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沙场斗兽-隆美尔 | 上页 下页
七一


  希特勒在盟军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也把希望寄托在击退英美部队的登陆行动上。他在1943年11月3日签发的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第51号指令指出:“在东线,危险依然存在,但在西线出现了更大的危险: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登陆!在东线,由于空间辽阔,在万不得已时,可能丧失较大量的土地,但不致对德国构成致命的威胁……西线则不同!如果敌人在宽大正面上突破了我们的防御,那么在短时间内后果就不堪设想。”因此要“把敌人赶入海里”。12月20日,希特勒在一次形势讨论会上说过:“如果他们在西线发起进攻,它就将决定整个战争。”言外之意是,如果德军不击败这场进攻,德国就会输掉这场战争。希特勒梦想着通过卓有成效的防御寻求较好的出路。隆美尔明白,西线之战关系重大,现在他肩负重任,可一试身手,当然是满心欢喜了。

  1943年12月18日,隆美尔到了法国。1940年他曾率第7装甲师一直打到法国西海岸。英军不得不仓皇从敦刻尔克撤退。现在局势大不相同了,他要抵挡英美部队登陆。那时德军的飞机在法兰西上空横行,现在英美空军加强了对德国和法国北部沿海地区的空袭,对潜艇制造厂、航空工业、运输、炼油厂以及其他德国重要军火工业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略轰炸”。两三千架轰炸机的空袭已是家常便饭。隆美尔在巴黎郊外枫丹白露区的蓬巴杜尔夫人优雅的旅馆里下榻。与利比亚的沙漠和战时活动住屋相比,这里显然阔绰多了。第二天他驱车前往巴黎,拜会西线德军总司令冯·伦斯德陆军元帅。在1940年的法兰西之战时,伦斯德担任A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仅仅是他手下的一位师指挥官。隆美尔长时间没有见到伦斯德了。伦斯德虽已68岁高龄,但仍是德军中资历最深的军人。人们称他为“老人家”。

  此人虽效忠第三帝国,然而已是疾病缠身、风烛残年了。他的两眼昏花,眼睑松垂,头上只有几根稀疏的毛发,每天10点钟以前很少开始工作。午餐后,他简要地向隆美尔介绍了西线的局势。末了他用英语说:“在我看来,前景暗淡。”伦斯德曾在前几个月里向希特勒呈送了一份报告,详述了西线德军的状况,由于语气悲观,再加上年事已高,所以希特勒认为他干劲不足,不能胜此重任,才任命隆美尔视察西线的防御情况。现在隆美尔身临其境,对伦斯德及其参谋人员这种懒散懈怠不免大为吃惊。

  这时希特勒并没有明确隆美尔与伦斯德之间的责任分工。隆美尔一行用了两个星期首先巡视了丹麦一段海岸。接着视察了法国海岸一段防线。他对所见所闻感到震惊。德军虽在法国驻扎了4年,并且做了颇多抗击盟军登陆的准备工作。但是同希特勒自1940年被战争胜利冲昏头脑以后不得不采取或认为有必要采取的一切措施一样,存在一个缺陷,这就是他对胜利的过大欲望,与德军现有兵力是不相称的。大肆宣扬的“大西洋壁垒”,与其说是不可逾越的工事,不如说是戈培尔吹嘘宣传的产物。它的支撑点是逐渐建立起来并互相隔绝的。起先,由于急需而在各港口构筑了工事,使其不致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并掩护那里现有的大型设施,用以接待潜艇。接着又决定对敌人可能最先登陆的沿岸地段构筑了较强的工事。

  从1940年起,开始以留在法国、比利时和荷兰作为占领军的那些师,在各港口和海岸炮兵连之间沿海构筑绵亘的防御地区。但是,这些师除进行守备勤务和战备外,只剩下很少时间在每个师防守的几乎宽达100公里的沿岸地段进行工程作业。此外,一些师被调到其他战区,一些师被疲惫不堪的师所替换。替换的部队均先进行补充和训练,把驻法国视为临时休整,自然不可能全力以赴地构筑防线。隆美尔清楚地记得,1942年英军在北非两个星期就布设了100万颗地雷,一度使他动弹不得。可在法国,德军用3年时间仅埋下170万颗地雷,也就是说,每月才埋设4万颗。隆美尔对此大为不满。

