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沙场斗兽-隆美尔 | 上页 下页
七九


  6月11日,天气恶劣影响了盟军飞机出动,盟军加紧向已占领地区运送补给品,但发动的局部性进攻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德军在贝叶东南和蒙特堡进行的有限反攻取得一些胜利,在卡朗唐双方正在进行反复争夺。隆美尔看到吉尔的装甲集群在卡昂附近的进攻不会有什么结果。上午,他和参谋长斯派达尔从拉罗歇—基扬到巴黎去看望伦斯德,讨论当前的战局,首先是后勤补给问题。因为在盟国空军的战略轰炸下,铁路运输已经瘫痪,西线德军的物资供应十分困难。他们还讨论了盟军在加莱海峡或布列塔尼进行第二次登陆的可能性,希特勒和德军最高统帅被这个问题困扰着不敢大量抽调第15集团军的部队到诺曼底方向。讨论在低沉的气氛中进行,结果是伦斯德向希特勒发去了一封近似哀鸣的电报。从前线传来的消息是,德军被迫放弃了通向瑟堡半岛的重镇卡朗唐。至此德军被逐至蒙特堡以东朝向海岸的一条防线。

  6月12日晨,第84军指挥官马尔克斯驱车前往卡朗唐战场,1小时后,他在一条深沟里被炸得粉身碎骨。因为他的木腿使他不能迅速钻出小车躲避空袭。当日上午10点,隆美尔给凯特尔去电话谈到伦斯德头一天调子低沉的电报,并声称他的看法也是如此。凯特尔只得安慰说:“我已向元首汇报了。你将得到从东线调来的两个装甲师。”这两个装甲师是第9和第10党卫军装甲师。就在这一天,希特勒令隆美尔向诺曼底桥头堡阵地东端展开反攻,逐步收拾那里的英军。隆美尔只得答应,但私下里却认为在西翼进行战术冒险的机会更大些。在他看来,美军眼看就要冲出桥头堡向内地进攻,这是很危险的;美军缺乏经验,他可以动用装甲部队在美军攻入瑟堡半岛前扑向他们。在希特勒大本营里,不管人们从表面看对希特勒的计划多么信心十足,但私下里却认为西线败局已定。

  6月12日,邓尼茨和凯特尔、约德尔私下进行的谈话才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据邓尼茨回忆:“凯特尔和约德尔一致认为,即使德军有可能幸运地把敌人的登陆场包围起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对于我们来说,最好能够粉碎敌人在另一地点的登陆。然而敌人是否企图这样做,却值得怀疑。敌人最有可能在迪埃普与布洛涅之间,或者是加莱与斯海尔德河入海口之间的沿岸登陆。但愿对伦敦的远程作战……一方面能把敌人的空军引开,另一方面能促使敌人在法国北部进行第二次登陆……如果敌人能从目前的登陆场迅速向外扩展,并赢得在法国实施机动作战的主动权,那么整个法国就将丢失。我们的下一道防线将是马其诺防线或旧西方壁垒。凯特尔元帅认为,最后就剩下保卫德国这个唯一的可能性了。”

  的确,盟军方面经6月7日至12日6天激烈的战斗,已初步在80公里宽的正面上建立了集团军群统一的登陆场,并在同一时期输送了32.6万名官兵、5.4万辆车辆和10.4万吨军用物资上陆。虽然从登陆场的纵深来看,盟军进展缓慢,登陆场纵深为13至19公里,平均每昼夜的前进速度仅为19至2.7公里,但盟军已立住了脚,希特勒和隆美尔原来要在盟军登陆之初将其赶入大海的计划破产了。随着盟军第二战场开辟成功,隆美尔把主要精力投入建立新的防线,把盟军尽可能长时间的封在登陆场内,以免盟军突破防线后向纵深挺进。可是,这时希特勒还坚持发动反攻,把盟军赶下海去,使隆美尔难以专心致志地按着自己冷静的判断进行防御作战。

  怎样分析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呢?战争胜负是敌对双方角力斗智的结果,无疑从双方兵力兵器对比等客观条件看,优势在盟军方面。盟军掌握着绝对制空权和制海权、此前进行过大规模独立空中战役、空降兵空降作战卓有成效、登陆部队兵力强大以及突击上陆前进行了极其猛烈的航空火力和舰炮火力准备等;而德军方面海空力量太小、西线德军地面部队战斗力弱、诺曼底是其防御薄弱地段以及战略和战役预备队编成的各装甲师配置靠后等等。

