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乱世枭雄-戈林 | 上页 下页
三九


  上面的例子仅仅是一个公司给戈林的捐款,德国航空界的捐款更多。戈林以维持“贫穷的飞行员”的生活的名义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并在银行里开设了帐户,由德国飞机制造业提供基金,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40年10月至1941年10月的一年的时间里,戈林收到的捐款就达185万马克之多,戈林将这些钱大部分都投到了卡琳庄园的扩建中,但戈林一直对外界声称,他自己没存一分钱,他的财产状况是有目共睹的。将来他可以把卡琳庄园以任何一种形式交给国家。戈林所说的这一切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相信。

  戈林的财富更多的还是来自他的“外汇管理处”。他自从担任了“四年计划专员”以后,控制了德国的全部的外汇储备。德国任何一个公司的任何一笔出口业务,都必须有戈林的签字方可。那些向国外出口产品的大公司和企业,几乎每一个都向戈林行过贿。

  戈林在热衷于经济的同时,在内心中始终还把空军放在第一位,将空军视为自己的私有领地,而不允许任何人染指。尽管戈林关心备至,也可以说倾尽了全力,但空军的发展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的,直到1935年底,德国空军的飞机数量虽说已达到1800多架,可其中真正能够与法国、波兰的飞机相匹敌的战斗机寥寥无几,根本不能形成威慑力量。即便如此,戈林所创建的空军毕竟还是他与其他纳粹上层官员争权夺利的砝码,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理智上说,他都不能不时刻把空军的发展放在心上。戈林毫不隐讳他期望自己能够晋升为空军元帅,并多次含蓄地向希特勒和其他军界上层人士表达过这一愿望,只是始终没能如愿,这大概是因为就其实力而言,德国空军此时还没达到可被视为在未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军事力量的程度。

  戈林虽然未能当上空军元帅,但希特勒为了安抚他,在1936年的夏天晋升他为四星级上将。戈林深知自己如果要想晋升为元帅,就必须加速发展德国空军,提高空军的地位,正因为这样,他无论多么忙于其他事务,空军的建设始终是他最关心的事情。不过他实在太忙了,难免有顾不上的时候。因此,空军的日常事务人都由米尔希负责处理。在没有戈林胡乱指挥的情况下,米尔希将空军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德国的飞机制造公司夜以继日地生产,大批的战斗机源源不断地从德国各地的飞机制造厂运往飞机场,投入使用,通过以前的较量,米尔希对戈林已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每逢有剪彩。庆祝大会之类的活动,他都事先与戈林打好招呼。

  戈林也是每请必到,他经常身穿礼眼,腰挎短剑,发表一通慷慨激昂的讲话,然后在众多随从的簇拥下,登上豪华专车扬尘而去。戈林对此很得意,他需要这种能够显示其权势、满足其虚荣心的表演。在得意劲过去之后,戈林最终还是生出几分担忧,他发现有被米尔希架空的危险。当一次米尔希请他巡视雷希林机场,并请他观看将要投人生产的最新式的战斗机模型时,戈林发现这种机型他从来没有见过,也没听米尔希讲过。戈林当时没向米尔希表示什么,暗中却己下决心要着手整顿空军。恰好,空军参谋长韦弗在一次空难中丧生,戈林不顾米尔希的反对,将对空军事务一窍不通但精明能干的凯塞林任命力空军参谋长。与此同时,他又将空军技术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交给了他在一战时期的战友乌德特。这是一位飞行技术十分高超,性格刚烈的军官,在后来的战争中,他成为令对手闻风丧胆的德国空军中最出色的空战指挥者。

  尽管空军力量的发展还有待时间,但希特勒和戈林都急干将空军派上用场。戈林利用他与许多国家外交官有私交的条件,不失时机地向他们吹嘘德国空军是如何强大。这一点正合希特勒的心意,因为希特勒念念不忘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所提出的向东方扩张和兼并奥地利的目标,而为使英法对德国未来的行动不加干涉,进行这种武力威慑是此时可采用的唯一的办法。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德国的武力威慑确实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此之前几年的时间里,希特勒一直在督促军界和经济界为复兴德国的军事力量而努力。这一切开始都是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可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德国在重新进行扩军备战的消息以各种方式在国外传开,引起了英法等战胜国的不安。为了消除他们的不安,希特勒不断向各国保证德国无意恢复军事力量。早在1934年初,希特勒就命令陆军要在年底将兵力由原来的10万人扩充至30万人,海军也在悄悄建造大吨位的战舰。至于空军,那就更不用说了,在戈林的苦心经营之下,飞机的数量已经接近英法等国。

  1935年3月17日这一天,对于当时的德国人来说,似乎是一个节日般的日子,这一天是德国阵亡将士纪念日,希特勒在柏林举行的盛大的纪念集会上,第一次向德国国人宣布,德国从此再也不受《凡尔赛和约》的制约了,用希特勒的话说,就是德国人民从此挣脱了“加在德国人民身上的锁链”。

  从这一天开始,纳粹德国撕去了为扩军备战所作的一切伪装。虽然当时德国有许多人对《凡尔赛和约》极为不满,对希特勒此举曾大加赞赏,甚至为此欢欣鼓舞,但是在若干年后,德国人在进入了一个血与火的残酷年代后,才意识到,正是从那一天开始,德国几乎进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戈林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了。他出于一种好人喜功的心理,以其一贯的武断作风,让米尔希下令停止生产造价极高的大型轰炸机,尽量扩大小型战斗机的产量。他直截了当地对米尔希说,“元首没有问我飞机有多大,只是问我飞机有多少。”他的用意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他明白只有飞机达到一定的数量,他才有可能首升为元帅。

  对于德国的军事力量的复兴,当时英国以张伯伦为代表的那些缺乏远见的政治家们,采取了姑息养好的绥靖政策。希特勒在1935年5月21日的德国国会上的和平演说中,以华丽的措辞对德国将公开重整军备的行动进行了辩解,并向第三国保证,德国绝对没有征服其他国家的念头,德国要的只是“和平”。他宣称,德国承认法国对阿尔萨斯—洛林的主权,承认波兰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对于奥地利,德国既不想干涉其内政,更没有兼并它的念头,希特勒的虚伪的和平保证居然使伦敦的政治家们大喜过望,尤其是希特勒就提出的裁减军备的建议,简直使英国人觉得永久的和平已经到来。英国欣然同意德国的裁减军备的计划,即德国将对一切攻击性重型武器予以限制,海军力量只能达到英国的1/3。英国政府欣然同意。英国的这种作法,实际上就等于承认了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破坏,也标志着《凡尔赛和约》的寿终正寝。

  1935年10月,意大利突然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人的行动又为纳粹德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面对意大利的武力侵略,国联吵着要对意大利买行制裁,但实际上却是无能为力的。希特勒看明白了这一点。次年2月27日,法国与苏联签订了互助条约。希特勒在国会中宣布,既然法苏签订了互助条约,这就意味着《洛迎诺公约》的瓦解,那么,德国就必须在非军事区建立起绝对的主权地位,说干就干,3月了日,德国政府命令陆军对菜茵兰非军事区采取行动,这个命令是由陆军部长勃洛姆堡亲自下达的。接到命令后,德国陆军十分惶恐,他们害怕招致法国的反击,于是在3月7日凌晨,只象征性地派出了3个营的兵力,在看到法国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下,才派出厂后续部队。前后加起来,占领整个莱茵兰非军事区只用了一个师的兵力。法国政府和军队的软弱与忍让,使本来手里捏着一把汗的希特勒和德国陆军的将军们,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