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风云人物 > 坚韧不拔-戴高乐 | 上页 下页
三五


  第十三章 开拓非洲

  艰苦备尝搞武装,抗战红旗非洲扬;
  有朝一日得反攻,人心向我慨而慷。

  戴高乐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后,就把注意力转向了非洲。法兰西帝国在非洲有众多的殖民地,而且非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将来反攻时,这里可以作为解放欧洲大陆的跳板。

  在早些时候,戴高乐就曾经希望在法兰西帝国会爆发一场反德大起义,这种希望几近实现,结果却成了泡影。在北非,诺盖将军抵制媾和达三天之久,但在6月25日却接受了停战。在印度支那,卡特鲁将军坚持反对投降,但却同意让维希政府委派的总督来接替他。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皮奥总督和密特臭塞将军一直到26日才接受停战,密特奥塞将军的参谋长德拉米纳上校则更为坚决。他设法使科潘斯克将军指挥的波兰旅越过边界进入英国委任统治地巴勒斯但。德拉米纳打算更进一步,组建一支法国义勇军,但是英国中东总司令韦维尔将军显然担心这种别树一帜的做法会招致麻烦,得不偿失,因而拒绝让德拉米纳使用开罗的各种设施。结果,驻扎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六万维希部队中,投效自由法国的只有数百人。至于停泊在亚历山大港、由海军上将戈德弗鲁瓦指挥的舰队,只有六名军官、二三十名准尉和水兵投靠戴高乐。

  虽然戴高乐招兵买马的工作困难重重,但他的号召还是感动了一些有识之士,例如卡特鲁将军就从西贡前来听候他的吩咐。当卡特鲁9月来到英国的时候,戴高乐已去非洲。卡特鲁巧妙地拒绝了英国内阁的建议:希望他能取代一位若明若暗、不合适的准将的建议。英国内阁的那些建议,权衡过这位可爱而闻名的上将在中东所起的作用。同时,勒让蒂约姆将军、德拉米纳上校、达尚利尔海军少校、布洛赛少校、德奥特克洛克上尉都先后前来报到。

  戴高乐在圣西尔的老同学贝图阿尔,从挪威率领外籍军团的一个旅在伦敦登陆。他重返摩洛哥时,留下了外籍军团的半个旅,由马赫林?凡纳莱指挥,另由柯尼希上尉和德瓦弗兰上尉从旁协助。后者用巴黎的一个地铁站的站名“帕西”作为化名,为他创建的情报网全体人员树立了榜样。6月底,从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伦敦投靠戴高乐的还有一位奇怪的人物,是米塞利埃海军中将。戴高乐的传记作者让·拉古都尔说:“这位海军将军像他的头目达尔朗一样热衷于政治,他那动荡不定的生涯充满了陷阱和冲突,也闪烁着光芒,后来他从伦敦转往圣皮埃尔岛和米克隆岛及阿尔及尔时依然如故。”

  至于“非军事人员”前来参加戴高乐运动的倒是络绎不绝。勒内·普利文、卡森教授、乔治·鲍里斯、皮埃尔·奥利维埃·拉比、让·奥贝尔雷、让·马兰是戴高乐将军的第一批非军事人员伙伴。6月30日莫里斯?舒曼来到,夏尔·戴高乐以《今日时报》老友的身分亲切接见他。15年后,这位“人民共和运动”的领导者,在《真实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报道了自由法国领袖在伦敦第一次同他会晤时,向他讲的那些令人信服的而又催人奋进的话:“如果希特勒要来伦敦,他也许早已来了;我认为俄国将先于美国投入战争,不过,苏美两国都会介入战争。希特勒想的是乌克兰,他征服不了俄国,而这将是他失败的开始。法西斯的侵略会激起全世界愈来愈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反对。我们暂时虽说还有许多困难,但是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一定胜利。法兰西这个国家一定在我们手里重新获得解放而进一步发扬光大。”听到这些言论,当时谁不甘心当个戴高乐主义者呢?

  戴高乐的外交活动也逐步取得进展,英国政府承认他是“自由法国的领袖”。8月7日,丘吉尔和戴高乐之间开始交换信件,并达成一个协议。在该协议中,英国首相对戴高乐关于组成一支法国志愿军及其使用条件的建议表示赞同。丘吉尔在当时关于该决议致戴高乐的一封密函中明确指出,如果他公开做出许诺,保证“充分恢复法国的独立和伟大”的话,那么这种说法是“并不涉及领土边界的”,也就是说,并不完全确保法国对其海外殖民地将来的所有权。但是,“我们将更好地做出努力。”戴高乐对这一答复并不完全满意,他在致丘吉尔信中干脆指出:“我希望事情的发展,将有一大使英国政府以较少的保留考虑这些问题。”戴高乐在对外关系,在涉及帝国利益的问题上;一开始就表现了一个“高大的强硬者的形象”。

  为了尽快打开非洲的局面,8月2日,戴高乐派勒让蒂约姆将军,带了为数不多的迫随者,前赴“非洲三角”的索马里半岛开辟工作。尽管北非法兰西帝国仍在追随贝当政府,但在西非和赤道非洲,整个局势对戴高乐来说似乎较有希望,从那些幅员辽阔,人口稀少的地区,人们给戴高乐将军写来了许多鼓励的信件。

  在喀麦隆和乍得,掀起了最强烈的反投降浪潮。在法国委任统治地喀麦隆,人们立刻意识到,要是德国获胜,这块殖民地就会重新落入德国人的手中。尽管布律诺总督不愿表态,但在公共工程局长莫莱尔领导下,成立了一个行动委员会,宣布支持戴高乐,在乍得,被戴高乐称为“热情的法国黑人”的费利克斯·埃布埃总督有许多理由反对希特勒,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对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深恶痛绝。埃布埃表示他随时准备公开声明支持戴高乐。

  法属非洲其他地区的反应不是模棱两可,就是令人泄气。法属刚果总督布瓦松起初反对投降,但当他从布拉柴维尔调往达喀尔,升任更为重要的法属西非各领地的高级专员时,态度大变,倒向维希那边去了。在乌班吉(现称中非共和国),人们是赞成抗战的,但是需经布拉柴维尔方面的同意,看起来不大可能采取什么行动。加蓬的态度令人捉摸不透,但沉默中很可能怀有敌意。

  戴高乐决定因势利导,派得力干部前往非洲开辟工作。出发之前,他们认真分析了那里的形势,打算先从形势有利的乍得、喀麦隆和刚果等地着手,而把比较麻烦的达喀尔问题留待以后再解决。首批前往的有普利丈、帕朗少校、勒克莱尔和戴高乐的内阁总管埃蒂埃?德布瓦兰贝尔,第一站是乍得的拉密堡,在那里,他们将会见埃布埃总督,设法使乍得归附自由法国,然后到杜阿拉去帮助莫克莱尔和他的行动委员会发动计划的“政变”,使喀麦隆倒向戴高乐。将军确信,乍得和喀麦隆会站过来,可是赤道非洲怎么办呢?他认为最适宜于派到那里去的人是德拉米纳上校。此人刚从地中海东部地区脱险,正在开罗,给他的任务是拿下这个行政区的首府布拉柴维尔,那里的政权机构不仅控制着法属刚果,而且也控制着刚果、乌班吉和加蓬等几个毗邻的殖民地。戴高乐派出的这五位年轻人都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没有流一滴血。到8月底,乍得、喀麦隆、刚果和乌班吉都站到戴高乐方面来了。这是法国反法西斯战士们获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