻阶段。为此,丘吉尔和布鲁克、蒙巴顿等人在会议上,极力主张通过英国此前已提出过的所谓出击欧洲软腹部的“巴尔干战略”。

  何谓“巴尔干战略”?根据戴高乐的确切说法,该战略的要旨是:在地中海,“英国既想捍卫它在埃及和所有阿拉伯国家,如在塞浦路斯、马耳他、直布罗陀已夺占的阵地,还打算在利比亚、叙利亚、希腊、南斯拉夫夺占新的阵地。正因为如此,英国才极力把英一美联合进攻的矛头指向该战场的翼侧”。同时,丘吉尔想利用在次要方向作战的时机来积蓄力量,以便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向德国进攻,摘取走这颗诱人的桃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