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风云人物 > 坚韧不拔-戴高乐 | 上页 下页
一四


  1933年5月10日,戴高乐的文章发表在《政治与议会评论》上,那时,希特勒已上台三个多月了。戴高乐和他那几个知己曾对这篇文章寄予莫大希望,但结果却使他们大夫所望。文章除了使军界统治阶层大为恼火而外,影响微乎其微。有人警告戴高乐,他必须作出抉择,或者珍惜自己的前程,或者沿着他所选择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戴高乐不怕威胁,他把唤醒民众的使命

  看得重于他的军人前程。在他看来,要打动那些控制着法国军事机器的顽固派,仅仅一篇文章是不够的,得写一本书,并进行一番个人的游说活动。在那一年的后半年,戴高乐一有余暇,就致力于完善和充实他那篇文章的观点。一年后,即1934年5月,他的书问世了,题目和那篇文章一样:《建立职业军》,但是,这本书和他以前的著作一样,引起的反响不大,在法国只销售了750本。

  戴高乐在这本书中,一开头就描绘了法国的地形,令人信服地指出与比利时接壤的法国边界是个明显的薄弱环节。正如他所说的,英国和美国由于海洋阻隔,难以进攻;德国的权力中心和工业中心十分分散,不易一举摧毁;西班牙有比利牛斯山为屏障;而意大利则受到阿尔卑斯山的保护。相比之下,法国的心脏巴黎却对任何来犯之敌敞开着大门,因为巴黎周围的平原开阔平坦,不易防守。戴高乐说,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可靠的防御措施不是构筑要塞,而是建立一支由十万人组成的分编成六个机动装甲师的精悍的职业军。六年之后,德国军队用事实说明他们懂得并且乐于接受戴高乐的建议,而法国最高统帅部却对此熟视无睹。

  国际问题评论家布赖恩说,戴高乐之所以值得大加赞扬,并不是因为他发明了前人已经开创的一种战术,而是因为他具有远见卓识,能够抛弃旧观念,接受新思想,预见到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拥有最精锐的装甲部队的一方将取得胜利,并不顾别人的不理解或者敌意,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坚持建立机械化部队的主张。

  如果1934年担任陆军部长的贝当还是当年的贝当的话,可以想象法国以后十年的历史就会大不相同。

  20多年前,贝当和军界的同僚在上刺刀冲锋和火炮威力孰优孰劣的问题上曾进行过激烈的争论,那时的贝当有独立性格,能接受新思想,并敢于提出新建议。

  1934年的贝当已是78岁的人了,尽管身体还很健壮,并给偶尔会见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他的思想早已僵化,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而且接受新思想的能力也日益减弱。当年的贝当在戴高乐心目中是位英雄,以后的贝当成了民族的不可饶恕的千古罪人。

  菲利普·贝当任陆军部长期间,在提高法军抗击德军的能力方面毫无作为,而此时德军却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并准备大举进攻法国。起初,贝当倒确实想让戴高乐充任他的幕僚,但他身边的那些人进言劝阻,使他改变了主意。法国问题专家克罗泽说:“本来,凭着贝当的声望,加上戴高乐才能出众,精力过人,富有远见,在杜梅尔格执政期间,是可以大有建树的,但结果却一无所成。”

  当时戴高乐上校既无权,又无势,只能不停地进行游说。1934年6月,他结识了一个名叫让?奥比坦的年轻人。此人在权势人物中间交往甚广,他把戴高乐介绍给两位政治家,一个叫加斯东?帕莱夫斯基,一个叫保罗·雷诺。帕莱夫斯基后来成了忠实的戴派元老。而雷诺呢,以后的事实证明,他是坚决而又雄辩地为戴高乐的主张辩护的一位议员。后来他在法国处于崩溃之际出任总理。戴高乐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认为保罗·雷诺先主特别适合于这项工作。他的智慧足以通晓事理,他的才能足以动员舆论,他的勇敢足以使他坚持到底。此外,他虽然已是遐迩皆知的人物,仍然使人感到他还有更远大的前程。我见了他,说服了他,并从此和他合作。”

  当时,在国民议会中充斥着一种对国防满足现状和漠不关心的情绪,因此国民议会对戴高乐的观点持敌视态度。

  1934年6月15日,大约就在戴高乐结识奥比坦和雷诺的前后,国民议会就防务问题进行辩论,虽然爱德华?达拉第政府已在那年2月的骚乱中倒台,但达拉第依然左右了这次辩论。在此之前,他已四度出任陆军部长,后来又在1936年至1940年重任此职,他的激进社会党追随者喜欢称他为“沃克吕兹公牛”。他看起来是个强有力的人物,并对担任陆军部长一职非常感兴趣。但他却把精力耗费在执行一项软弱的绥靖政策上,主张采取防御性战略,鼓吹构筑要塞工事,即马奇诺防线。

  直到将近一年之后的1935年3月15日,当国民议会就一项把服役期延长到两年的法案进行辩论时,雷诺才找到机会为戴高乐的观点进行辩护。前财政部长雷诺宣称,他将投票赞成这一法案,条件是议会通过他起草的一项修正案,建议最迟在1940年4月15日之前建立起一个装甲军。如果这一建议得以实现,那么,德军在那年入侵时就会遭到强有力的阻击,而不至沿法国北部平原长驱直入,所向披靡。雷诺身材矮小,长着一双机智的眼睛。他是一位雄辩的演说家。他对议员们说:“让我们假设,明天德国就宣战,比利时遭到侵略。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先例的。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立即支援比利时,帮助它守住东部边界,那么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历史的悲剧也许会重演,比利时军队可能被迫朝海岸退却。那样,我们就不得不保卫法国北部无险可守的长达350公里的边界。在坐的哪一位能同意不经一战就眼看着我们最富饶的省份再遭侵略,我们的祖国再受肢解呢?不建立这个装甲军,我们就会丧失一切!”

  雷诺虽然振臂高呼,但响应者寥寥无几,当时法国政界、军界一些领导人,目光短浅,害怕战争;他们对德国法西斯头子一味迁就,妄图将祸水东引。他们错误地认为,退让就可以求和,妥协就可避免战争。但是,与他们的愿望相反,欧洲正愈来愈迅速地走向战争。根据凡尔赛和约,1935年1月,萨尔区举行公民投票后,归还德国。这一来希特勒胃口愈来愈大。于是,正式宣布废除和约中有关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重新实行了征兵制,而且宣布德国军队将增加到36个师。这是3月间的事情。到了秋天,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大为震惊,这也暴露了法国人和英国人的软弱无能。事到如今,要使欧洲这两个独裁者住手,已经不可能了。正是:

  德国重新崛起,英美输血打气;
  纳粹疯狂扩张,矛头首指西方!

  欲知希特勒下一步如何动作,且看下文分解。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