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风云人物 > 战争狂人-东条英机 | 上页 下页


  1937年,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打击敌人,扩大抗联的声势,杨靖字在东满、南满游击区联成一片之后,开始组织第一军西征,准备与挺进到热河一带的八路军打通联系,建立热、辽、吉、黑游击区,从根本上改变敌我力量对比,结束关内外相互隔绝的局面。两次西征虽未成功,但却显示了抗日武装力量的声威,钳制了敌人的兵力,使其不能入关南下,实际上已经起到了配合关内部队抗战的作用。在东北战场上,抗联第五军曾派独立旅远征南满,从依兰的大小罗勒密出发,到敦化、额穆、蚊河、桦甸、檬江、辑安各地,建立了南北满联合战线。1937年,他们又派兵沿牡丹江流域北上,一直扩张到穆棱、勃利、密山一带,与抗联第四军汇合。又向北过了依兰、桦川,与第三军汇合。以后向东发展,到宝清等地又与第七军联络到一起。这样,从南满到北满以至东满山地的抗日联军,全都联络汇合起来了,形成了一个有力的铁拳。

  素有光荣斗争传统的东北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采取多种斗争形式打击敌人,有力地配合了抗联的武装斗争。以焚毁日军大量军用物资为目标的大连放火团,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工人们用一种香皂形的固体定时爆燃人药,在码头、军用仓库等重要设施放火。为躲过敌人的搜查,他们将这小块火药卷进大煎饼里,一边走,一边拿着吃,巧妙地混过日军的耳目,带进了日本陆军仓库。

  1938年6月,在大连码头用这种办法烧了4个主要仓库,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日方损失极为严重。在这之前,甘井子石油工厂也被放了火,烧了6个小时.毁掉6万多桶石油。像这样的大火,当时在大连屡屡发生,据大连《日日新闻》统计,约有50余次,损失日市达2000多万元。

  铁路,作为交通大动脉,在铁路工人与抗日武装配合下,经常被破坏,处于“梗塞”状态,使日军急需调运的军用物资堆积如山。吉海铁路500名养路工人,在党的直接组织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破坏活动,扒铁路,毁桥梁,一个时期使日军的铁路运输瘫痪。他们还为抗联购买和运送武器以及其他军需品,甚至配合抗联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如1933年夏天,蛤蟆河子、老爷岭地区几十名铁路工人协助游击队,在老爷岭隧道阻击一列火车。经过激烈战斗,俘虏日军几十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武装了游击队。

  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了日寇的“心腹之患”。因此,关东军为了巩固东北这块侵略基地,采取了增兵讨伐的办法,妄图全部消灭之。从1935年开始加强关东军的兵力,至1936年初,日军竟增至12个师团、4个混成旅和1个专驻间岛的“朝鲜派遣军”的师团,外加铁道守备队以及伪满军的兵力。敌酋东条对抗日游击区采取定期,定点、定线的“大讨伐”。他们集中兵力,纵横扫荡,来回拉网,采取所谓“蓖梳式”、“踩踏式”的办法,对付抗联及广大抗日群众。

  进攻的重点由南满、东满、吉东后发展到松花江下游、三江平原一带。敌人实行所谓军事上、政治(招降)上、经济(断绝给养来源)上全面的大扫荡。

  “七七”事变后,1938年,东条更以70万日军和30万伪军的兵力,在东北集中搞了一年多的“大讨伐”。与此同时,还拼命搜剿深山密林,摧毁抗联密营和地下粮食埋藏地,实行严酷的经济封锁。更在全东北实行所谓“大检举”,破坏党的地下组织,许多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和抗日群众被逮捕,遭杀害。还组织大批武装特务深入山林,许多抗日营地遭到破坏。斗争进入一个极端艰难的时期。当时最大的困难是缺衣少粮,又无落脚休整的地方。

  露营生活正像当时流行的一首歌中所描绘的那样:“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森林是家乡,野菜,野兽是食粮。”这首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抗联战士们的艰苦生活。

  但是,任何困难都吓不倒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献身的抗联战士们,他们对战胜日本侵略者充满必胜的信心和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李兆麟的《露营之歌》就是抗联战士艰苦生活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真实写照。

  请听: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升!

  起来哟,果敢冲锋!
  逐日寇,复东北,
  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雾弥漫,
  湿云低暗,足渍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兄弟们!镜泊瀑泉唤起舞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万里熄烽烟。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野火熊熊,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
  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光。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橱,冷风侵入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灭,
  全民族,各阶级,
  团结起来,夺回我河山。

  抗联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喋血苦斗,展开了一幅幅英勇牺牲的悲壮画卷,不仅写下了中华民族解放史上光辉的一页,而且揭开了近代世界史上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最精彩的一幕。

  有名的“八女投江”的故事发生在“七七”事变之后,参加二路军西证的女教导员冷云,带着7个女战士,在阴历九月初的一天,越过几道封锁线,来到牡丹江衅,露宿在乌斯浑河尽头作木岗山下,准备过河去克上克密营第五军军部。敌人发现后,从三面包围上来,她们几次突围冲不出去。敌人看她们人少力单,又多是短枪,疯狂地叫喊:“投降!抓活的!”八女英雄姐妹,在给了敌人一定的杀伤之后,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保持革命气节,从容地架起负伤的战友,决然跳进乌斯浑河。

  秋天河水泛涨,水流湍急,冰冷刺骨,她们昂头挺胸,用坚强不屈的身躯,推着汹涌的河水,壮烈牺牲了。

  宝清十二烈士的苦战,与“八女投江”一样动人心魄。1938年初,抗联第五军七团一连连长李海山,带着13名战士到宝清尖山子警戒敌人,这里地势险要,为进入第五军营地的必经之路。一天夜里,这支小部队被敌人团团包围了。早上7时,战斗打响了。连长说:“我们被包围了,大家要节省子弹,剩下一人一弹也不叫敌人捉后的!”第一批有百余名敌人,分东西、南北两路骑马往上冲,不到20分钟,被打得人仰马翻。敌人放弃活捉的打算,开始用炮轰,组织几次大冲锋,都被抗联战士猛烈的火力打下去了。待敌人发动第五次冲锋时,天已经黑了,山上只剩下连长和5名战士,都是身负重伤,连长腿被打断了,战士们抬着他继续坚持战斗。子弹打光了,李连长手持空枪筒对敌人大喊:“你来,我就给你这一下子!”敌人慌忙扔了几颗手溜弹,连长和3名战士壮烈牺牲了。其余两名战士抱枪从山上就雪滑到山下,隐蔽起来。敌人半天不见山上有动静,才胆颤心惊地摸上山,只见遗体,不见武器。

  在这次战斗中,抗联这支14人的小部队,同200多名全副武装的敌人激战了一整天;击毙日军25名,重伤10余名;击毙伪军70余人,伤15人;冻伤日伪军近50名,军马被打死90余匹。为永志不忘,抗联第五军党委决定,把小孤山改名为烈士山。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