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华西列夫斯基 | 上页 下页
七二


  ◎第十七章 进军至东普鲁士

  亲统大军人敌境,直捣“狼穴”建奇勋;
  “胜利勋章”颁二度,“苏联英雄”传美名。

  苏联军人在秋天来临之前已跨越了同东普鲁士接壤的边
  境。自从俄国士兵在德国人的重炮轰击之下经过这个地方
  (退回东方),已经整整过去30年了。而现在,东普鲁士又可
  以听到俄语了。但是,现在向西迈进的已经不是过去那种为
  了与己无关的目的而在战场送死的毫无权利的和识字不多的
  农民了。现在向西迈进的是伟大苏维埃国家的战士,是担当
  解放者的军人,是为欧洲国家人民带来自由的反法西斯战士。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晚年的华西列夫斯基所写下的这段话是充满了复杂感情的。凡是稍微有点儿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他说的30年前是指1914年。那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人在东线战场大败俄军,平均三人一条枪、甚至连衣服和鞋袜都供应不上的腐败的沙俄军队一路由加里西亚、波兰、东普鲁士、立陶宛仓皇退回了俄国。其情其状,确乎丢盔弃甲,狼狈之至。当年19岁的青年华西列夫斯基,就是从这时中断科斯特罗马神学校的学业而走上职业军人的道路的。自然,那时他也是想“报效祖国”。

  东普鲁士确实是令包括华西列夫斯基在内的每个俄国人都感到伤神或沮丧的地方。不仅1914年是这样,1918年德军还曾企图把这里作为出发地而夺取旧俄都城彼得堡,那时俄国上下都在惶惶不安之中。而且,像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这次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中,德国军队那三路大军中的“北部”集团军群也是从这里突入苏联的,而且很快就通过立陶宛直接威胁到了对苏联人有着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精神价值的列宁格勒的安全。现在,当战争进入第四个冬季,即1945年1月的时候,苏军不但已经把侵略者全部赶出了自己的国土,而且马上就要在这里实施对法西斯德国北部本上的反击了。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兴奋并浮想联翩呢?

  现在,华西列夫斯基就要亲统大军进击东普鲁士了。他心里非常清楚,攻占这个德国军国主义的堡垒和法西斯希特勒的老巢,将是欧洲东部战场上对德军的致命一击。它将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争最后阶段中的重要一员。

  在整个苏德战争的1941—1945年期间,东普鲁士对法西斯德国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从战争开始之前直到1944年冬季,法西斯分子自称为“狼穴”的希特勒德国统帅部大本营一直就设在这里。它在拉斯登堡附近的一群距地面很深的坚固地堡群中,它的地面上是一片不大的小树林,用来作为防空伪装。其地下核心部分共由10个地堡组成,地堡的后部和卧室都在两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之下。希特勒本人所在的地堡内,除了工作室、卧室之外,还有一间可作小范围讨论的会议室,它们都在里边装着单独的木板房。到1944年秋季,他的地堡因重新加固而成了水泥巨人,仅木板房外的水泥墙就有7米厚,附近的其他作战机构也都重新加深加厚了。

  希特勒认为保住东普鲁士具有很重要意义,它是牢靠地掩护从波兰北部和立陶宛进入德国并由此通向德国中心地区的要冲。因此,在普鲁士境内和与它毗邻的波兰北部地区,法西斯在旧有的地堡基础上又构筑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工事。这些筑垒体系,不论在工程技术方面还是火力配系方面,在当时的欧洲和世界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它有坚固的正面阵地、斜切阵地和布满数不清的永各地下防御暗堡,而这些,又被几个大的防御枢纽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防御总深度可达150—200公里。该地的地貌特点也极利防守,它有遍地的湖泊、河流、沼泽和水渠,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有坚固的石料建筑物。像这样的现代化筑垒和天然障碍物相得益彰的防御体系,就其实力来说,远不比德国西部的“齐格菲防线”逊色,在某些地段上甚至还超过了后者。

  为了阻止苏军从这里突入,除了这些防御体系外,希特勒和德国统帅部还在这里部署了重兵。稍早些时候,当其“中央”集团军群在白俄罗斯地区被歼后,残部又在这里获得了重建,自1月下旬则直接改称为“北方”集团军群。其当时所辖部队,计有坦克第3集团军、第4和第2集团军,总计兵力41个师(其中3个坦克师和4个摩托化师)和1个旅,约有58万人之多,此外尚有20万人组成的所谓“民众冲锋队”。它们拥有8200门火炮和迫击炮、7O0辆坦克和强击炮及第6航空队的515架作战飞机。

  早在1944年11月间,苏军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就开始酝酿东普鲁士战役计划,并曾试图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先行突入东普鲁士境内。为此,华西列夫斯基被斯大林由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前线召回了莫斯科。但这次行动没有能够成功。后来,大本营只好另行重新策划,华西列夫斯基因战事紧急没有再回莫斯科,只是征求了他的意见。当时,大本营和总参谋部考虑到,只有及早地粉碎这里的敌军集团,才能空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去增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正在准备中的柏林方向作战,而且,这也是事先消除该部敌军集团可能对柏林方向作战的苏军实施侧翼突击威胁的需要。

  因此,还在华西列夫斯基没有完全脱离开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前线事务时,东普鲁士战役便于1945年1月13日开始了它第一阶段的作战。揭开战役序幕的是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部队。当时,这两个方面军共有1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及8个坦克机械化军和1个骑兵军,总兵力在160万左右,它们拥有215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38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3000多架作战飞机。这样,在整个力量对比上,苏军的有生力量超过了敌人1.7倍,火炮超过1.6倍,坦克超过3.7倍,飞机超过1.9倍。显然,优势是绝对的。

  根据大本营计划,这次战役的总目标是:切断守卫在东普鲁士的“中央”集团军群同其他德军的联系,把该集团军群逼到海边加以分割并各个歼灭,肃清东普鲁士境内的敌人。为此,计划规定将由白俄罗斯第3和第2两个方面军通过实施协调一致的向心突击来达成战役任务。首先,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从东北和东部方向突破敌军防御,夺取蒂尔齐特、英斯特堡、贡宾南及拉斯登堡等一系列要塞地域,然后直取敌军重兵把守的哥尼斯堡,将敌人消灭在这座海滨城市。同时,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从东南方向突入,夺取姆瓦拉、德意志一埃劳等地区,从而切断东普鲁士敌军集团与其“中央”集团军群及其战略后方的联系,一则实施对东普鲁士的深远迂回,再则也掩护了向华沙、波兹南与柏林方向进攻的苏军侧翼。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