  隆美尔一开始就押上他的赌注:敌人最可能进攻的海岸线是自比利时延伸至法国索姆河的地段。此地隔加莱海峡与英国相望,港口优良,海上距离最短,自加莱海峡向后延伸便是法国东北部、比利时南部和德国西部的重要经济中心。盟军从这里登陆,可直接摧毁德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希特勒和德军最高统帅部也都把加莱海峡地段视为最危险地段。12月20日隆美尔驱车来到驻守在这里的第15集团军司令部,集团军司令是汉斯·冯·撒尔穆斯将军,他曾在苏德战场作过战,是位冷酷无情的指挥官。隆美尔与撒尔穆斯一同巡视了第15集团军的防区。他们察看了碉堡工事、在敦刻尔克为电动鱼雷艇而修筑的地下掩体和布设在这一带的远程火箭和弹道导弹发射基地。那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战役打响后,只要希特勒一声令下,他们将雨点般地落到伦敦城。

  这些武器是现代导弹的雏形。越是到战争后期,希特勒越把新式武器视为致胜的要素。不过当时还很不完善,数量也有限,不可能改变战争的进程,一如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毒气一样。隆美尔当时还不由得深感吃惊,看着那些昂首挺立的大家伙,着实欢喜了一阵。在巡视第15集团军防区时,隆美尔便向撒尔穆斯谈起他着手将防御部署具体化的措施。第15集团军的档案里所存的谈话记录中写道:“陆军元帅隆美尔认为我们的防御部队必须集中在紧靠海岸的地区。后备部队可以随时前调投入反攻。一旦英军在陆地上获得立足点,就不可能将他们赶下海去。”

  隆美尔熟悉英美部队的战术,对敌人在未来登陆作战时使用的战术早已心中有底。他认为盟军首先会以猛烈的空袭开路,然后在海上军舰和空中轰炸机的火力掩护下,用数以百计的突击艇和装甲登陆艇在广阔的战线上从海上登陆;与此同时,在离海岸不远的内陆投下空降部队,从后面打开大西洋壁垒,从而迅速建立桥头堡。12月27日,隆美尔在与伦斯德会谈时把他的防御设想概括地告诉了冯·伦斯德陆军元帅。

  伦斯德支持隆美尔在滩头把敌人赶下海去,但他不同意把装甲师调到海岸的上端。他说,“当然我也认为敌人毫无疑问最有可能在索姆河的两边发动主攻,”但如果敌人在其他地方发起进攻,那就无法迅速把坦克从隆美尔要他们防守的地段调过去。也就是说,伦斯德也把加莱海峡附近视为盟军的主攻方向,但同时要考虑到其他方向。他主张把装甲部队配置在后方机动地域,战役打响后待判明敌主攻方向时再将其迅速投入主要地段。隆美尔则指出,在盟军已握有绝对制空权的今天,装甲部队要迅速向前线机动是不可能的,势必进展迟缓,损失惨重。这个看似细节的分歧后来演变成一场尖锐的争论。

  为了解决他们的分歧,希特勒于1944年1月1日决定,隆美尔指挥的B集团军群负责荷兰到法国西海岸中部卢瓦尔河之间的海岸(纵深20公里)防御。这样就将法国西海岸大部划入隆美尔的防区。海岸防御以后的地区归驻法德军司令部。B集团军群和驻法德军均归西线德军总司令部指挥,并且停止了隆美尔本人直接隶属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的指挥关系。但实际上,隆美尔此后仍往往越级直达兼任陆军总司令的希特勒。他和伦斯德的意见分歧依然如故。他们对战略任务的看法、军事兴趣和打法上都各执己见。隆美尔重视战术细节和技术细节,喜欢尽可能多地同第一线部队在一起;伦斯德则更加重视战略问题,一向通过参谋人员下达命令指挥部队,本人则躲在司令部里。希特勒还采取了另一项措施,派他的亲信、干练的约德尔到法国视察,以便向他提供真实的情况。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