  如此说来,德军的失败似是必然的了,其实也不尽然,德军也有其有利的客观条件,如筑有较强的防御工事且以逸待劳,背靠陆地,不像盟军背海作战等。既然德军也存在成功的机会,这就要看双方“斗智”的结果,主要看双方的指挥。隆美尔战略判断失误是其失败的重要因素。他一开始就把赌注押在加莱海峡沿岸,忽视了对诺曼底的防御。希特勒虽推测到盟军可能在诺曼底登陆,可战役打响后,他和隆美尔一样担心这是一场佯攻,因而迟迟没有把重兵从加莱方向调来,也没有适时地集中地将装甲集群投入到诺曼底方向,因而丧失了战机。

  从作战的实际情况来看,隆美尔在战役发起前要求把装甲师靠前配置是有道理的,如果德军早在诺曼底方向配置较多的装甲师就很可能及时地消除掉盟军的登陆场。可是德军的战术之争一如其战略之争迟迟没有解决。无论是西线总司令伦斯德还是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都无权指挥装甲预备队,握有指挥权的希特勒又没有适时将其投入。这种多头指挥、兵权不专的现象也是德军失败的因素。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盟军的密码破译机在登陆前破译了德军的许多电文,掌握了德军的兵力部署、作战计划,知道德军已把加莱海峡沿岸作为防御重点,并根据所破译的情报及时采取伪装和欺骗措施,诱导德军最高统帅部和西线德军指挥官伦斯德、隆美尔继续其战略判断错误。这样,一个是知己知彼,另一个却被对方真真假假的情报搞得晕头转向。如误把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巴顿集团军”当作主要危险,让第15集团军始终准备对付“巴顿集团军”将在加莱海峡沿岸进行的登陆;又如德军情报人员虽然提供了盟军即将发动进攻的情报,可是西线德军参谋人员却未能加以足够重视,加上军队内部反希特勒分子的有意破坏,局势更是一片混乱。隆美尔正是相信西线暂时无战事才离开了自己的指挥位置回家,而德军最高统帅部并没有阻止他这样做。看来希特勒、约德尔等人虽然得到盟军将发起进攻的情报,对这些情报也是将信将疑的,否则便不会让隆美尔离开指挥位置回国了。

  约德尔得到西线总司令部关于盟军已在诺曼底发动进攻的报告后,也认为这不过是一次佯攻,所以才不肯叫醒希特勒,而自作主张地进行处置。总起来看,德军战略判断失误是其失败的最重要因素,盟军千方百计地使德军方面发生这样的失误,而德军方面则极力要避免这样的失误,结果在这一场“斗智”中盟军取得了胜利,达成了战略突然性,使自己在登陆地段的兵力优势益加明显。战略判断,关乎全局,一着有误,满盘皆输。

  第十九章 和战之间

  盟军的登陆成功了,可怕的两线作战已成现实。面对无法打胜的战争是继续战至最后一人,还是争取体面的和平?希特勒早就赌咒发誓,战争打败了,就让德意志民族和他本人一同毁灭。隆美尔却坚决主张利用英美同苏联的矛盾,先在西线争取体面的和平,集中兵力对付东线的苏联。隆美尔与希特勒的一场"国是"之争愈来愈激烈,再也难以弥合了。

  战事仍在激烈地进行,盟军后续兵力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登陆场内,一次次地发动进攻,试图突破德军的防线向纵深挺进,隆美尔则千方百计防止盟军突破。突破即意味着失去谈判的筹码,那就没有了体面的和平,而只有缴械投降了。这是隆美尔所不愿看到的。

  1944年6月13日至7月18日,盟军的作战可以划分两个阶段。6月13日至6月18日,盟军的主要企图是:拦腰截断科唐坦半岛,阻止德军向瑟堡增援,集中兵力夺取瑟堡;坚守卡朗唐,击退德军反扑;夺取卡昂,将登陆场的中间地段推进到科蒙维勒博卡日一带一线。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